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歌欣賞的方法有哪些

詩歌欣賞的方法有哪些

詩歌欣賞的方法如下:

主題鑒賞:詩歌總是表達壹定的思想內容,如懷古、諷今、思鄉、憶友、離別的憂愁、重逢的喜悅、窮困的憤激、通達的豪邁、殺敵衛國的雄心壯誌、隱居山林的閑情逸致等等。理解詩歌的主題和思想內容,是欣賞詩歌的重要基礎。

詩歌鑒賞中的意象:

詩歌中的形象,我們又稱之為“意象”。是指詩人根據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所形成的具有壹定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的具體生動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意象是詩歌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

客觀的自然景物即“物象”壹經詩人攝入筆端,就必然帶上了詩人的情感色彩,賦予它靈性便成了浸透著主觀意願的“意象”。

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剛托物言誌。這裏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的情,詠物所言的“誌”。

即為主觀的“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觀之意和客觀之象融為壹體的藝術形象。

由此可將詩歌中的形象分為四類:人物形象,既指詩歌中作者創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事象,事象即動作形象: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在古典詩歌中最為普遍與常見的就是後兩種。

意義介紹:

意象色彩的冷暖傳遞著詩人不同的情感體驗。壹般暖色預示著熱烈活潑,積極向上,意氣奮發;冷色代表著冷漠低沈,消極頹唐,孤寂淒涼。準確理解修飾詞。

客觀物象是沒有情感傾向的,詩人讓客觀事物“皆著我之色”後便蘊涵了豐富情感。詩人著我之色往往更鮮明體現在某些描寫景物的修飾語上,使景物帶有傾向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