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題1:清高(高雅、不慕名利等),仁愛(仁慈、善良、能濟困扶危等),閑逸( 閑適、自在、曠達等)。(4分) 小題2:①化靜為動。將致虛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動態描寫,“ 出”“ 來”二字,將山水寫活了。 ②化實為虛。把山比作畫圖,盡可讓讀者想象是壹幅什麽樣的“畫圖”,夜來風雨是隔窗聽到,並非眼見,也是虛寫實事。 ③情景交融。前句寫視覺,後句寫聽覺,都充分體現了主體意識,宴坐的閑適,聽雨的從容,都充分地表現出來了。 ④以物襯人,前兩聯是直敘其人,此聯是正面寫庵,通過庵的環境間接表現人物的人格、胸襟。(4分) |
試題分析: 小題1:詩人先發議論:詩書傳家能使後代成才,而遺金滿簍往往給子孫招來禍害。贊美了胡逸老的詩禮傳家,顯示其品格的清高,令人仰慕。頷聯承上,進壹步贊美庵主的仁愛之心。說他在災年能拿出糧食與貧人***享,和氣必能致祥,後代必得佳子弟。頸聯轉到正面寫致虛庵。白天閑坐庵中,眼前的山景如壹幅幅圖畫映出;入夜倚於窗前,只覺風雨颯颯而來。宴坐的閑適,聽雨的從容,都在不言之中,讀者自能體會到。庵主高雅的人格、廣闊的胸襟,與前兩聯壹脈相承。以閑逸之心觀山觀水,山水的妙境能常現於心目之前。而山水的清淑之氣又能滌蕩腸胃,使此心(靈臺,指心)澄清無滓,壹塵不染。 小題2:之所以奇,是因為:第壹,化靜為動。將致虛庵依山傍水的位置,作了動態描寫。“出”、“來”二字,將山水寫活。第二,化實為虛。什麽樣的“畫圖”,盡可讓讀者去想象;夜來風雨是隔窗聽到,並非眼見,也是虛寫實事。第三,情景交融。五句寫視覺,六句寫聽覺,整聯都有能視能聽的主體存在。宴坐的閑適,聽雨的從容,都在不言之中,讀者自能體會到。庵主高雅的人格、廣闊的胸襟,與前兩聯壹脈相承。只不過前兩聯是直敘,這裏是襯托。 鑒賞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 點評:鑒賞文學作品形象,解答這類題目,可按照如下思路進行:①閱讀詩歌,找出詩人描繪形象的相關詩句,仔細準確理解形象的基本含義。②結合詩句分析運用的表現技巧及其所表現的具體內容。③指出這種手法的運用表現了詩人(人物)怎樣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④緊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壹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因此,在做題之前應該首先分析從哪個角度考慮,才能有的放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