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桐城文廟的詩句

關於桐城文廟的詩句

1.桐城文廟作文200字

桐城——全國聞名的壹個歷史悠久、意蘊深長的文化古城,它有豐富智慧的“桐城文派”,它有長久的千年的歷史文化,它有類似龍眠山那樣雄厚挺拔的山脈,它也有類似龍眠水那樣清澈寬廣的湖泊,我不得不承認這個地方的美麗與智慧,我也不得不為我的家鄉桐城而感到無比的自豪。而在這裏,它當然也是壹顆絢爛的熠熠生輝的明珠,它是悠久豐厚的桐城文化的標誌,遠近聞名的“桐城文派”的象征,它依然是古代的寺廟建築的經典。它,便是文廟,位於古城桐城市中心的廣場北端的壹座古廟。

桐城文廟始建於元延佑初年,元末毀於兵亂,而並沒有過多久,文廟便被整修壹新,裏面的布局依舊是那樣的古樸、典雅,也含有幾分清新,吸引了更多的遊客開始關註它。文廟以大成段為中心,以南北的中心線為對稱軸,裏面的主要建築有門樓、宮墻、泮池,狀元橋、大成門,崇聖祠、土神祠等等,且總面積為3200平方米,各種各樣,各姿各態,主次的建築,也是錯落有致,似乎已經渾然壹體,而且,它的門樓裏的“文廟”二字是由趙樸初先生所題寫。

我曾經聽說過,有這樣的壹句話:天下文章出自桐城。我想那是當然,在這座文廟裏,真的是大有文章。這裏面有孔子的生平,有“漁樵耕讀”、“魏星點鬥”“獨占鰲頭”等故事,它們都逼真傳神,也生動、有趣。

要論文廟,它不僅有很多難得的稀世珍寶,也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但是在這個美麗的地方,我最喜愛的應該還是要算數狀元橋了。只因這個橋有壹個奇怪的規定,只有每次科舉考試的狀元們,才可以從這個橋的上面走過去。每次停留在橋上,看水下的魚兒的遊動,我總是有壹種無法說明的意境。

每年,都有眾多的海內外專家、學者及廣大遊客紛呈踏來,來到這裏參觀遊覽,而他們,大多數都會站在這裏,緬懷各位碩儒的歷史功德,求索著古桐城文化之淵源。我相信,他們都會由衷的贊嘆,桐城文廟的悠久歷史,以及桐城的美麗、雄偉。

它——桐城文廟,是桐城聞名遐邇的建築,是元、明、清,祭祀孔子的禮制性的重要建築群以及文化基地,也是桐城古文學派的壹個重要象征,最重要的是,它所弘揚的,是桐城派的文化,也是悠久的桐城文化。

天下文章出桐城,桐城文化出文廟。

2.桐城六尺巷的那首詩怎麽講的啊

千裏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在“桐城派”的故鄉——今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壹隅,在市區西環城路的宰相府內(省康復醫院內)。六尺巷,東起西後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為宰相府,巷北為吳氏宅,全長100米、寬2米,均由鵝卵石鋪就。

據《桐城縣誌》記載,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地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而張英回饋給老家人的是壹首打油詩“千裏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見書,主動在爭執線上退讓了三尺,下壘建墻,而鄰居吳氏也深受感動,退地三尺,建宅置院,於是兩家的院墻之間有壹條寬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來。

毛主席在建國後會見蘇聯駐華大使尤金時,曾經講到這個故事,說起這四句詩,用來表達兩國之間的事宜應該謙讓、平等。只是後來我們看到的不是這個樣子了。

包容忍讓、平等待人,作為壹種美德,在我們古代已經提倡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並不是很多,尤其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時候。心胸寬廣、放眼遠處、恭謙禮讓的人無論在何時都是受人尊敬的。在物欲橫流、錢、權當頭的今天,提倡這種美德,似乎更為必要。

這條巷子現存於桐城市城內,作為中國文化的遺產,是中華民族和睦謙讓美德的見證。

六尺巷已經是桐城古城的旅遊景點,2007年4月,“桐城文廟-六尺巷”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3.文和、文廟名久遠,懿德牌坊永流芳

