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南陵常贊府遊五松山
唐 李白
安石泛溟渤,獨嘯長風還。逸韻動海上,高情出人間。
靈異可並跡,淡然與世閑。我來五松下,置酒窮躋攀。
征古絕遺老,因名五松山。五松何清幽,勝境美沃洲。
蕭颯鳴洞壑,終年風雨秋。響入百泉去,聽如三峽流。
剪竹掃天花,且從傲吏遊。龍堂若可憩,吾欲歸精修
銅官山保勝侯廟
唐 裴休
潯陽賢太守,遺廟古溪邊。樹影入流水,石門當洞天。
幡花迎寶座,香案儼爐煙。若到千年後,重修事宛然。
銅官山
宋 梅堯臣
碧礦不出土,青山鑿不休。青山鑿不休,坐令鬼神愁。
題陳公園
宋 蘇軾
壹
南北山光照綠波,濯纓洗耳不須多。天空月滿宜登眺,看取青銅兩處磨。
二
春池水暖魚自樂,翠嶺竹靜鳥知還。莫言壘石小風景,卷簾看盡銅官山。
三
落帆重到古銅官,長是江風阻往還。要使謫仙回舞袖,千年翠拂五松山。
題銅陵陳公園雙池詩
岡陵來勢遠,幽處更依山。壹片湖景內,千家市井間。
陳公學堂詩
蘇東坡
虛齋識得名利空,甘守林泉到老同。宏博古今通聖域,閑依花草詠芳叢。
潛心藐視三公貴,寄跡高隨四皓風。每憶屢征端不就,令人千載話無窮。
又
獅子青映碧雲天,側有天民嗽醴泉。丹鳳七襄頻賜詔,黃冠千古獨招仙。
閑來清嘯無愁月,醉裏沈酣不計年。我為羊裘忘世態,羊裘偏應客星元。
黃山谷
千裏相知隱逸園,羨君名重翰林仙。自慚謬點朱衣列,獨惜真儒綠野賢。
默契詩書新日月,趣遺桃李舊山川。須知樽酒無情曲,恨極難逢十年前。
阻風銅陵
黃庭堅
頓舟古銅官,盡夜風雨黑。泱波崩奔去,天地無限隔。舟人緊維笮,何暇思掛席。憑江裂嵌空,中有時水滴。
洞視不敢前,潭潭蛟龍宅。網師登長鳣,賈我腥釜鬲。斑斑被文章,突兀喙三尺。言語竟不通,噞喁亦何益。
魁梧類長者,卒以筌餌得。浮沈江湖中,波中永相失。有生甚苦相,細大更啖食。安得無垢稱,對榻忘語默。
阻水泊舟竹山下
黃庭堅
竹山蟲鳥朋友語,討論陰晴怕風雨。丁寧相教防禍機,草動塵驚忽飛去。
提壺歸去意甚真,柳暗花濃亦半春。北風幾日銅官縣,欲過五松無主人。
小註:⑴維笮:系船纜繩。⑵鳣:即:鰉魚。⑶釜鬲:炊具。⑷噞喁:魚張口呼吸的樣子。⑸筌餌:釣竿上的魚餌。⑹竹山:竹墩山,位於大通鎮。⑺提壺:鳥名
很詳細吧。選我吧!
