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經·周南·桃夭 中國傳統婚姻?

詩經·周南·桃夭 中國傳統婚姻?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 有蕡其實。 之子於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桃夭》是《詩經·國風·周南》裏的壹篇,是賀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在新婚喜慶的日子裏,伴娘送新娘出門,大家簇擁著新娘向新郎家走去,壹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紅燦燦的桃花比興新娘的美麗容貌,娶到這樣的姑娘,壹家子怎不和順美滿呢!果實累累的桃樹比喻新娘將會為男家多生貴子(舊觀念多子多福),使其壹家人丁興旺。枝葉茂密的桃樹比興新娘子將使壹家如枝葉層出,永遠昌盛。通篇以紅燦燦的桃花、豐滿鮮美的桃實、青蔥茂盛的桃葉來比對新婚夫婦美好的青春,祝福他們的愛情象桃花般絢麗,桃樹般長青。此詩運用叠章、叠句手法,每章結構相同,只更換少數字句,這樣反復詠贊,音韻繚繞;優美的樂句與新娘的美貌、愛情的歡樂交融在壹起,十分貼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慶氣氛。

這同時也是我最喜歡的壹首詩,論音律比不上李商隱的無題,論意境比不上馬致遠的秋思,論愛情更是比不上崔護的桃花詩,喜歡它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個人太喜歡中國的傳統——相親!

說到相親,我總是聯想到另外壹首詩:唐代詩人朱慶餘所寫的《閨意》:“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想想,朦朧的情愫,從相親開始,未來的新娘,偷偷摸摸躲在屏障後,打量著她眼前的也許是與之渡過壹生的夫婿,那份心跳和羞澀,是我們現代人永遠無法感受到的。相親之前,彼此甚至沒有聽說過,更沒有見過面,先結婚,再建立感情,這就是古人的戀愛方式。迷迷糊糊裏,壹輩子也就這樣晃晃悠悠的過去了。現代人以為古人不幸福,隨意就捆綁了自己的壹生,其實,我們自己又如何呢?

五四運動開始倡導自由戀愛。也許,這是壹個時代的進步吧。我始終認為,世間萬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利越大,隱藏的弊也就越大。也許,這就是佛家所說的守恒。因為自由戀愛,所以今人才知道,原來愛情這麽傷。我看古人詠愛情的詩句,多是思念,追憶,或是懷冥。在古人眼裏,愛情的楷模無非就是壹個杜撰出來的梁祝,孔雀東南飛裏的劉蘭芝與焦仲卿,再就是司馬相如夫妻倆。他們愛得有多深,今人已不知道,就像我們永遠無法知道西施她們有多好看壹樣,只是憑我們現代人的想象,在他們身上,加上壹道有壹道的光環,藉以歌頌什麽,安慰什麽,自欺欺人而已!

那麽,現代人的愛情就很偉大了嗎?專情生於多情衍於濫情止於絕情。古人沒有手機,沒有網絡,他們聯系的方式遠遠沒有現代人發達,正因為這樣,古人出軌變心的可能就小很多了。少了外界的誘惑,就少了幾些無謂的背叛,那些寂寞的人啦,常常幻想著嫦娥奔月的浪漫,想著瓜田立下的心跳,還有滄海桑田的承諾,其實,又有誰知道?在柴米油鹽的瑣碎面前,浪漫只剩下浪漫,心跳只能是心跳,承諾也只是個承諾。

我不敢茍同古人的壹夫多妻制,但是,我很欣賞古人提出的從壹而終。這個世間,真正能從壹而終的,沒有了相親的背景,太少太少了。

就像我,總以為心痛只是壹時,以為記憶可以遺忘,以為時間可以改變壹切,其實,時間只是時間,而我,卻依然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