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古代以不合樂為“詩”,合樂的為“歌”。詩有古體詩、近體詩、現代詩(新體詩)之分。古體詩指漢魏六朝以前的詩作,它句式較自由,不講求對仗、押韻;近體詩指唐代開始形成的律詩和絕句,也包括排律,它們在字數、句式、格律、押韻上都有嚴格的要求;現代詩指以現代漢語寫成的較自由的詩,它可根據需要,盡情地抒發感情,謳歌生活。
詞 是從詩發展而來的,有“詞乃詩之余”的說法,是按照某個詞牌所規定的平仄、字數、句數填寫的,所以寫詞又叫“填詞”。它要求嚴格,講究格律,五十八字以內的叫“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個字的叫“中調”,九十壹字以上的叫“長調”。
歌 古代把合樂供演唱的詩稱為“歌”,後來又常同詩壹起稱“詩歌”。此外,還專指某壹類型的詩作,如“兒歌”、“民歌”、“山歌”、“情歌”等。它們既可像詩壹樣可供閱讀欣賞,譜上曲調還可演唱。
賦 是兼具詩歌與散文特點的壹種文體。它的特點在於鋪陳事物,講求文彩,文詞華麗。“賦”的稱謂,漢代稱“古賦”,篇幅較長,篇中多用問答式表現內容;六朝的稱“排賦”、“駢賦”,講求駢偶;唐宋的稱“律賦”,是科舉應試的壹種試體,講究格式,對仗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