2.關於銅陵的詩句《銅官山醉後絕句》
唐代:李白
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
應須回舞袖,拂盡五松山。
譯文:
我愛銅官山,這裏樂無窮,住它千年也不想離開。我要天天長舒舞袖,拂遍五松山的山山水水。
擴展資料:
1、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於天寶十三年(754)遊銅陵時所作,作者看到銅官山、五松山的雄渾景色,酒醉以後,興奮地舞之蹈之,再也不想回長安去了,也是作者不願低頭折腰事權貴的傲慢者的心態,同時也是壯誌難酬,滿腹才華無處發揮作用的失意者的心態。
2、賞析
這首詩雖只是短短的五言絕句,但其間詩人思想情感高強度的抒發和藝術誇張手法的大膽使用讓人們拍案叫“絕”。“我愛銅官樂”,詩中首句就開門見山點出全詩主旨。這裏詩人直抒胸臆,豪爽坦蕩,用俠人直語引出詩人對銅陵深沈愛的情感,誇張之源正在於此。
愛銅陵之情,詩人先從眷戀不舍之情寫起——“千年未擬還”。“千年”從時間上極度誇張,引出了詩人對銅陵愛的延綿,從時間(數字)的誇張,引出情感的誇張,表現詩人情感的真摯。詩人置酒銅官山,宴飲談笑,揮動象征壯誌的長劍助興,拂動簾大的衣袖歌舞長嘯,使讀者羨慕其樂。
由宴飲歌舞之樂,詩人又用誇張把情感推向高潮。三、四兩句即言詩人對銅官山歡宴之樂還嫌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愛意,尚須壹回舞袖,拂盡秀色可餐的五松山。五松山山秀木榮,山上崗巒泉洞、花草樹木,不可能教“舞袖”“拂盡”,這是浪漫色彩行為的空間上的誇張。
表現了詩人對銅陵山山水水的深情蜜意,“拂盡”二字,表現了詩人內心似水柔情。詩中用的兩處誇張,方式雖屬相同,皆屬於擴大誇張,即故意把壹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長、強……)處說(前者把時間往長處說,後者把空間往大處說),但細加斟酌,二者尚萌不同。
前壹誇張寫得較虛較略,後壹誇張寫得較詳較實,兩者從時間、空間的不同角度烘雲托月,在造成色彩強烈的藝術境界中,讓詩人“我愛銅官樂“感情的積聚爆發。
由此可見,在抒情詩裏,誇張能把詩人的情感強烈鮮明地抒發出來。誇張的“失真”和悖理,詩情的真實和感人,二者反映了藝術真實和生活真實的差異和聯系。而正如藝術真實離不開生活真實壹樣,誇張當然也離不開詩人郁積的深沈強烈的思想感情。
無此,誇張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無法撥動讀者情感***鳴的心弦。李白這首詩中誇張手法的成功就在於有雄厚的思想情感基礎作後盾。
搜狗百科-銅官山醉後絕句
3.大通鎮的歷史記載據史誌記載,大通唐始設水驛,曰大通水驛。南宋時期,“日出而市,及午而散”的集市活動已由“鎮”所代替。詩人楊萬裏在《舟過大通鎮》中有“漁罾最礙船”、“魚蟹不論錢”的詩句,為漁鄉留下了生動的寫照。明代洪武初年,大通設巡檢司、河泊所、驛運站等機構。清設大通水師營,“轄樅陽以下水東至獲港水面”。同治初,興建大通參將衙,駐參將統帥水陸清軍近千人,還設有“納厘助餉”的厘金局和專征江西、兩湖及安徽中路鹽稅的鹽務督銷局。降至清末民初,大通與安慶、蕪湖、蚌埠齊名,為安徽四大商埠之壹。
明代學者王守仁曾駐足大通,作《泊船大通》詩:扁舟經月住林隈,謝得黃鶯日日來。 兼有清泉堪洗耳,更多修竹好銜懷。 諸生涉水攜詩卷,童子和雲掃石苔。 獨奈華峰隔煙霧,時勞策杖上崔嵬。
