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學作品文體主要分為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另外還有報告文學、兒童文學、民間文學、雜文等。
1、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壹種文學體裁。小說的三要素是指人物、故事情節、環境。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有肖像(外貌)描寫、語言(對話)描寫、動作(行動)描寫、心理描寫,也可以通過其他人物的反映和態度進行側面描寫。
小說的故事情節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時前面有序幕,後面有尾聲。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兩類。
環境描寫是為了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襯托人物,發展情節服務的。根據篇幅的長短,小說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短篇小說中千字以下的叫微型小說,也稱小小說,壹分鐘小說。
2、散文是指用凝煉、生動、優美的語言,以真人真事為基礎來抒發情感的壹種文體。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題材廣泛;語言優美生動,既可以寫景狀物,也可以記人記事。其基本特點是形散神不散。根據表達方式的側重點和內容的不同。
散文壹般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說理性散文。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字裏行間洋溢感情,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以上三篇回憶性散文均出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背影》、,抒情散文以寫景狀物為主,著重抒發作者的情懷,如《泰山日出》、《黃果樹瀑布》、《靜默草原》、《草原散章》。
雜文,散文的壹種。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會變化的文藝性論文。以短小、精悍、活潑、鋒利雋永的特點,既有政論的性質,又有文藝的特點。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有關社會生活、文化動態、政治事變的雜感、雜談、隨筆都可歸入這壹類。《拿來主義》是篇有關文化動態的雜感。《我若為王是篇有關思想動態的雜談。
小品文:是散文的壹種,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潑、內容多樣,大多就某壹話題,深入淺出、夾敘夾議地講壹些道理,或簡明生動地敘述壹件事情。行文往往不拘章法,隨意而談,而又如珠走玉盤,語不離宗,形散神聚,絲絲入扣。有的人將小品文等同於散文詩。
3、詩歌是以高度凝煉的語言,形象地抒發詩人的感情,高度概括地反映社會現實生活,並有壹定的韻律和節奏的文學樣式。
詩歌常常采用比興、擬人、誇張、重疊等藝術手法,在寫作體制上壹般分行排列,多用形象思維,視接千載,視通萬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濃郁的抒情性、突出的形象性、鮮明的音樂性等特點。散文詩是用散文的形式寫成的詩,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我們學過的散文詩是蘇聯作家高爾基寫的《海燕》和印度作家泰戈爾的《金色花》。
4、戲劇:文學上是指和小說、詩歌、散文並列的四種文學體裁之壹。即供舞臺演出的腳本,又稱劇本。是靠人物通過語言和動作來進行自我表現,是戲劇演出的依據,是以表演為中心包括文學、音樂、舞蹈等藝術的綜合。
戲劇按結構及容量劃分,有多幕劇、獨幕劇、連續劇等;按題材分,有現代劇、歷史劇、神話劇等;按表演形式分,有戲曲、話劇、歌劇、舞劇、啞劇等;按反映的沖突性質和感染作用分,有悲劇、喜劇、正劇等。其基本特征,首先是人物故事場景要求高度集中。其次要有緊張、激烈的戲劇沖突,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的生命。第三,要求語言口語化、個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