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剛過,就到了立秋的日子。早晨已經起露,天氣已經有了涼意,雲彩和山峰傍晚時候更是呈現出奇妙的景觀。
田壟飄來了香氣,莊稼即將要成熟了。遠處的原野上小草已經開始枯萎了。
在這清凈的時光了,保持壹顆安仁之心,不要心起傷悲。
出自晚唐.齊己《新秋》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露彩朝還冷,雲峰晚更奇。
壟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幸好清光裏,安仁謾起悲。
擴展資料:
齊己:
齊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號衡嶽沙門,湖南長沙寧鄉縣塔祖鄉人,唐朝晚期著名詩僧。齊己的壹生經歷了唐朝和五代中的三個朝代。
齊己卻鐘情吟詠,詩風古雅,格調清和,為唐末著名詩僧,歷代詩人和詩評家多有贊譽。五律《登祝融峰》,王夫之評為“南嶽諸作,此空其群”。
與貫休、皎然、尚顏等齊名,其傳世作品數量居四僧之首。又與鄭谷、曹松、沈彬、廖凝、徐仲雅等當時名士結為方外詩友,時相唱和。
嘗以《早梅》詩謁鄭谷,谷改其“昨夜數枝開”為“昨夜壹枝開”,遂拜谷為“壹字師”。時人以其詩作高產且多佳作,又因他頸上有壹癰瘤,戲謂之“此詩囊是也”。
立秋:
立秋,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壹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七月節。 立字解見春。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
初候,涼風至。西方淒清之風曰涼風。溫變而涼氣始肅也。《周語》曰火見而清風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涼風來,而天氣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蟬鳴。寒蟬,《爾雅》曰寒螿蟬,小而青紫者;馬氏曰物生於暑者,其聲變之矣。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裏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壹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
奏畢,梧桐應聲落下壹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