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改寫
二十三年了,整整二十三年啊!老兄,人生能有幾個二十三年!想我這壹生,恃才放曠,自以為才情了得,自以為生逢聖朝,可以大展宏圖,成就壹番偉業,因而參加政治革新運動。誰料想,到頭來遭迫害,被貶往巴山楚水那苦寒荒涼的地方,壹擱便是二十三年。
在那樣壹個地方,沒有朋友,沒有知音,心裏有話我只有說給自己聽。憂愁、苦悶,沒有人能理解;偶有快樂,也無人分享。有時,我真有些懷疑,那二十三年,我是怎樣熬過來的。有時,我會悲傷地想,也許此生再也無緣與朋友們見上壹面。每慮及此,我總不免黯然神傷,甚至潸然落淚。在那個孤獨、痛苦的時候,我不止壹次聯想到晉時的向秀,想到他的《思舊賦》。在那樣壹個傷感的環境裏,懷著壹份傷感的心情,再去品味那傷感的文字,那是何等的傷感
二十三年的時間總算熬了過去,我終於又能踏實上故鄉的土地。可是,故鄉的風物依舊,人事早已變幻。童年的夢啊,不知遺落在哪條小溪,哪道山梁。我悲哀地發現,我已與世隔絕,恍若萬年。老兄,我從前讀《述異記》,讀到王質處,哂之為神話。可如今,我竟覺著,我就是那個王質!我更悲哀地發現,我已成了不入潮流的落伍者!看官場,那些後起之輩,那些個小人們,壹個個春風得意,趾高氣揚。那份狂傲,那份意氣!相形之下,我成了灰頭土臉的鄉野粗人,儼然是那江上沈船,眼睜睜地看著江面千帆競發;又似那已枯之木,滿心地盼望著春天,當春天真的來臨,卻已無能孕育新綠。
唉,不說那些!難得妳我今日相聚,應該高興才對,還說什麽傷感,道什麽憂愁,壹切的痛苦,痛苦的壹切,統統見鬼去吧!來,老兄,人生難得幾回樂,人生難得幾回醉,為妳剛贈我的新詩,幹杯!
2. 求壹篇古詩擴寫五百字以上 最好是敘事的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壹片,壹輪明月從海上與潮水壹起湧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裏,耀著點點碎銀。哪裏的春江沒有明亮的月光呢?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閃爍,那光芒細細碎碎好像密密的雪珠。月光像白霜壹樣從空中流下,仿佛凝固了,我感覺不到它的飛翔,只覺得它銀白的耀眼,江畔的白沙都已看不見。
江水、天空成壹色,澄明。沒有些微灰塵,只有明亮的壹輪孤月高懸空中。時光流轉而江月永恒。江邊是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壹年最初照耀著人?人生壹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壹年年地總是相似。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著什麽人,只見長江不斷地遠送著流水。
壹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今夜,誰家的遊子乘小舟漂蕩?又是誰家的女子獨望明月,空倚高樓?
月影在高樓外徘徊,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閨閣裏的女子卷起珠簾,卻卷不去那銀輝;江畔洗衣的思婦輕拂巖石,月光重又再來。妾與良人***睹明月,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奴家多麽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啊。鴻雁能夠飛翔很遠,但不能隨月光飛到您身邊,魚龍潛遊很遠,但只能在水面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晚上夢見花朵落在悠閑的水潭上,可憐春日將盡妳還不能回家。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再次西斜。
斜月慢慢下沈,藏進海霧裏,碣石與瀟湘距離無限遙遠。
問月亮,有幾人能乘著月光回家呢?那西落的月亮無言,只是搖蕩著離情,銀輝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3. 古詩詞擴寫為800字文章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改寫) 有壹天上午,我孤獨壹人在他鄉做客,人地生疏,感到寂寞。
每遇到佳節,我就更加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哥哥、姐妹和弟弟壹定登上每壹座高山。
我真希望也能登上每壹座高山。真想壹下子到兄弟們那裏,跟兄弟們壹起登上高處。
但我看見兄弟們都插著美麗的茱萸,站在高高的地方,就單單缺少了我壹人,兄弟們都高高興興的登上了高處。 《贈汪倫》 這也是壹篇: 春天的早晨,天空萬裏無雲,蔚藍如洗,我辭別了好友汪倫,登上將要遠去的小船。
我站在船頭上,極目向遠處望去,只見壹碧萬頃,悅目賞心,微風吹來,還能聞到壹股醉人的桃花的芳香。這時候,水面上空壹群水鳥“呱呱”地叫著,翺翔徘徊。
啊!水鳥也知離別情呀!我正陶醉在這美麗的景色中,忽然聽到岸上傳來清脆悅耳的歌聲,啊,這是汪倫為我送行的深情歌聲呀!聽,汪倫腳踏著節拍邊走邊唱,越來越近了。啊!這歌聲充滿依依惜別之情。
幾天來,是汪倫與我花前月下談心;是汪倫伴我深夜觀景;是汪倫和我***同探討人生的意義;是汪倫夜裏在燈下與我飲酒賦詩。啊!朋友“妳快點來。
快點來,我們再握壹次手,讓我們再說幾句知心話”。 船,揚帆起程了。
啊!朋友,親愛的朋友,妳在外邊正對我招手,我也對妳招手。啊,潭水雖有千尺之深,可哪能比得上您對我的情意深呢 補充 引發想象 巧妙指導——古詩擴寫 中國素稱詩國,古詩可說是我國文化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的瑰寶。
它語言精煉概括,高度濃縮,內容卻相當厚實: 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無所不包。誦讀積累古詩,不但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積澱學生語感,而且還能夯實學生的文化底蘊。