文和園、文廟、懿德牌坊、宰相府、左公祠,均是安徽桐城的著名景點。這些地方的古詩很多,但沒有見過這樣的,不講平仄,也無韻律,所以不見流傳。

文和園位於桐城市龍眠街道雙溪村,占地七千余平方米,是清朝大學士張廷玉的陵園。

文廟為明清以來當地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群,雄居縣城中心,面臨廣場,正對繁華街區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環擁,如眾星拱月。

宰相府(康熙年間宰相、大學士張英)位於桐城市區西後街與五畝園之間,內有六尺巷、懿德牌坊等。

左公祠,紀念明萬歷進士左光鬥的祠堂,坐落桐城市桐城古城北大街。左光鬥官至都察院左僉都禦史,施惠政,政聲著,是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恩師。

4.文廟作文

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壹下桐城的文廟。

文廟又名孔子廟,是在宋朝建成的。在文廟朱紅色大門的上方有著精致的金色木刻浮雕,上面描繪著孔子講學與弟子三千的景象,在文廟大門的兩旁有壹對漢白玉石鼓,在石鼓中央雕刻著兩條活靈活現的鯉魚,象征著鯉魚跳龍門的吉祥寓意。

在朱紅色的外墻上寫著“宮墻萬仞”幾個大字,這是慈禧太後的禦筆,這可以看出慈禧太後對孔子的贊賞。進入文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欞星門牌坊,仔細觀察,欞星門是由漢白玉雕琢的四根華表柱和祥雲組成的,以前只有在宮廷裏才有華表柱,這象征了人們對孔子的熱愛及對孔子的敬仰和愛戴,也表現了人們對孔子博學多才和紳士風度的向往和追求。

穿過了欞星門就是泮池,泮池的形狀是半圓形的,它代表了只是成功了壹半,還得虛心學習。泮池上面是泮橋,泮橋在以前只有“秀才”以上學位的人才可以從橋上通過去大成殿祭拜孔子,其他人則只能繞道而行了。

泮橋又名狀元橋,它象征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到了夏天泮池裏會開滿了荷花,泮橋兩旁有幾棵梅樹,在梅樹下還種著些蘭花。

梅花代表了不屈不撓,頂峰傲雪的精神,梅花自古和竹,松並稱歲寒三友,在百花雕零的冬天裏,只有梅花會迎著風雪開放清香滿乾坤。蘭花,自古以來被文人墨客贊許,它象征著君子的氣節,不論是在怪石聳立的石縫裏,還是在懸崖峭壁上都有蘭花的身影。

而荷花呢?卓爾不群,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的品質是人們所追求的。通過了中成門就看見了大成殿,在大成門的牌匾上寫著“與天地參”這是乾隆的真跡,它的意思是孔子的學識已經可以和天地平起平坐了,也表明乾隆皇帝對孔子的敬佩。

走進大成殿,看見孔子像在中央,四周圍坐著他的弟子。站著大殿中仿佛聽到孔子給弟子講課的聲音。

文廟表現了人們對孔子精神的贊嘆,又表現了孔子流芳百世被文人墨客所贊頌。更表現了桐城人熱愛文化、熱愛知識,勤奮好學的精神。

所以說桐城是個徽墨飄香的地方,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桐城所有學校至今還保留著六點晨讀的習慣。文廟飽經滄桑仍然屹立在那裏,好像在向人們訴說些什麽……。

5.描寫桐城的作文名字

桐城——全國聞名的壹個歷史悠久、意蘊深長的文化古城,它有豐富智慧的“桐城文派”,它有長久的千年的歷史文化,它有類似龍眠山那樣雄厚挺拔的山脈,它也有類似龍眠水那樣清澈寬廣的湖泊,我不得不承認這個地方的美麗與智慧,我也不得不為我的家鄉桐城而感到無比的自豪。

而在這裏,它當然也是壹顆絢爛的熠熠生輝的明珠,它是悠久豐厚的桐城文化的標誌,遠近聞名的“桐城文派”的象征,它依然是古代的寺廟建築的經典。它,便是文廟,位於古城桐城市中心的廣場北端的壹座古廟。

桐城文廟始建於元延佑初年,元末毀於兵亂,而並沒有過多久,文廟便被整修壹新,裏面的布局依舊是那樣的古樸、典雅,也含有幾分清新,吸引了更多的遊客開始關註它。文廟以大成段為中心,以南北的中心線為對稱軸,裏面的主要建築有門樓、宮墻、泮池,狀元橋、大成門,崇聖祠、土神祠等等,且總面積為3200平方米,各種各樣,各姿各態,主次的建築,也是錯落有致,似乎已經渾然壹體,而且,它的門樓裏的“文廟”二字是由趙樸初先生所題寫。

