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伊館演唱會都唱了什麽曲目?
曲目: Opening 月亮代表我的心 01. 愛像壹首歌 02. 千言萬語 03. 襟裳岬 04. Last Dance 05. Hot Stuff 06. Fame 07. 船歌 08. 小城故事 09. 甜蜜蜜 10. 妳怎麽說 11. 星 12. 海韻 13. 梅花 14. 何日君再來 15. 再見我的愛人 Ending 1982香港伊利沙伯體育館演唱會的雙CD已經風行多年了,只憑錄音就可以想見當時的盛況,悠然而神往之,此後記錄這幾場演唱會的錄影卻成為人們望穿秋水的二十年的企盼,在這二十年裏,演唱會的主人逝世了,身後留下了永生的歌聲,實際上她壹天都不曾離開過我們。 時隔二十年後的某壹天,當年這幾場創造了無數歷史紀錄的演唱會影像終於出版了,塵封脫落後已經是殘缺不全,那個全程版的母帶似乎早已經無存於世,不能不說是個無限的遺憾。想起老生常談的壹句話,很多東西就是這樣的,在擁有的時候不懂得珍惜,失去了,不能再了才知道它的珍貴。其實,對於她的歌迷來講,已經不在乎錄制的是否完整,音質是否完美,畫面是否清晰,能夠保存下來的就是萬幸,哪怕只有片言只字。 這裏的歌曲除了曲目雖然和以前出版的錄音版演唱會基本相同,版本卻是不同的,歌曲分別取自不同場次,歌詞也有出入,就其中間鄧麗君與觀眾的對白可以推測出這裏的歌曲許多是出自首場演出,那是壹場邀請了許多殘障人士參加的慈善演出。看得出來,這張DVD剪輯的很精致,壹些粵語對話都特別配有字幕,可以稱為是壹場全新的演唱會實況。 演唱會的曲目壹向都是由鄧麗君親自擬定的,看似簡單的壹個演唱會曲目單卻有著她的壹番心血,她的選曲可謂是照顧到方方面面的需要:從語言上,會有國、粵、日、英、閩南各種語言,照顧到世界各地的觀眾;從歌曲類型上,會有快歌、慢歌,民族化的、國際化的並兼顧藝術性和流行性,照顧到不同背景和層次的觀眾;從年代上會有翻唱三四十年代的老歌、自己的早期成名作、自己現在走紅的歌曲,還有壹些必唱的招牌曲,照顧到不同年齡段和愛好的觀眾,而且所選的曲目不僅僅要好聽,還要適宜演唱會現場的演出效果。所以她的演唱會的歌曲類型是包羅萬象的,可以說是對歌手實力的壹次最大範圍的檢驗,人們往往只註意到她在舞臺上輕歌妙舞的美好形象,沈醉於她的歌聲裏,而忽略她在美好形象的背後付出多少的艱辛努力才贏得了這十億個掌聲。有關她的服裝、發型就不多說了,我個人認為就如同她唱什麽類型的歌曲都好聽壹樣,她不論穿什麽服裝,梳什麽發型都很好看。 Opening 月亮代表我的心 清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想必又是滿足觀眾點唱的要求,此次放在了Opening的位置,是否是有意讓她的歌迷去想壹想,去看壹看,對她的愛究竟有幾分,有多深?短暫的半首歌裏有她那個非常經典的回首並揮擺話筒的動作,壹切是那麽的熟悉,從這首歌開始,她仿佛就是站在妳的面前演唱壹樣了,沒有屏幕內外的隔離,沒有天上人間的距離,她還活著! 不過影像的視覺沖擊會分散人整體的尤其是聽覺上的註意力,閉目後聆聽才真正領會也無比欽佩鄧麗君唱歌的功力,現場的效果與錄音室是別無二致的。 這次的影像還有演唱會開始前體育館外的街景,有演唱會前工作人員忙碌的場景,還有她步入舞臺前的最後的整妝鏡頭,增加這些花絮鏡頭,會讓人產生在實地看演出時才會有的那種期待的感覺。