同過古詩擴寫,既可以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又可以激發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經過幾年的教研實踐,筆者認為指導古詩擴的關鍵是要開展多種渠道,引導學生想象,然後在此基礎上加以巧妙指導,使之形而成文。
引發想象可按如下三方面進行: 壹、挖掘空白之處想象 詩的藝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空白的藝術:故事情節的空白、人物描寫的空白、心理活動的空白、思想情感的空白、哲理上的空白等等。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和挖掘這些空白,根據詩的敘事表達、風景描寫、情感抒發、哲理升華、綜合包容這五個類別,讓學生以類想象,於想象回味之中具體感知意象,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為擴寫打下基礎。
1.抓住“形象空白”想象 有的古詩並不鋪排直敘,而通過勾勒或切中肯綮,追求詩外的意趣風貌。詩中所描繪的形象往往刻畫不細,常帶著某種朦朧性,留待於師生同去補充想象創造空靈豐富的藝術境界。
如《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中,那紙鳶是怎樣的?孩子們是如何放得?當時情形如何?那“草長鶯飛”“拂堤楊柳醉春煙”到底是如何之美?在這二月天裏,可能還會有哪些景致?等等,詩中都未從細處雕琢。教師可抓住這些“形象空白”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把細節補充出來。
2.緊扣“情感空白”想象 “情動則辭發”。古詩擴寫教學中,教師應重在展示意境,使讀者與詩人感同身受。
語言是傳情達意之工具,但有些復雜的、微妙的、激越的情懷,語言卻不能直抒盡傳,從而為讀者設置下情感上的空白。如《泊船瓜州》,詩人王安石借“春風又綠江南岸”之景,抒發“明月何時照我還”之情。
春綠江南的景象到底怎樣? 春意盎然,本是賞心悅目之事,詩人又怎會流露出何時還鄉的憂郁?他當時心理活動怎樣?形象怎樣?通過對“空白”的想象,師生***同把詩人擔心變法失敗、前程難蔔的抑郁情緒和思鄉情懷描繪出來了。 3.圍繞“哲理空白”想象 古詩中的哲理,往往寓於形象之中,其“空白”地帶更廣。
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啟發點撥,使其感受詩的底蘊,進行恰當的聯想。鄭燮《竹石》是壹首深蘊哲理的古詩,作者的意圖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
這就要教師指導學生體味詩句,想象竹子“千磨萬劫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的情形,然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從而由詩的物象提煉和升華為壹種普遍的哲理:無論立誌還是求學都應“咬定青山不放松”,鎖定目標便當鍥而不舍。在教學中,教師只要重視挖掘詩的深層底蘊,進行再造想象,學生就會領略詩中的真意。
二、借助電教媒體想象 “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花中蜜,體匿性存,元痕有味。對於出涉人生、缺乏生活經驗和文學理解能力的小學生來說,要於“體匿”“元痕”之中體會“性”“味”,確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
要深入體會詩的意境和領悟詩人的情懷,需要教師架起壹座橋梁來跨越這條鴻溝。在古詩擴寫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手段,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能較完美地展現古詩的藝術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擴寫古詩的水平。
1、創設詩境,激趣想象 古詩是很講究意境的,在古詩擴寫教學中教師應把著眼點放在創設情景上,讓學生通過情境的具體感知,體會詩人的情感。多媒體具有形聲交融、動靜交錯、感染力強的特點,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把文字變成圖象,把抽象變成形。
4. 古詩擴寫600字壹般這種問題要寫很多字,又麻煩,又難找的問題,妳又不給懸賞,是很少會有人發給妳的,簡直缺乏誠意。
下面是如夢令的壹篇改寫(776字)
我坐在溪亭裏觀賞著那千姿百態的荷花,只覺得自己被眼前的荷花深深吸引了——有的含羞待放,粉紅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剛剛綻放,幾只蝴蝶就迫不及待地鉆了進去,那裏面橢圓形的花蕊約有壹寸長。盛開著的荷花,潔白柔嫩得像嬰兒的笑臉,甜美、純潔、惹人喜愛。先前熱熱鬧鬧開過的荷花呢,花瓣雖然雕謝了,蓮蓬卻依然挺立在荷葉中,蓮蓬上嵌滿了綠寶石似的碧綠色的小顆粒,這就是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遠遠望上去,壹株荷花就像是壹個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這些景象構成了壹幅充滿詩意的《夏日荷花圖》。
看著這美妙絕倫的景象,我深深陶醉其中,自己仿佛也變成了壹株荷花,在微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我坐在溪亭裏壹邊觀賞著這只有天上人間才有的美景,壹邊品嘗著千年陳釀。沒想到我如此不勝酒力,才喝了幾杯,就酩酊大醉了,坐也坐不穩,只覺得自己的身子飄飄悠悠,仿佛自己來到了人間仙境。我又覺得自己真是快活似神仙呀!