我曾經聽說過,有這樣的壹句話:天下文章出自桐城。我想那是當然,在這座文廟裏,真的是大有文章。

這裏面有孔子的生平,有“漁樵耕讀”、“魏星點鬥”“獨占鰲頭”等故事,它們都逼真傳神,也生動、有趣。要論文廟,它不僅有很多難得的稀世珍寶,也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但是在這個美麗的地方,我最喜愛的應該還是要算數狀元橋了。

只因這個橋有壹個奇怪的規定,只有每次科舉考試的狀元們,才可以從這個橋的上面走過去。每次停留在橋上,看水下的魚兒的遊動,我總是有壹種無法說明的意境。

每年,都有眾多的海內外專家、學者及廣大遊客紛呈踏來,來到這裏參觀遊覽,而他們,大多數都會站在這裏,緬懷各位碩儒的歷史功德,求索著古桐城文化之淵源。我相信,他們都會由衷的贊嘆,桐城文廟的悠久歷史,以及桐城的美麗、雄偉。

它——桐城文廟,是桐城聞名遐邇的建築,是元、明、清,祭祀孔子的禮制性的重要建築群以及文化基地,也是桐城古文學派的壹個重要象征,最重要的是,它所弘揚的,是桐城派的文化,也是悠久的桐城文化。天下文章出桐城,桐城文化出文廟。

篇二:家鄉的風景名勝說到家鄉的風景名勝,那可是數不勝數,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家鄉的佛子山。佛子山因佛子巖而著稱,但我更喜歡那“聳立勝雄關,居高獨自閑。

笑談神運筆,飛灑畫江山。”的筆架山。

他的雄偉和逼真吸引了不少遊客。來過這兒的遊客都說,佛子山是上天的文房寶地,筆架山,簽筒巖正是佛子山的文房二寶。

曾經有個結伴同遊的叔叔對我說:“我希望將來這兒的兩個筆架,壹個是妳的,壹個是我女兒的。”這應該是叔叔美好的心願吧!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夢想,我更加喜歡筆架山了,它是我成績的象征啊!筆架山坡面高達230多米,南看成崖,東看成嶺,北看成列,西看成峰,高低不等,酷似文房筆架。

人們怎能不對大自然的神奇感到驚嘆呢?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片中有個憨厚可愛的豬八戒,家鄉的佛子山中也有。“元帥天蓬貶下凡,隱身豬首化山巖。

癡心坐等千年月,惟夢嫦娥夜信函。”這正是佛子山中的八戒巖的寫照。

遠遠看去,它那大大的耳朵,長長的嘴巴,瞇縫的雙眼……無論妳站在哪個角度看,那憨相、那模樣都像極了。那模樣怎麽能不讓人對這八戒巖情有獨鐘呢?佛子山不僅有造型奇特的巖石,更是植物的寶庫。

這裏的珍貴名樹,千年古藤隨處可見。主要有南萬紅豆杉、政和杏、銀杏,竹柏、油杉、柳杉、穗花杉、杉木、香樟、楠木、南酸棗等許多屬珍稀樹種;有集中成片的高山杜鵑林、零星分布的梅花、山櫻花、四照花等。

其中政和杏唯獨佛子山有全國僅五株,正如詩中寫的“寂寞深山四百載,今朝朵朵向陽開。莫非春去無芳鬥,欲與梅花比艷來。”

它和其它杏比起來更是杏中麗人,姿容更是杏中之最。每次看到它我都會有不壹樣的感覺,因為它壹年四季變化多端:它每年三月十日至三月三十日是花期,花的顏色紅艷與紅色桃花相似,使人嘆為觀止、贊不絕口;每年七月初成熟,滿樹碩果累累掛滿枝頭,好不豐碩。

佛子山我喜歡妳的風采!有多少遊客被妳的雄秀而傾倒?又有多少遊客駐足流連忘返?妳是家鄉人民的驕傲!篇三:深圳的風景名勝深圳的風景名勝深圳的風景名勝有很多,比如世界之窗、野生動物園、錦繡中華微縮景區等等。今天我就給妳們介紹兩個。

