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版畫銷售和藝術家的參與
由於城市手工業和商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繁榮,大眾對版畫的需求日增。各種優美的凹版地圖,名人肖像、宗教像、新發現的奇異風光、政治宣傳和書籍插圖等等,品類繁多,應有盡有,幾乎到了十分驚人的境地。為滿足社會的需求,各種出版和銷售企業應運而生,各種銷售網絡遍布歐洲各地,藝術家,特別是己過世的藝術家的版畫原版,成了畫商、出版商營利的寶貴財產。他們將原版買到手後,由固定的工匠大量復印,印數多達銷售額的最高點。為滿足無限銷售,原版印損後,再請工匠刻制加工,反復印制直至版子報廢,其結果往往與原作相去甚遠。
這種壹味以營利為目的版畫銷售,不僅影響了版畫在民眾中的聲譽,而且嚴重損害了藝術家的權益。早在十五世紀末,丟勒為保護他的作品不被仿造,除在作品上刻有象征自己原作的識別標記 "AD" 外, 還曾特地去意大利佛羅倫薩,向當時名銅刻工雷蒙迪(M. Rairnondi) 提出抗議,以阻止對他作品的非法翻印。賀加斯(Willian Hogarth,1697 -1764) 是英國十八世紀的名畫家,他的辛辣的、針眨時尚的《娼妓的經歷》(圖48) 第壹套六幅油畫,自己只得了34幾尼(guinea,舊英國金幣) 的報酬。但這些畫在被出版商們復制成銅版畫大量刊行前,就有1200多人前來預訂這壹幾尼壹套的蝕刻銅版畫。賀加斯作品如此搶手,以致使畫家不得不呼籲國會,訂立壹個版權法,以保障藝術家的著作權。為此,英國於1753年訂立了版權法。
商品經濟的規律,使畫家們看到了制作壹幅版畫,要比繪制壹幅油畫獲利多。因此,那個時代幾乎多數畫家都曾作過或委請銅刻師代制過銅版畫。除上面提到過的壹些大師外,還有如: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巨匠達·芬 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 - 1519) 和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1485 - 1520) ,荷蘭鄉村畫家勃魯蓋爾CBruegel. 1525 - 1569);法國畫家卡洛(Callot,1592 - 1645);比利時的魯本斯(Rubens,1577 - 1640);最後壹位老威尼斯畫派代表提埃玻羅(Tiepolo,1696壹1770);法國名畫家華托(Watteau, 1634 - 1720)、布歇(Boucher,1903壹1770) 和夏爾丹(Chardin,1699 - 1770);西班牙的巨人戈雅(Goye,1746 - 1828),英國的W.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 - 1827) 等等。版畫市場,如可靠的紐帶,使畫家與大眾緊密相連,它又如潤滑劑,促使銅版畫以良性循環,日臻完美。
銅版術自十五世紀中葉興起以來,相繼有1513年,霍普弗的第壹幅蝕刻銅版;十七世紀初,荷蘭賽金(Siengen,1609 - 1682) 創造“美柔汀”(Mezzotint);十八世紀,法國雕版師B-德馬丟(Belgin Demarteau) 發明滾刀點刻法(Roulette);約1760 年法國柏蘭斯(Prince) 發明飛塵法(Aquatint);十八世紀晚期,法國銅版作坊,先後推出,軟底蝕刻法(Soft Ground) 和起底蝕刻法(Lift ground) 或稱糖水法(Sugar aquatint)。至此,作為現代銅版術己告形成。與此相反,在銅版畫發展和興盛的二、三百年時期裏,木版畫 卻僅僅與書籍為伍,且漸趨衰落,最後瀕臨被淘汰的邊緣。
6. 木版畫的復蘇
