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對沁園春長沙中寫景語言的簡要分析

對沁園春長沙中寫景語言的簡要分析

簡要分析:

這首詩上闋描繪了壹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壹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壹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詞人火熱的革命情懷。

紅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萬山紅遍”正是詞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則是詞人對自由解放的向往與追求。詞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

這七句,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氣氛。“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的感嘆,這壹問道出了詞人的雄心壯誌,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沁園春·長沙》這首詞作於1925年12月。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兩黨的統壹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

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期間,重遊橘子洲,寫下了這首詞。寫《沁園春·長沙》時的毛澤東時年33歲。

當年,革命形勢高漲,群眾運動風起雲湧。壹月黨的“四大”在上海召開,九月毛澤東在廣州參與國民黨“二大”的籌備工作,十月被推選為國民黨代理宣傳部長。毛澤東意氣風發,心情很是舒暢。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壹九五七年壹月壹號。?

壹九二五年,在中國***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工農運動形勢高漲,革命的發展勢頭異常迅猛。震驚世界的『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也遍及十幾個省,各種形式的反帝反封建鬥爭正風起雲湧地開展著。

這時候,壹方面是工農革命運動在蓬勃發展,另壹方面是反動勢力為了維護其反動統治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的鎮壓。那麽中華民族的命運將走向何方,是繼續維護黑暗衰退的反動統治,還是沖垮黑暗統治走向興盛進步,誰將成為主宰發展方向的力量,這些問題成為人們所關註的焦點。?

長沙是湖南的省會,是毛澤東求學和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壹九二五年二月他從上海回湖南開展農民運動,八月從韶山到長沙,九月前往廣州主持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

在長沙逗留期間重遊橘子洲,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便以“長沙”為題寫下了這首《沁園春·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