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胡旋舞的唐朝歌舞

胡旋舞的唐朝歌舞

西域歌舞名胡旋,傳入宮掖靡長安。吹奏何必瓊林宴,市間到處聞管弦。

隋唐時期,西域文化包括宗教(如景教、祆教)、服飾 (如胡服翻領窄袖)、飲食 (如胡餅、燒餅)、繪畫、歌舞、音樂及樂器等壹起傳入長安。音樂主要有龜茲樂、天竺樂、疏勒樂、安國樂等。樂器舞蹈也隨之而流行。著名的『胡騰舞』出自石國;劉言史《王中丞宅夜觀胡騰》詩:『石國胡兒人見少,蹲舞尊前急如鳥。』李端《胡騰兒》詩:『環行急蹴皆應節,反手叉腰如卻月。』又有『胡旋舞』,出自康國;白居易《新樂府·胡旋女》:『胡旋女,出康居。弦歌壹聲雙袖舉,回雪飄飄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出土唐三彩中有穿舞服的舞伎俑,唐墓壁畫中也有舞女張臂作舞形象。

《胡旋舞》是著名的西北少數民族舞蹈

唐代曾在西域康國(今烏茲別克***和國撒馬爾罕壹帶)設置康居都督府。白居易《胡旋女》—詩中曾提到“胡旋女出康居”《新唐書·西域傳》也記載廠當時西域康國、史國、米國等,都曾向宮裏送胡旋女的事。

長安城裏,壹時舞胡旋成風,成為當時最為流行、最為時髦的胡舞。所以《胡旋舞》最初是由康國等地傳來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新唐書·西域傳》雲:“康者,壹日薩末鞬,亦曰颯秣建,元魏所謂悉萬斤者。其南距史百五十裏,西北距西曹百余裏,東南屬米百裏,北中曹五十裏。在那密水南,大城三十,小堡三百。君姓溫,本月氏人。始居祁連北昭武,為突厥所破,稍南依蔥嶺,即有其地。”據載,康國“人嗜酒,好歌舞於道。”對胡旋舞尤為醉心。

白居易寫長詩《胡旋舞》,將胡旋女的姿態神情躍然紙上: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弦鼓—聲雙袖舉,回雪飄搖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曲終再拜謝天子,天子為之微啟齒。胡旋女,出康居,徒勞東來萬裏余。………

詩中說,胡旋女在鼓樂聲中急速起舞,象雪花空中飄搖,象蓬草迎風飛舞,連飛奔的車輪都覺得比她緩慢,連急速的旋風也遜色了,左旋右旋不知疲倦,千圈萬周轉個不停。轉得那麽快,觀眾幾乎不能看出她的臉和背,這種描寫正突出了《胡旋舞》的特點。胡旋舞是由西域康居傳來的民間舞,據清代學者魏源在《聖武記》中考證:“哈薩克左部遊牧逐水草,為古康居”。可見白居易所描繪的《胡旋舞》就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哈薩克姑娘的舞蹈。

舞因為動而美 心因為舞而飛

唐代舞蹈主要分健舞、軟舞兩種,健舞主要表現矯健之美;軟舞主要表現柔和之美。《胡旋舞》屬於健舞。胡旋舞的特點是動作輕盈、急速旋轉、節奏鮮明。胡旋舞是因為在跳舞時須快速不停地旋轉而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