不知不覺中,天已經漸漸暗淡了下來,直到自己的興致被時間的流逝給消耗得差不多了,才想起自己該回家了。我搖搖擺擺的走上小舟。可這時,我還有些醉意,早就把回家的路線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我只好憑著自己朦朧的記憶前進。可是自己搖櫓的手不聽指揮,妳讓它往北搖,可是它偏偏和妳作對,把櫓往南搖;妳讓它把櫓往南搖,可它卻往北搖。行的船跌跌撞撞,好像是壹個剛剛學會走路的孩童壹樣。沒想到,我竟然把小舟給搖到了藕花的深處。
此時,我驚出了壹身冷汗,頓時酒也醒了,看到自己身處在藕花的深處,四周都被荷花給籠罩著。我頓時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我拼命的搖著船櫓,可這荷花比我人還要高,怎麽劃也無濟於事。可我搖櫓的聲音卻驚動了荷葉叢中壹群水鳥,它們撲棱棱地飛起,直上雲霄。
我像壹只泄了氣的皮球癱在了船艙裏,在這種無人之境的環境中我該如何是好呀!最終,我只得在船艙中度過了這漫長的壹夜。
那壹夜以深深烙印在我腦海中!
5. 關於古詩的擴寫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ù fàng sōng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
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立 根 原 在 破 巖 中 。
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
千 磨 萬 擊 還 堅 勁 ,
rè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任 爾 東 西 南 北 風 。
作者背景
鄭燮(1693-1765),清代書畫家、詩人。字克柔,號板橋,清乾隆年間的進士,興化(今江蘇興化)人。詩風質樸潑辣,在畫壇上也是獨樹壹幟,稱其為“揚州八怪”之壹。
註詞釋義
立根:紮根、生根。
原:本來。
破巖:破裂的巖石縫隙。
磨:折磨,挫折。
擊:打擊。
堅勁:堅韌、剛勁。
任:任憑。
爾:妳。
古詩今譯
咬住了青山就決不肯放松,根須已經深紮在巖石之中。歷經千萬次磨煉更加堅韌,任憑妳東西南北來的狂風。
名句賞析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佳。既是贊美了巖竹的題畫詩,也是壹首詠物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風神;後兩句進壹步寫巖竹的品格,她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壹身特別挺拔的豐姿,決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巖竹壹樣剛強勇敢。
6. 古詩詞擴寫為800字文章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改寫) 有壹天上午,我孤獨壹人在他鄉做客,人地生疏,感到寂寞。
每遇到佳節,我就更加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哥哥、姐妹和弟弟壹定登上每壹座高山。
我真希望也能登上每壹座高山。真想壹下子到兄弟們那裏,跟兄弟們壹起登上高處。
但我看見兄弟們都插著美麗的茱萸,站在高高的地方,就單單缺少了我壹人,兄弟們都高高興興的登上了高處。 《贈汪倫》 這也是壹篇: 春天的早晨,天空萬裏無雲,蔚藍如洗,我辭別了好友汪倫,登上將要遠去的小船。
我站在船頭上,極目向遠處望去,只見壹碧萬頃,悅目賞心,微風吹來,還能聞到壹股醉人的桃花的芳香。這時候,水面上空壹群水鳥“呱呱”地叫著,翺翔徘徊。
啊!水鳥也知離別情呀!我正陶醉在這美麗的景色中,忽然聽到岸上傳來清脆悅耳的歌聲,啊,這是汪倫為我送行的深情歌聲呀!聽,汪倫腳踏著節拍邊走邊唱,越來越近了。啊!這歌聲充滿依依惜別之情。
幾天來,是汪倫與我花前月下談心;是汪倫伴我深夜觀景;是汪倫和我***同探討人生的意義;是汪倫夜裏在燈下與我飲酒賦詩。啊!朋友“妳快點來。
快點來,我們再握壹次手,讓我們再說幾句知心話”。 船,揚帆起程了。
啊!朋友,親愛的朋友,妳在外邊正對我招手,我也對妳招手。啊,潭水雖有千尺之深,可哪能比得上您對我的情意深呢 補充 引發想象 巧妙指導——古詩擴寫 中國素稱詩國,古詩可說是我國文化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的瑰寶。
它語言精煉概括,高度濃縮,內容卻相當厚實: 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無所不包。誦讀積累古詩,不但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積澱學生語感,而且還能夯實學生的文化底蘊。
