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歌創作的修飾與運用

詩歌創作的修飾與運用

省略可以使詩句緊縮、精煉和符合格律的要求,所以在詩詞創作中對語句的省略較常見。

1、省略主語

例如:

(1)向晚(余)意不適,(我)驅車登古原。

(2)平明(我)尋白羽,(白羽)沒在石棱中。

2、省略謂語

例如:

(1)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如)掛玉弓。

(2)遲日(照)江山麗,春風(吹得)花草香。

3、省略賓語

例如:

(1)願君多采擷(紅豆),此物最相思。

(2)岐王宅裏尋常見(李龜年歌唱),崔九堂前幾度聞(他的歌聲)。

4、省略介詞

例如:

(1)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自)九天。

(2)兩個黃鸝鳴(於)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

5、省略方位詞

例如:

(1)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裏)無人見淚痕。

(2)天街(上)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6、省略定語中心詞

例如:

(1)王楊盧駱(的詩文)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2)此夜曲中聞折柳(調),何人不起故園情!

7、省略連詞

例如:

(1)(若)東風不與周郎便,(則)銅雀春深鎖二喬。

(2)明朝風起應吹盡,(故)夜惜衰紅把火看。

8、省略兩個詞或兩個以上的詞

例如: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聳立於)風雨中。

(2)思家步(於)月(下)(在)清宵立,憶弟看雲(於)白日眠。

此外,還有省略狀語、兼語等成分的,茲不壹壹列舉。 錯列是指詩詞成分的倒裝、交叉等情況而言,這往往是為了押韻、調平仄、對仗和修辭的需要。錯列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主語被移到謂語後面

例如:

(1)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杏花雨”與“楊柳風,” 是主語或主語部分,“沾”、“吹” 是謂語。

(2)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人”是主語,“歸”是謂語)。

(3)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白鷺”、“黃鸝”是主語,“飛”與“囀”是謂語。)

2、賓語置謂語之前

例如:

(1)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看”是謂語,“草色”是賓語及附加成分。)

(2)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有”是謂語,“此曲”是賓語及附加成分。)

(3)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棄”與“疏”是謂語,“不才”與“故人”是賓語。)

3、定語後置

例如:

(1)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晚”是賓語“楓林”的定語,應譯為“晚秋楓林”。)

(2)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壹片)繞蓬壺。

(“壹片”是主語“征帆”的定語,應為“壹片征帆繞蓬壺”。)

4、交叉錯列(變換的位置不止壹個)

例如:

(1)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深樹上”是狀語,“黃鸝”是兼語,應為:深樹上有黃鸝鳴。)

(2)水落(魚龍) [夜],山空(鳥鼠)[秋]。

(應為:魚龍川的水夜落,鳥鼠山在秋天空曠。)

此外還有狀語後置、補語前置等情況。 由名詞性詞組組成的句子,句中沒有作為謂語的動詞或形容詞可,我們將這種句子叫做“名詞性語式”。它是由於句子中省略了某些成分或幾個句子緊縮而成的古體詩中的特殊語式。它所隱寓的意思,可從題意、詞序、或上下句之間含蓄地表達出來。從語法結構上看,它有以下兩種情況:

1、前面的名詞語不能獨立,只是作為後面句子的壹個成分而存在的。例如:

(1)[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尋常)百姓家。

(主語“燕”前面的名詞性詞組是定語、狀語,這上句主要是主語及其附加成分,與下句合在壹起,才是壹個單句。)

(2)(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可譯為:玄都觀裏的千棵桃樹,都是劉郎離開後栽的。上句也是主語及其附加成分,與下句合在壹起,才是壹個單句。)

2、名詞語作為壹個句子或作為壹個復句的分句而存在。例如:

(1)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下句全是由名詞組成的名詞語句,與上句組成壹個復句,上句與下句均為分句。)

(2)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下句也全是由名詞組成的名詞語句,與上句組成壹個復句,上句與下句均為分句。)

(3)故國三千裏,深宮二十年。

(這兩個名詞語句,均省略了動詞,可譯為:遠離故鄉三千裏,幽禁深宮二十年。上句從空間著眼,下句從時間著眼,用時空對比的角度入手,以增加詩句的凝煉與意境的深度。)

名詞性語式不僅常在絕句中出現,而且常在律詩的頷聯或頸聯出現,成為名詞性語式的對仗句,更使人感到工整優美。如溫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孤村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杜甫《旅夜書懷》中的“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陸遊《書憤》中的“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讀者只有對這些詩句反復吟詠、深入體味,才會知道它們的藝術語言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