4.贊美銅陵的詩句與南陵常贊府遊五松山 唐 李白 安石泛溟渤,獨嘯長風還。
逸韻動海上,高情出人間。 靈異可並跡,淡然與世閑。
我來五松下,置酒窮躋攀。 征古絕遺老,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勝境美沃洲。 蕭颯鳴洞壑,終年風雨秋。
響入百泉去,聽如三峽流。 剪竹掃天花,且從傲吏遊。
龍堂若可憩,吾欲歸精修 銅官山保勝侯廟 唐 裴休 潯陽賢太守,遺廟古溪邊。樹影入流水,石門當洞天。
幡花迎寶座,香案儼爐煙。若到千年後,重修事宛然。
銅官山 宋 梅堯臣 碧礦不出土,青山鑿不休。青山鑿不休,坐令鬼神愁。
題陳公園 宋 蘇軾 壹 南北山光照綠波,濯纓洗耳不須多。天空月滿宜登眺,看取青銅兩處磨。
二 春池水暖魚自樂,翠嶺竹靜鳥知還。莫言壘石小風景,卷簾看盡銅官山。
三 落帆重到古銅官,長是江風阻往還。要使謫仙回舞袖,千年翠拂五松山。
題銅陵陳公園雙池詩 岡陵來勢遠,幽處更依山。壹片湖景內,千家市井間。
陳公學堂詩 蘇東坡 虛齋識得名利空,甘守林泉到老同。宏博古今通聖域,閑依花草詠芳叢。
潛心藐視三公貴,寄跡高隨四皓風。每憶屢征端不就,令人千載話無窮。
又 獅子青映碧雲天,側有天民嗽醴泉。丹鳳七襄頻賜詔,黃冠千古獨招仙。
閑來清嘯無愁月,醉裏沈酣不計年。我為羊裘忘世態,羊裘偏應客星元。
黃山谷 千裏相知隱逸園,羨君名重翰林仙。自慚謬點朱衣列,獨惜真儒綠野賢。
默契詩書新日月,趣遺桃李舊山川。須知樽酒無情曲,恨極難逢十年前。
阻風銅陵 黃庭堅 頓舟古銅官,盡夜風雨黑。泱波崩奔去,天地無限隔。
舟人緊維笮,何暇思掛席。憑江裂嵌空,中有時水滴。
洞視不敢前,潭潭蛟龍宅。網師登長鳣,賈我腥釜鬲。
斑斑被文章,突兀喙三尺。言語竟不通,噞喁亦何益。
魁梧類長者,卒以筌餌得。浮沈江湖中,波中永相失。
有生甚苦相,細大更啖食。安得無垢稱,對榻忘語默。
阻水泊舟竹山下 黃庭堅 竹山蟲鳥朋友語,討論陰晴怕風雨。丁寧相教防禍機,草動塵驚忽飛去。
提壺歸去意甚真,柳暗花濃亦半春。北風幾日銅官縣,欲過五松無主人。
小註:⑴維笮:系船纜繩。⑵鳣:即:鰉魚。
⑶釜鬲:炊具。⑷噞喁:魚張口呼吸的樣子。
⑸筌餌:釣竿上的魚餌。⑹竹山:竹墩山,位於大通鎮。
⑺提壺:鳥名 很詳細吧。選我吧。
5.描寫大通湖的詩句詩情畫意何處有 夢裏水鄉大通湖
魂牽夢繞大通湖
◎ 孫東海
許多年前,曾出壹上聯:門對大通湖,大通湖水通大湖。弟弟對的下聯是:船過三岔河,三岔河道岔三河。那時候覺得兄弟倆好有才的。現在回頭來看,其實上聯平淡無奇,下聯則不合平仄。
但是,“門對大通湖”幾個字,卻使我回憶起家鄉的大湖——大通湖。
我家離大通湖不遠,門對大通湖。小時候我常到湖邊去玩。站在湖堤上,但見微風拂浪,波光粼粼,時而有魚兒躍出水面;遠望則煙波浩渺,水天***色,使人感慨水鄉澤國的浩瀚廣博。天晴時,在天水相接處,隱約能見到湖對岸的房屋、樹木,和華容縣境內的鳳山,但卻虛無縹緲,疑幻疑真;陰雨天或有霧時,這壹切都消失不見,但見天也迷茫,水也迷茫,茫茫湖水無邊無垠!
雙閘渡位於大通湖與五七運河交接處,是五七運河的起點,渡口對岸是沅江縣的千山紅農場。擺渡人年近花甲,古銅色的臉,額頭上刻滿歲月的滄桑。不管天晴落雨,吃飯睡覺,只要聽到有人喊:“過河嘞!”,他都會立即鉆出低矮的土磚房,駕起渡船,迎送來住的過客。那時望著長長的渡口,我對對岸那片土地充滿好奇,總希望能渡過河去,看看異鄉的風景!