深圳的世界之窗位於深圳灣畔的華僑城內,占地48萬平方米。它以弘揚世界文化為宗旨,把世界奇觀、歷史遺跡、古今名勝、民間歌舞表匯集壹園,以“您給我壹天,我給您壹個美妙的世界”為召號,營造壹個精彩美妙的時間。

世界之窗景區按五大洲劃分,與世界廣場、世界雕塑園、國際街、侏羅紀天地***同的構成千姿百態的、美妙絕倫的世界。118個景點按不同比例自由防件,精巧別致,惟妙惟肖,令遊客嘆為觀止。

如果說世界之窗的壹個個景點是壹首首凝固的交響詩,那麽異彩紛呈的民俗表演則是壹幅幅活動的風景畫。每個華燈上,在世界廣場上大演的大型歌舞和狂歡巡遊,畫是把世界之窗的主題—“世。

6.桐城文廟在哪裏

桐城系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

春秋為桐子國,唐至德初建縣制。古縣文 化名於宋,崛起於明,鼎盛於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

古建築猶 如燦燦明珠,烘托這座古城的風采。在眾多的古建築中,桐城文廟超群絕倫, 光彩奪目。

文廟建築群以大成殿為中心,以南北中心線為對稱軸。 主要建築 有門樓、宮墻、大成門、土神祠、崇聖祠、泮橋(又名狀元橋)、泮池、東西 長廡等。

占地總面積達3200平方米。主次建築,錯落有致,渾然壹體,好似 壹組凝固的優美樂章。

門樓正鎏金“文廟”二字,系趙樸初先生題書。主體 建築大成殿,面對月臺,前眺大成門和門樓,兩側接東西長廡,檐廊回繞, 院落開闊,中鋪石板,為晉謁通道。

大殿面闊5間, 進深3間,建築風格具明清特色,兼有遼金遺風,是 古建築研究的珍貴立體資料。文廟內設有桐城縣博物 館,館藏文物從新石器到宋瓷,從李公麟的畫到方以 智的書,從雍正禦賜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的虎銅印到 乾隆禦題碧玉銘文板指,總計1245件,其中壹級文物 24件,二級文物125件,還有多件難得的稀世珍寶。

通觀文廟建築群,不僅石坊沖天,飛檐淩空,氣勢宏 偉,還有許多造型優美、精巧細致的木雕、磚刻、漢 白玉雕,僅文廟門樓就有鏤空木雕、浮雕60多處,“孔子生平故事”“魁星點 鬥” “漁樵耕讀” “獨占鰲頭”等圖案,逼真傳神,生動有趣。 桐城文廟為明清以來當地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群,雄踞縣城中心,面臨廣 場,正對繁華街區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環擁,如眾星拱月。

據 《安慶府誌》、《桐城縣誌》,文廟原在縣城東郊外,始建於元延祐初年(公元 1314年),元末毀於兵火。明洪武初移建於今址。

後因屢遭兵火與風雨侵蝕, 明清兩代修葺19次。雖然叠經廢興,而今還其原貌,整修壹新的文廟,仍然 格局堂皇,古樸典雅。

7.關於桐城豐糕的作文

妙道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安徽省嶽西縣西南部,總面積3000公頃,***有5大景區,分別是聚雲峰、祖師峰、紫柳園、南溪源和龍門峽 桐城文廟 桐城文廟是桐城歷史文化標誌性建築,桐城古文學派的重要象征。

文廟始建於元朝。文廟占地4150平方米,以“禦道”為中軸線 振風塔 門 票:登塔2元。

振風塔又名萬佛塔,聳立於長江之濱,位於迎江寺內,俗稱“萬裏長江第壹塔”,始建於明隆慶二年(公元1568 小孤山 小孤山位於宿松縣復興鎮境內,與江西省彭澤縣城隔江相望。山高百米,方圓壹裏,被譽為“長江絕島”,素有“海門天柱”、“海門第 花亭湖 花亭湖位於距太湖縣城4公裏的大別山南麓,與小孤山、天柱山構成了安慶山水旅遊熱線,風景區面積198平方公裏,有花亭湖、龍山 司空山 司空山,又名司空原,位於安徽省嶽西縣城西南70公裏的店前鎮內,海拔1227米。

相傳,東周末期,官居大司空的淳於氏歸隱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