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不斷革命、不斷改革、不斷前進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規律。
自然界四季變化,運行不息,使天地萬物新陳代謝永不休止,這是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而不斷向前發展,不斷的革命和改革,正是人類社會的正常規律。
這裏清楚指明了前面所描述的歷史事件,即國民黨的覆滅和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的規律,揭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制度,這是壹個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不僅這佯,而且也指明了前面所提出的“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論點是完全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真理。革命人民響應毛澤東的號召,將革命進行到底,徹底消滅國民黨反動派,正是行天下之“正道”,是完全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
擴展資料: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近現代:毛澤東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釋義:
革命的暴風雨震蕩著蔣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軍以百萬雄師突破長江天險,直搗蔣軍苦心經營三個半月的根據地—南京城。以雄奇險峻而著稱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時候都美麗。這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歡欣鼓舞的。
應該趁現在這敵衰我盛的大好時機,痛追殘敵,解放全中國。不可學那貪圖虛名,放縱敵人而造成自己失敗的楚霸王項羽。自然界如果有知,它會體察到興盛與衰敗這條不可改變的法則。不斷地變異、不斷地發展、不斷地前進,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簡介:
全詩56字,毛澤東寫於1949年。這是壹首紀念南京解放、慶祝革命勝利的詩篇。詩人熱情歌頌了人民解放軍飛渡長江天塹,解放南京,改造黑暗舊社會的光輝史實。並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詩句,闡發了“追窮寇”的深刻軍事哲理。
1949年4月20日,南京政府拒絕了中***提出的《國內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的名義,起草了向人民解放軍發出的《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號令全軍“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幹凈、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壹切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
接到命令,第二、第三野戰軍在西起江西湖口,東至江蘇江陰的千裏戰線上強渡長江,壹舉摧毀國民黨軍苦心經營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於4月23日占領國民黨政府統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終結。
毛澤東在香山雙清別墅得知南京解放的消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思接楚漢之爭,揮毫寫下《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的著名詩篇:“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詩中“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思的是2000多年前楚漢之爭的歷史故事,用的是“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當今大計。
全詩風格豪放,筆意雄奇,飽含哲理,敘事與議論結合緊密,活用典故。
全詩前四句著重於敘事,後四句主要是議論。首聯描繪了解放軍解放南京戰役的宏偉場面,總結全詩。頷聯進壹步贊頌了南京解放取得的歷史性勝利,抒發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頸聯是全詩的主旨和靈魂...
百度百科——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