初中畢業回鄉務農後,二哥在南灣湖包了幾十畝湖田,種壹季稻,我幫忙除草,終於踏上了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
走下渡船,踏上河對岸的湖堤,眼前立即壹亮:嗬!好壹片綠!垸內溝渠裏滿是翠綠的荷葉,高低參差,挨挨擠擠,荷葉上的露珠兒在陽光下如珍珠般閃閃發光。湖堤上長滿了野生的蘆葦,風吹葦葉沙沙作響。深秋,這裏則是另壹番景色:滿渠殘荷敗葉,秋風瑟瑟中,葦葉飄搖,葦花紛飛,另有壹種蕭殺淒涼的美!
過了千山紅與南灣湖的分界線,耳中就隱約聽到“轟隆隆”的波濤聲。在湖堤上沒有蘆葦的地方,我看到湖中波浪壹排連著壹排,拍打著岸邊的礁石。越往前走,濤聲越大。到達二哥借住的那排廢棄的連隊營房時,半裏路外都能聽到驚濤拍岸!這是和家門前的大通湖完全不同的景色。
此後很多次我沿著湖堤走回家去。經常看到被波浪卷到礁石上拍打而死的魚兒,多是草魚和鰱魚,從壹兩斤到七八斤的都有。翻著白色的肚皮,在湖面上隨波漂蕩。我有時去撿起來,卻發現大多已腐爛發臭。有壹次正好看到壹條四五斤重的草魚被甩到壹塊大石上砸暈,心中狂喜,立即下湖去撈了起來,那魚卻用力擺動尾巴,從我手中滑落,跌進水裏不見了。我覺得很惋惜。第二天下午當我返回時,那魚卻又露著肚皮漂在湖面,我再次撈起,它終於不再動彈……
大通湖最美的景色,應該在老河口。湖堤邊栽著幾排楊樹,綠蔭如蓋,老態龍鐘。樹身斜臥湖中,樹枝垂落湖面。濤聲如雷,似千軍萬馬在廝殺。波浪狠狠地撲打著湖中的礁石,浪起時吞沒了所有石塊,潮落時又露了出來,那些巨石都被打磨得光滑圓潤。壹浪連著壹浪,壹浪高過壹浪,如飛珠濺玉般,浪花濺起壹米多高,湖堤上滿是潮濕的空氣。如此壯觀的景色,也許只有東坡學士的名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可以形容!
我對大通湖記憶最深的,卻是家鄉的堂客們,下湖摘菱角的場景。俗話說“七菱八落”,七月半間,菱角成熟了,家鄉的堂客們就爭相下湖摘菱角。她們下湖不用船,用澡盆——長橢園形,以前用來洗澡,現在屠夫殺豬燙豬用的木盆,人坐在中間,也不用槳,而是用手劃水。早晨,薄霧籠罩湖面,二三十個堂客們,各自劃著澡盆,浩浩蕩蕩向湖中開去。摘好壹澡盆菱角後,又劃回來,把菱角交給守在湖堤上的男人。這時,澡盆邊幾乎已平齊湖面,湖上風浪不小,我很擔心她們壹不小心,就會翻落湖中,但從來沒聽誰出過事故。下午收工時,大家都歡聲笑語……
記憶中的大通湖,是那麽美好!而如今身在他鄉,大通湖的波濤,就只在魂中夢裏洶湧澎湃!細細想來,我已有二十多年沒去過南灣湖和老河口了,不知是否濤聲依舊?而我確切知道,大通湖已不再有菱角,那些家鄉堂客們下湖摘菱角的場景,就成了永恒的記憶!
