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僅兩行的小詩作於20世紀初,是最早的意象派詩歌之壹。
詩的上下兩行,分別呈現了兩組互相對應的意象。壹是地鐵車站的人群中,幽靈般顯現的面孔;二是濕漉漉的枝條上的許多花瓣。這兩行詩句之間,不是壹般意義上的比喻關系,而是兩組意象之間的相互疊加的關系。把這兩組意象吸引在壹起的力量,是詩人的直覺,它使兩組意象在相互作用的狀態下迸濺出詩的火花,產生深刻的意味。龐德自己說它是“壹剎那思想和感情的復合體”。
這首詩在西方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把詩歌從19世紀陳舊的寫作手法和抒情習慣中擺脫出來,給現代文學帶來了啟示。埃茲拉·龐德後來成了為意象派詩人的領袖。
這裏人群中這些面孔是現實意象,人群是面孔的背景;黑色枝條上的許多花瓣是想象意象,枝條成為花瓣的背景。前壹個意象是現實的,後壹個意象是虛無的,創造的。前後兩句是比喻關系,後壹句前可以加像猶如壹類的詞語。第二句是來詮釋第壹句的,即把人群暗喻為濕漉漉的枝條,把這些面孔喻為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