十八世紀前期,銅版才由賀加斯引入英國,與歐洲大陸不同,不列顛的木版畫至此始呈衰落。這時不少具有精湛技藝的雕版師,由於受銅版畫的排擠,不得不從以往復制委羅內塞、丁托菜托和提香等名家作品中退出,被迫去從事墻紙的生產了。十八世紀末(1775),政府為振興木版畫,特設獎以犒賞木版畫的優勝者,第壹個獲獎作品便是英國的版畫家托馬斯·比伊克(Thomocs Bewick,1753 - 1828) 的木口木刻《獵犬》(圖53 - 55)等版畫作品。他發明了木口木刻和優質的合金雕刀,屏棄原先的木面木板和粗陋的工具,創造了壹種刻白線(陰線) 的木版明暗法,其細膩逼真程度可與銅版畫媲美。由於比伊克的革新,使古老的木版畫起死回生。與銅版畫不同,木口木刻可將圖版和文版拼結壹起,同時上機印刷,因而木口木刻被迅速推廣應用在大西洋兩岸大量的報刊和雜誌上,遍及整個維多利亞時代(1819 - 1901),並為越來越多的人民閱讀和欣賞。
所有維多利亞時期的藝術家及其門生,特別是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他們為雕版師的刻作,直接在木口木版上起草畫稿。例如,壹本平淡的詩集壹壹《路邊詩歌》,裏面刊有許多富有詩意的小小木口木刻,都是由畫家諾思(North)、平威爾(Pinwell) 和沃克(Walker) 畫稿,由技藝高超的雕刻師德爾瑞爾(Dalziell)兄弟刻制的。他們的無與倫比的刻作技藝,達到了以往木面木刻所無法想象的精美。木口木刻在英國興起後,不久就波及歐美,並有壓過了銅版畫的勢頭。十九世紀後半葉,法國畫家杜雷(Paul Gustave Dore,1832-1883) 又將木口木刻推上高峰。當時他的木刻,被稱作“杜雷式”(圖58、59)(是由畫家用水墨直接在木口版上起稿,然後由他手下的刻工精雕細刻而成的),深受大眾的青睞。人們喜愛它精細得毫不含糊,而嘲諷銅版畫平易簡單,類似速寫和過於朦朧等等。然而,威脅兩者的潛在力量,恰是正在興起的照相術。
7. 照相術的威脅
1826年由法國石印工人涅普斯(Nicephore Niepce,1765 - 1833) 攝制成最早的壹幅照片–《窗外庭院》和1839年達蓋爾(Deguerre,1787-1851)銀版法照相術在巴黎被公布,十余年後,於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照相制版術問世;四十年後(1880) 照相制版術進入印刷業。至此,己越來越威脅著畫家和雕版師們早先所從事的版畫行業。法國畫家特拉羅修 (Paul Delaroche,1797- 1856)曾感嘆過的,“繪畫從此完蛋了”, 被當作至理名言流傳壹時(圖60)。然而真正驚慌失措的倒是那些肖像畫家和版畫家,特別是銅版畫家“銅版畫家自縊架”、“銅版畫, 見鬼去吧! ”的大幅標語,在當時的漫畫中屢見不鮮。石版畫(俗稱“石印”)發明於十八世紀末,盛行於十九世紀中,由於照相術的挑戰,使銅版畫很快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再者,此時大眾的興趣己越來越偏重藝術家直接繪制的版畫,而非匠人的復制品,為免受刻印之勞累,畫家們便偏重於石版畫的親自繪制。此間,最為有代表性的畫家為: 西班牙的戈雅(Goya, 1746-1828)、法國的杜米埃 (Daumier,1808-1879)和勞特列克(Lautrec 1846-1901),他們從事於大量政治諷刺畫和廣告海報等的創作,以滿足大眾的需求。在照相術的威脅下,使壹些有遠見的藝術家認識到,版畫作為復制繪畫的手段,是應壽終正寢了。為了生存,他們開始尋找新的出路。為擺脫版畫在印刷術中的從屬地位,他們極力推崇手工制作和粗礦樸拙的古風,使版畫真正成為有獨創性的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