同過古詩擴寫,既可以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又可以激發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經過幾年的教研實踐,筆者認為指導古詩擴的關鍵是要開展多種渠道,引導學生想象,然後在此基礎上加以巧妙指導,使之形而成文。
引發想象可按如下三方面進行: 壹、挖掘空白之處想象 詩的藝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空白的藝術:故事情節的空白、人物描寫的空白、心理活動的空白、思想情感的空白、哲理上的空白等等。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和挖掘這些空白,根據詩的敘事表達、風景描寫、情感抒發、哲理升華、綜合包容這五個類別,讓學生以類想象,於想象回味之中具體感知意象,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為擴寫打下基礎。
1.抓住“形象空白”想象 有的古詩並不鋪排直敘,而通過勾勒或切中肯綮,追求詩外的意趣風貌。詩中所描繪的形象往往刻畫不細,常帶著某種朦朧性,留待於師生同去補充想象創造空靈豐富的藝術境界。
如《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中,那紙鳶是怎樣的?孩子們是如何放得?當時情形如何?那“草長鶯飛”“拂堤楊柳醉春煙”到底是如何之美?在這二月天裏,可能還會有哪些景致?等等,詩中都未從細處雕琢。教師可抓住這些“形象空白”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把細節補充出來。
2.緊扣“情感空白”想象 “情動則辭發”。古詩擴寫教學中,教師應重在展示意境,使讀者與詩人感同身受。
語言是傳情達意之工具,但有些復雜的、微妙的、激越的情懷,語言卻不能直抒盡傳,從而為讀者設置下情感上的空白。如《泊船瓜州》,詩人王安石借“春風又綠江南岸”之景,抒發“明月何時照我還”之情。
春綠江南的景象到底怎樣? 春意盎然,本是賞心悅目之事,詩人又怎會流露出何時還鄉的憂郁?他當時心理活動怎樣?形象怎樣?通過對“空白”的想象,師生***同把詩人擔心變法失敗、前程難蔔的抑郁情緒和思鄉情懷描繪出來了。 3.圍繞“哲理空白”想象 古詩中的哲理,往往寓於形象之中,其“空白”地帶更廣。
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啟發點撥,使其感受詩的底蘊,進行恰當的聯想。鄭燮《竹石》是壹首深蘊哲理的古詩,作者的意圖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
這就要教師指導學生體味詩句,想象竹子“千磨萬劫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的情形,然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從而由詩的物象提煉和升華為壹種普遍的哲理:無論立誌還是求學都應“咬定青山不放松”,鎖定目標便當鍥而不舍。在教學中,教師只要重視挖掘詩的深層底蘊,進行再造想象,學生就會領略詩中的真意。
二、借助電教媒體想象 “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花中蜜,體匿性存,元痕有味。對於出涉人生、缺乏生活經驗和文學理解能力的小學生來說,要於“體匿”“元痕”之中體會“性”“味”,確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
要深入體會詩的意境和領悟詩人的情懷,需要教師架起壹座橋梁來跨越這條鴻溝。在古詩擴寫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手段,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能較完美地展現古詩的藝術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擴寫古詩的水平。
1、創設詩境,激趣想象 古詩是很講究意境的,在古詩擴寫教學中教師應把著眼點放在創設情景上,讓學生通過情境的具體感知,體會詩人的情感。多媒體具有形聲交融、動靜交錯、感染力強的特點,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把文字變成圖象,把抽象變成形象,既。
7. 考場上用古詩詞改寫成作文怎麽樣不知這位親是要高考還是中考啊.高考的話要以議論文為主、若想用詩詞的話最好用詩詞中的名句及該詩的背景或典故等作為壹個材料事例.若執意要改寫的話難度略大.中考的話我個人建議這種形式用在話題作文上,編故事什麽的就算編了也壹定是和生活掛鉤的,千萬不要讓思想野馬任意馳騁= =!或者將詩句當做線索來寫,必要時還可對詩中的壹兩個字進行適當修改(換用另壹字什麽的)線索的這種形式如果用好了會很吃香的.不過不管是什麽考試,最重要的壹點就是字.這直接影響到閱卷老師的心情和作文的分數、、、再就是開頭要扣題.如果可以的話要處處點題、使得文章更緊湊.但開頭點題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