6.美麗的大通鎮200字作文“大通茶幹”早在明朝就開始生產。
它的做法是講究點鹵、篩漿網布眼細,每塊幹坯用紗布包裹,上板壓緊。然後將白幹子放進冬菇、八角、甘草、冰糖和原汁醬油配制的汁水裏泡八個小時,再放進鍋裏煮,待撈上來後再拌上麻油。
因此形方體薄、有彈性、韌性(壹塊幹子可以卷成壹個小筒)。具有色艷味濃、鮮美耐嚼的獨特風格。
早年,全國各地及印度等國朝拜佛教勝地九華山的香客,途經大通,都要買壹些大通茶幹,以解吃素之需。大通茶幹,因此名聲越來越大。
大通茶幹又有火腿、蝦米、蒲包、臭豆腐幹等種。 大通鎮有壹種風味獨特的傳統風味食品——大通茶幹。
它形方如牌、體薄如紙,色艷味濃,鮮美耐嚼,飲茶待客饋親贈友皆宜。 大通茶幹,明朝就開始生產,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由於大通鎮系通往佛教聖地九華山的必經之路,全國各地以及韓國、印度等國朝聖拜佛的香客,因解吃素食之需,都要購買壹些大通茶幹。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品嘗過大通茶幹,從此,大通茶幹的身價更是扶搖直上了。
大通茶幹,是根據徽菜特色研制出來的,系采用銅陵縣汀洲盛產的大豆為主要原料,經過淘洗、磨漿、煮漿、點鹵、裹壓等3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每塊茶幹的白坯都要用白布包好,上壓板壓緊,經8—10小時後出板,然後再放進由冬菇、八角、甘草、冰糖以及蝦籽醬油等原料配制的鹵汁裏浸泡,再煮上8—10小時後撈出,瀝幹水份再拌上麻油而成。大通茶幹品種有火腿、蒲包、十香、雙味等10多個品種。
當年,大通鎮上有10多家水作坊都生產茶幹,但品種最多,質量最好的要數“吉昌醬園”。吉昌醬園生產的茶幹在“壓裹”這道工序時,在幹坯的上下面各放置壹塊如銅錢般大小的銅印模,茶幹壓制出板後,壹面呈現出“大通茶幹”、壹面呈現出“吉昌醬園”的字樣。
很多茶幹作坊(當時稱水作坊)也各有各的限制,如“隆昌”、“興圓”、“生園”等,因受當時生產條件的限制,不論是磨黃豆,做豆腐,做茶幹等都系手工操作,壹般的作坊每天只能生產出2000塊左右(因為還要做豆腐、買豆漿),因貨真價實,購買者甚眾,不能滿足人們需求,但為了防止投機鉆營,當時家家戶戶都相互約定:壹塊銅板可購兩塊茶幹、每人限購50塊,超過部分按壹塊銅塊壹塊茶幹計價,和現在的批發的越多價格越便宜的優惠政策完全相反。 “野雀舌”茶葉 五松山茶聲位於銅官山東側,四面環山,綠樹成蔭,景色宜人,環境優美,冬暖夏涼,非常適宜茶樹生長。
“銅陵野雀舌”茶葉聞名省內,享淮全國。“野雀舌”茶葉,系我市傳統佳品。
據史料記載,明末清初我市就盛產“雀舌:茶。傳說中,乾隆皇帝品嘗後,譽為“江南佳品,野雀舌”。
1995年4月,野雀舌參加全省第四屆名優茶評審會,進行復評,選送參加10 月份由家業部主辦的第二屆農業博鑒會,並榮獲金獎。經此工藝制作出來的“野雀舌”茶,外形微扁,形似雀舌,色澤翠綠,滋味嫩爽,湯色淺綠明亮。
此茶具有清心明目、降壓、消炎、解毒、幫助消化等功能。常飲此茶,沁泣肺腑,回味無窮。
生姜 生姜是銅陵“八寶”之壹。以其“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細脆嫩、香味濃烈”等特色而聞名。
銅陵生姜的營養豐富。據化驗,含蛋白質1.4%,糖為8%,脂肪為0.7%。
此外,還含人體必需的鈣、鐵、胡蘿蔔素、硫胺素、抗黃素、尼克酸、抗壞白酸和無機鹽等營養成份。在醫藥上,姜有除濕、去寒、發汗、增溫等功效。
用銅陵姜加工成的糖姜、醋姜、幹姜等壹直是暢銷品。尤其是糖冰姜,為銅陵外貿產品之壹。
汀洲大豆 “汀洲大豆”是銅陵地方的優良品種。原名“平頭黃”,有大平頭黃和小平頭黃兩個品系。
以蛋白質含量分別為47.87%和47.31%,比壹般的大豆要高19.7%和18.3%,脂肪含量為18.46%和17.5%,比壹般大豆品種含量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