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電視詩歌散文怎樣評析

電視詩歌散文怎樣評析

借用電視詩歌散文優化語文讀寫教學

電視詩歌散文聲、色、意、情俱備,圖文並茂,能夠形象直觀地作用於人的感官,極富感染力,並且能充分發揮人的視聽等多種感官功能的作用,獲得最佳學習效率。把電視詩歌散文引進課堂教學無異壹新耳目,吹皺 壹池春水。通過多年的實踐操作和理論總結,我們把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的電視詩歌散文引進教學中,具體操作時 把整個教學過程歸納為四步:“視知”、“賞析”、“仿寫”、“評改”。

壹、“視知”

電視詩歌散文 是壹個動態的藝術展現過程,而欣賞則是壹個與之同步的觀察捕捉、審慎思索的視知過程,這就需要我們指導學生把握欣賞的技巧方法。萊辛的《拉奧孔》中就有這麽壹個 原則“選擇最富有孕育性的那壹頃刻”,就是教給我們要將“其中正要過去的和正要到來的東西都凝聚在這壹點上”(黑格爾《美學》第3卷)的瞬間畫面捕捉住,理解對象動作、表情的目的和內容,勾連動作、表情的深層次和綜合性,感覺其內在的貫通力,進而從靜與動相統壹的和諧的體驗中,領悟畫面的內在神韻。

我們知道學生學習知識,除了依靠註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還要受興趣、情感、動機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其認識過程、情感升華、思維發展、學法領悟是不能越俎代庖的。因此具體操作中要註意先明確欣賞的內容、目的、方法和任務,使學生的思想有壹個明確而又強烈的視知期待, 排除壹切外界幹擾,達到有意註意,以便於在欣賞中隨時記下思維的觸發點,為下壹步的評析和仿寫做最充分的準備。再者還要充分調動思維積極性,塑造自己的想象空間。欣賞是壹個流動的過程,要求在賞析中不斷地運用想象技巧,沖破自身知識局限,開拓創新畫面的畫外之色,言外之意,豐富自己的知識視野,也為下 面的“賞析”和“仿寫”積累了素材。

二、“賞析”

電視詩歌散文本身就是集視覺、聽覺、知覺於壹體的文學藝術,具有很強的再現性和多樣化的育人功能。我們的欣賞就是要抓住美的瞬間,發掘其間孕積的美育功能,形成強烈的感情***鳴,以期達到文學感染和思想教育的效果。

“賞析” 就是壹個強調“評說”的 環節,它聯系了“視知”和“仿寫” ,在具體操作中我們把這壹過程總結為三步誘導法。第壹步,在學生觀賞的基礎上,學生自主討論、交流 觀看的感受體悟;第二步,師生邊重看邊品評,重要關鍵情節老師要使畫面暫停或重放,三言兩語點破迷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對圖畫內容有全面深刻的具體認識;第三步,根據剛才的觀賞分析中的自己獨特的體味和感悟,再次回味其神韻美,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三、“仿寫”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就是要使學生能寫出壹手漂亮的文章來,而電視詩歌散文精美的形、色、聲已經使學生沈浸於美好的意境之中,這時仿寫的欲望漸漸強烈,寫作的思路壹觸即發。這個環節最關鍵的就是在“賞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其間心得感觸有條理地表達出來,以期達到發展 思維,培養 創造力,提高了寫作能力的功效。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說:“人從兒童就有模仿的本能,他們因用模仿獲得最初的知識,模仿就是學習。”仿寫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可以就畫面內容、人物形象、構思技巧、主旨內涵等方面寫評論,可以抓住瞬間片段繪其形潤其色,重塑真實的畫面,也可以 通過電視詩歌散文引路,由仿到創,寫壹篇文筆優美的詩歌散文。

四、“評改”

葉聖陶先生說過:“學生只有學會了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我們在上述“視知”、“賞析”、“仿寫”的技能學習的基礎上還要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老師可以選出壹篇有代表性的習作印刷分發給學生,引導學生根據寫作訓練的重點要點進行評議修改。學生通過修改評議他人的作文,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知道作文該怎樣寫,不該怎樣寫,把評議作文過程變成總結、提高自己的過程,用自己的主動性表達,去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真正理解,這也是語文學習應該達到的最高境界。

這種以現代教育理論和認知學習理論為指導的新穎科學的教學 工具——電視詩歌散文應用到我們的教學中,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強化了學生 的求知欲 ,而且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效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實驗在2001年被評為山東省新時期以來優秀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