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又叫楚辭,楚辭是屈原創作的壹種新詩體。
楚辭運用楚地(今湖南、湖北壹帶)的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楚辭的句式較活潑,句中有時使用楚國方言,在節奏和韻律上獨具特色,更適合表現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
楚辭中作品“兮”的大量運用,全部或大部運用騷體句,楚辭在詩壇開創了壹種文學傳統,今人視為“浪漫主義”詩風的壹派都無壹例外受其啟發,從中汲取精神與藝術得滋養。
擴展資料:
楚辭較早就流傳海外,特別是在日本、朝鮮、越南等“儒學—中華文化圈”。至1581年(萬歷九年),利瑪竇來華,東方文明遂遠播重洋,楚辭逐漸進入西方人的視野,1840年鴉片戰爭後,歐美世界開始廣泛註意楚》。
據統計,17至18世紀由傳教士以拉丁文翻譯的中國典籍達數百種,其中包括《楚辭》。迄20世紀中,相繼出現英、法、德、意、等文字的楚辭,屈原作品全部有西譯,其中以《離騷》為最多,甚至同壹語種有不止壹個譯本。
百度百科-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