從化妝間到舞臺有壹段狹窄的通道,還有幾級樓梯,看樣子由於演出服裝的單薄也許還有些冷,這麽短短的路麗君也是款款的又有些小心翼翼的走著,從冷清的通道踏上了輝煌的舞臺,這壹段路就如同她的星路歷程壹般。當演唱會的熱場舞蹈音樂響起的時候,她還在匆匆對著鏡子做最後的修飾,對她來講,對她的演唱會來講,歌聲的質量遠比服裝和化妝重要得多。 當時稱得上是頂級的舞臺制作現在看來有些簡單,沒有那麽多的燈光、煙火、舞美、升降機,可是有了她的舞臺永遠金壁輝煌。壹個別出心裁的出場設計將她登上舞臺的身影用燈光反映到尚未升啟的大幕上,亭亭而玉立,我想這種身影就是婀娜壹詞的最好解釋了吧,那個巨大的投影帶給了人們壹個同樣巨大的期待,在大幕開啟的壹剎那,是壹種美夢成真的感覺。 01. 愛像壹首歌 鄧麗君演唱會的開篇曲都是很有講究的,通常是節奏歡快的歌曲,這樣壹來會有壹舉數得的效果,很快的調動起現場的氣氛,也作為歌手自己的開嗓,使自己的聲音和情緒都盡快地進入最佳狀態。看著她拾級而下的唱著‘愛像壹首歌’時的步履和風采,那種端莊的臺風堪稱是現在無數歌手走臺的鼻祖。 02. 千言萬語 這個版本是我個人認為是她的演唱會中最好的版本。那種憂愁的情緒很難把握,大概和彌漫的燈光壹樣是藍色的吧。 03. 襟裳岬 這是壹首日語歌,聽錄音時已經為她聲情並貌的演繹所感染,及至看到她在演唱會的現場,任何人都會被徹底的征服,我第壹次看到鄧麗君在唱歌時是如何用力地處理高音的,那個過程如同海上日出的奇景,從依稀可見的曙光魚肚白直至壹輪紅日噴薄而出後的雲蒸霞蔚,真是氣勢磅礴,她激昂的聲音可以和澎湃的激情壹樣高, 我也是第壹次領略到她現場的爆發力和充沛的肺活量,也看到了平時難得壹見的她唱高音時的表情和情緒,雖然那個鏡頭後來很藝術的轉到了鄧的背影,但那個現場使我依然可以聯想到她在密閉錄音室中的風采之萬壹。 04. Last Dance 05. Hot Stuff 06. Fame 以前聽這些英文歌的時候不知道她是載歌載舞中完成的,氣息的運用和把握真是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不知道是否有人註意到,鄧麗君的英文歌曲選曲的範圍和中文歌曲壹樣是很廣泛的,各種類型的歌曲都有涉獵,涉及鄉村、爵士、搖滾、流行還有雷鬼。那開口的石榴裙也在音樂聲中搖曳著,這時候我們看到了壹個活力四射的鄧麗君。 07. 船歌 此歌的歌詞和現在流行的版本在歌詞上有壹些區別,我不知道這個版本是否是她的現場發揮。我個人從歌詞的文字角度更偏愛她的那個更流行的版本。聽她這首歌的演唱,看她這首歌的風采,才知道什麽是真正的抒情歌曲,什麽是藝術家的舞臺風範。這首歌的氣息處理是登峰造極的,在唱壹個長音符後不著痕跡的繼續下壹句的演唱,下壹句的吸氣和吐字是同時完成的。這才是真正的民族唱法,真正的民歌! 壹個小插曲,有位先生拿著照片上臺來要求鄧麗君簽名,鄧說每次到香港都會見到他。短短的幾句對話令人忍俊不禁。 08. 小城故事 這首歌她邊唱邊走下舞臺到了觀眾席,看了壹半就忍不住笑了,是因為中間有幾句歌詞串詞到了‘春風滿小城’,卻又不露聲色的轉了回來。鄧麗君演唱的時候壹忘情就容易忘詞,她的演唱會現場時常會有壹些美麗的錯誤。畢竟是人不是神,可愛之極。而在舞臺上走動著唱歌和到觀眾中間握手的演唱方式,被更多的人效仿,可像鄧那種地位依然如此親切、平易、自然、隨和的卻不多見,鄧麗君和觀眾握手時通常都會伴隨有頷首或行註目禮,那種眼光是那麽的柔和和真誠,看了之後永遠難忘。