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贊美頤和園的語句

贊美頤和園的語句

整個頤和園真可謂是無比壯觀。郁郁蔥蔥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壹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閣。

頤和園展示了中國園林傳統的風貌,高峻的樓臺,清幽的庭院,其間曲折密布的小徑相連接。即使嚴寒的冬天,連綿不斷的峰巒仍披著綠裝,色濃似染,空氣清新。漫步其間,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全園的中心是壹座大山,那高聳的假山全由黃石堆砌而成,山下流水淙淙,傳來壹片悅耳的聲音。山上樹木蔥籠茂盛,清香撲鼻;沿路怪石嶙峋,花草參差。更妙的是,在山腰看圍墻,只見壹條磚瓦砌成的石龍盤繞而上,栩栩如生,好像真要騰雲駕霧飛越而去。再往上石梯就比較陡峭了,蜿蜒曲折,有時能看見山頂上的遊客,聽到他們的談笑聲,但真要到頂,還要努力呢。終於到達山頂,鳥瞰全園,樓臺亭閣掩映於綠水青山之間,氣勢雄偉,煞是好看。

頤和園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中國四大名園(另三座為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蘇州留園)之壹。位於北京市海澱區,距北京城區十五公裏,占地約二百九十公頃。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壹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壹座皇家行宮禦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歷時15年竣工,是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中最後建成的壹座。

這座石橋有17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姿態不壹的活靈活現的小獅子。這座在歷史上為帝王建造的古典園林,現已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旅遊參觀熱點之壹,每年接待遊客數百萬人。1986年,頤和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更令人註目的是十七孔橋。十七孔橋面向昆明湖正中心小島。十七孔橋,因為橋下有十七閣橋洞,因此得名。這座橋長約58米,寬約4米。橋的扶手。欄桿上雕有各種各樣的圖案。特別是石獅子,大小不同。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壹個個活靈活現。有的飛奔向前,有的正在嬉戲玩耍,正是獨具匠心,叫人稱絕。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占地面積2.97平方公裏,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園中有景點建築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處,3555古建築,面積70000多平方米,***有亭、臺、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古樹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臺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頤和園亭臺、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壹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有聲有色。

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復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碧波蕩漾的昆明湖平鋪在萬壽山南麓,約占全園面積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壹座南湖島,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壹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