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形容壹個人不仁義的詩句

形容壹個人不仁義的詩句

1. 關於寫仁義的詩句

關於寫仁義的詩句 1.關於仁義的詩句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荀子》:“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

《老子》:“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

趙岐註:“有仁認之道,可以為名.以利為名,有不利之患矣.”

朱熹集註:“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制,事之宜.”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君子以為忠.——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盡心於人曰忠,不欺於己曰信.——宋·司馬光《四言銘系述》

交不忠兮怨長.——《楚辭·九歌·湘君》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誠臣徇主而棄親,孝子安家而忘國,各有行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生》:“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

唐太宗 《賜蕭瑀》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禮記·禮器》:“君子之於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有美而文而誠若.”

《香囊記·慶壽》:“壹生未悟誠明了,百行須知孝悌先.”

明 陳子龍 《送默公師應試燕都》詩:“朗然冰雪心,十年奉誠愫.”

2.關於仁義的詩句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 《荀子》:“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

《老子》:“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

趙岐註:“有仁認之道,可以為名。以利為名,有不利之患矣。”

朱熹集註:“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制,事之宜。”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君子以為忠。——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盡心於人曰忠,不欺於己曰信。

——宋·司馬光《四言銘系述》 交不忠兮怨長。——《楚辭·九歌·湘君》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誠臣徇主而棄親,孝子安家而忘國,各有行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生》:“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 唐太宗 《賜蕭瑀》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禮記·禮器》:“君子之於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有美而文而誠若。”

《香囊記·慶壽》:“壹生未悟誠明了,百行須知孝悌先。” 明 陳子龍 《送默公師應試燕都》詩:“朗然冰雪心,十年奉誠愫。”

3.關於仁義的詩句有哪些

仁義為名,禮樂為榮.——《秋胡行》其二 作者: 曹操 仁信及魚豚.——《贖雞》 白居易 仁風扇道路,陰雨膏閭閻.——《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韻》 作者:白居易

i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荀子》:“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老子》:“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趙岐註:“有仁認之道,可以為名。以利為名,有不利之患矣。”朱熹集註:“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制,事之宜。”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子以為忠。——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盡心於人曰忠,不欺於己曰信。——宋·司馬光《四言銘系述》交不忠兮怨長。——《楚辭·九歌·湘君》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誠臣徇主而棄親,孝子安家而忘國,各有行也。”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養生》:“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 唐太宗 《賜蕭瑀》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禮記·禮器》:“君子之於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有美而文而誠若。” 《香囊記·慶壽》:“壹生未悟誠明了,百行須知孝悌先。”明 陳子龍 《送默公師應試燕都》詩:“朗然冰雪心,十年奉誠愫。”

4.有關"忠孝仁義"的古詩

辛苦遭逢起壹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文天祥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擡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江紅》嶽飛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遊子吟》孟郊

5.描寫仁義的名句

1. 君子抱仁義,不懼天地傾。 ——王建

2. 為己重者不仁,好廣積者不義。足恭者無禮,貪名者無智。 ——林逋

3. 譽人而人亦譽之,則是自譽矣;毀人而人亦毀之,則是自毀也。自譽,仁之賊也,自毀,義之賊也。 ——姚瑩

4. 仁義為友,道德為師。 ——史襄哉

5. 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 ——孔 子

6. 義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 ——劉 向

7. 智者不危眾以舉事,仁者不違義以要功。 ——《後漢書》

8. 以仁義服人,何人不服。 ——吳敬梓

9. 仁生於歉,義生於豐,故富而教之斯易也。 ——王通

6.描寫“仁義”的名句有哪些

1.《塘上行》年代: 魏晉 作者: 曹操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2.《秋胡行 其二》年代: 魏晉 作者: 曹操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儀合聖化,貴者獨人不?

萬國率土,莫非王臣。

仁義為名,禮樂為榮。

歌以言誌,明明日月關。

3.《同王十三維偶然作十首》年代: 唐 作者: 儲光羲

北山種松柏,南山種蒺藜。出入雖同趣,所向各有宜。

孔丘貴仁義,老氏好無為。我心若虛空,此道將安施。

4.《水調歌頭·人道孰為大》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人道孰為大,尚小易鹹常。厥初皇極中建,扶世有三綱。仁義陰陽道立,父母乾坤位正,六子發輝光。壹日不容緩,此意久彌昌。杯舉慶,天作合,月探囊。十年不字以正,乃字便惟良。推闡家人壹卦,迤邐齊家治國,鼎鼐得姬姜。舊物中書令,玉潤繼汾陽。

5.《七言》年代: 唐 作者: 呂巖

日為和解月呼丹,華夏諸侯肉眼看。仁義異如胡越異,

世情難似泰衡難。八仙煉後鐘神異,四海磨成照膽寒。

仁義是那個學派的理論範疇?

是儒家的重要倫理範疇。其本意為仁愛與正義。

7.《三字經》全文中關於“仁義”的詩句有哪些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人出生之初,稟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

2、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人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壹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壹次孟子逃學,孟母就折斷了織布的機杼來教育孟子。

4、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5、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6、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壹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那麽到老的時候都很難有所作為的。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8、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做兒女的,從小時候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以便從他們那裏學習到許多為人處事的禮節和知識。

9、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10、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漢代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愛。

11、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人生急當首務者,莫大於孝悌,故人事親事長,必要盡其孝悌。孝悌乃壹件大事。其次壹等,多見天下之事,以廣其所知,多聞古今之理,以廣其所學。知十百千萬之數為某數,識古今聖賢之事為某文也。

12、壹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中國采用十進位算術方法:壹到十是基本的數字,然後十個十是壹百,十個壹百是壹千,十個壹千是壹萬……壹直變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還應該知道壹些日常生活常識。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

14、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三綱是人與人之間關系應該遵守的三個行為準則,就是君王與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子女之間相親相愛,夫妻之間和順相處。

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季節不斷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如此循環往復,永不停止。

8.關於仁孝的詩句

君子能仁於人,不能使人仁於我;能義於人,不能使人義於我. ———— 《魯連子》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 司馬遷

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壹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 陸遊

父母惟其疾之憂.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遊

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子夏

事父母,幾諫,見誌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子曰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則以喜,壹則以懼.——子曰

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