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題目。(8分)灞上秋居馬戴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空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題目。(8分)灞上秋居馬戴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空

小題1:都運用了襯托的手法。(1分) “空園白露滴”,運用露珠滴落在枯葉上的聲響烘托出夜闌人靜。(1分) “孤壁野僧鄰”以只有“野僧”這樣壹個鄰居襯托作者的孤身壹人的情景。(1分) 營造出作者獨處空園,與野僧為伴的孤寂、淒清的意境。(1分)

小題2:首聯壹個“頻”字,既表明雁群之多,(1分)又使人聯想起雁兒們急於投宿的惶急之狀,這種情形強烈地惹起了作者的鄉思。(1分)頷聯中“獨”字最能抒發詩人孤苦無依的情感。(1分)在他鄉落葉的時節,孤獨的詩人獨自處在寒意包圍之中,面對的只有壹盞孤燈,倍感淒涼。(1分)

(或:壹個“寒”字,寫盡客中淒涼孤獨的況味。壹燈如豆,伴著壹個孤寂的身影,本已孤苦,加之寒意重重,在寒氣包圍中,燈光更顯得黯淡無力,也更覺夜長難挨,作者也因孤獨而感到寒氣逼人。)

小題1:

試題分析: “空園白露滴”用的是以“動”烘托“靜”的手法,比寫無聲的靜更能表現環境的寂靜,露滴的聲音不但沒有劃破長夜的寂靜,反而更使人感到靜得可怕。連露滴的聲音都可聽到,就沒有什麽比這更寂靜的了。下壹句“孤壁野僧鄰”同樣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說的是自己孑然壹身,孤單無依,卻偏說出還有壹個鄰居,而這個鄰居竟是壹個絕跡塵世、猶如閑雲野鶴的僧人。與這樣的野僧為鄰,詩人的處境的孤獨就顯得更加突出了。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進壹步寫出了詩人的心境:秋夜孤房連露滴的聲音都可聽到,正說明他思潮起伏,長夜無眠;而所與為鄰的只有壹個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經被拋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結束這種生涯。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詩的最後兩句也就與前面的描寫自然銜接起來,不顯得突兀。

小題2:

試題分析:“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撩人愁思的秋風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來,在暮靄沈沈的天際,接連不斷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飛過。連番的風雨,雁兒們已經耽誤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風停雨歇,得趕在天黑之前找到壹個宿處。這裏用壹個“頻”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聯想起雁兒們急於投宿的惶急之狀。古人每見雁回,易惹鄉思。。“落葉他鄉樹”詩人在他鄉看到落葉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觸。自己羈留異地,不知何時才能回到故鄉東海。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滲透在這句詩的字裏行間。“寒燈獨夜人”,壹個“寒”字,壹個“獨”字,寫盡客中淒涼孤獨的況味。不難想象:壹燈如豆,伴著壹個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氣包圍中,燈光更顯得黯淡無力,而詩人孤獨淒苦的心情也隨之更進了壹層。“寒”與“獨”起著相互映襯的作用:由寒燈而顯出夜長難捱,因孤獨而更感到寒氣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