另外,曾有人對行進唱歌的方式有非議,其實這在表演上也是有講究的,如果站在壹個地方不動的唱歌,固然是壹種風格和風範,但觀眾註視久了,尤其是眼睛和脖子就會感覺到累,演員在臺上的移動,可以使觀眾在座位上也適當運動,利於增進觀賞效果。 09. 甜蜜蜜 看了上壹首歌會莞爾的話,那麽這首本來很輕松的歌曲卻有些沈重,鄧麗君特地抱著耳朵近乎失聰的壹個婦女哽咽的唱了這首歌,我想這個場景已經超出了歌曲本身的美麗。當那個婦女頑強的和鄧麗君壹起合唱,發出簡單的‘啦啦啦’如同最美的和聲,這是人間的真、善、美。鄧麗君的演唱使得她的作品完全超越了小情小愛的局限,歌曲中的那份真情是可以相伴妳壹生。 10. 妳怎麼說 這次她演唱中間找的是壹位已婚的先生來進行幽默的對話,使現場氣氛輕松而活躍。壹些俚俗的歌曲在她唱來總能取其精華而去糟粕,幾個手勢和姿態也只有她做出來才自然而然,鄧麗君和他人的不同就在於----她始終是壹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鄧麗君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她的成就不只體現在她的歌藝上,還有她待人接物的壹些小事可以反映出她這個人的素質和修養。她尊重每壹個工作人員,而正是有了這樣良好和默契的協作基礎,才奠定了她的戰無不勝、攻無不剋的輝煌業績。看她逐壹介紹為她伴奏的樂隊先生以及小姐們的時候,也是並不亞於欣賞歌曲的壹種藝術享受。那種自然、大方、得體的舉止,禮貌、機智、風趣的談吐,加之她悅耳動聽的聲音,我想即便是徹頭徹尾的壹場演說會,也不會令人厭倦。 11. 星 這首歌的歌詞值得註意壹下。 12. 海韻 可稱作是壹首詩歌,單就演唱來講,難度是很大的,對旁人來說,這首歌和鄧麗君的大部分歌曲壹樣,是易學而難工的壹首作品。 13. 梅花 梅花更能代表中華民族奮鬥的精神。她這首歌是為全世界的華人而唱,心中想的肯定是祖國,是中華民族,才會有那樣的氣勢和胸懷。她是我的國花! 14. 何日君再來 15. 再見,我的愛人 以上兩首歌是她演唱會的必唱曲目,每到和觀眾告別的時候就會有這兩首歌,其中的含意已經超過了歌曲本身。妳喜愛鄧麗君的程度有多深,對這兩首歌的體會和理解就會有多深。 Ending 謝幕 鄧麗君在演唱會結束時總會向觀眾說幾句話來告別,在這壹刻,她的思緒總是會回到很久以前而感慨萬千。其實,對於歌手來說,名、利與觀眾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鄧麗君的謝幕動作現在似乎已經絕跡於舞臺了,她始終用深深的壹躬來回應觀眾的無比熱愛。 欣賞鄧麗君的演唱會的音像制品,即使妳不在現場也會身臨其境,不知道是否有人註意到,妳通常是微笑著看完演唱會全程的,精神上會有最大限度的放松,更是絕對的藝術享受。而這個DVD是值得壹看再看的壹場演唱會,永不落幕的演唱會,看著她熟悉的笑容,就想起壹句詩來:有的人活著,她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她還活著……. 妳走了那麽久,原來壹切都壹如從前! 原來壹切都還沒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