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小學送別的古詩

小學送別的古詩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沈子福之江東

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南 浦 別

白居易

南浦淒淒別, 西風裊裊秋。

壹看腸壹斷,好去莫回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沾襟。

別 董 大

高適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壹片冰心在玉壺。

別 離

陸龜蒙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樽酒,恥為遊子顏。

蝮蛇壹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誌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於易水送人壹絕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 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 萬裏送行舟。

下面是他們的具體解釋。。。。。。。。。。。

壹:表達戀戀不舍,依依惜別的感情或相思之情。敘寫朋友間深摯情意,主要通過典型的場景語言,聲音、動作、或想象來傳達離情別意。如王維詩《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東》、李白詩《送友人》、白居易詩《南浦別》等。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賞析:詩的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 。浥,濕潤的意思。客舍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是離別的象征,它們通常和離愁別恨聯結在壹起而呈現出黯然銷魂的情調。今天由於朝雨的灑洗而別具明朗清新的風貌:清朗的天宇,潔凈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綠的楊柳。這是壹場深情地離別,而非“黯然銷魂”的離別。詩句中的“輕塵”、“青青”、“新”等詞語輕柔明快,加強了輕快富於希望的情調,以樂景襯摯情。這首詩精心選擇了離別的典型場景—雨後柳色青青的渭城來烘托氣氛,並剪取餞行宴席即將結束時的勸酒詞來抒情達意:離別的依依不舍、深情體貼的叮嚀及殷殷祝願,化作壹句“再幹了這壹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壹瞬間達到了頂點,強烈而深沈。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賞析:詩歌的首聯點告別的地點,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並肩緩轡,不願分離。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潺潺而過。這兩句“青山” 對“白水”,“北郭”對“東城”。“橫”字勾勒青山的靜態,“繞”字描寫白水的動態,景色廖廓秀麗。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仗。 頷聯、頸聯切題,寫別離的深情。此地壹別,離人就像蓬草壹樣隨風飛轉,到萬裏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關懷。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詩人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跡,以白雲隨風飄浮象征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壹輪紅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離開大地,隱喻使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是分離時的動作,“班馬”是離群之馬,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以馬鳴蕭蕭,烘托出繾綣情意。

送沈子福之江東

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賞析:詩作開頭寫“渡頭楊柳”點明送別之地並烘托送別氣氛。行客稀少現環境的冷清,反襯送別友人的依依不舍。二句中“向臨圻”寫歸江東,點題。友人乘船而去,詩人詩人戀戀不舍,望大江兩岸,春滿人間,芳草鮮美,桃紅柳綠。詩人頓覺自己心中的無限惜別之情就像眼前這春色無邊無際,進而突發奇想:讓我相思之情也像這無處不在的春色,從江南江北,壹起撲向妳,跟隨妳歸去吧。詩人將別情融入到奇妙的想象之中,感情蘊藉而深沈。

南 浦 別

白居易

南浦淒淒別, 西風裊裊秋。

壹看腸壹斷,好去莫回頭。

賞析:南浦,南面的水濱。古人常在南浦送別,南浦就和長亭壹樣成為送別之處的代名詞。屈原在《九歌》中就有“送美人兮南浦”的詩句,江淹《別賦》中也有 “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句子。詩的前兩句點出送別的時間、地點,以景襯情。“淒淒”渲染別情,“裊裊”倍添秋意。前者寫內心淒涼愁苦,後者寫秋景黯淡蕭瑟。秋風蕭蕭,木葉飄零,秋風愈緊,別意愈與濃。此時此景,怎不叫人倍增離愁。

而全詩最傳神的動作是“看”字,分手後,離人登舟而去,他卻頻頻回首來看,別離時刻的千種相思,萬般離愁,都從這默默壹看中表露出來,更何況每壹次回首都讓離人肝腸寸斷。想看不忍看,明知傷心又不得不看的矛盾心情,把雙方的離愁別緒和真摯情意表現得淋漓盡致。而詩歌末句的“安心去吧,不要再回頭了”勸慰, 讓我們不難想象詩人如何強抑自己的感情,而內心的悲楚,恐怕已經無以復加了。

以上幾首詩都通過生動地細節描寫,來抒寫對離人眷戀不舍及朋友間的真摯情意。或以動作、心理傳情,或以語言、聲音達意。描寫形象傳神,離情真摯感人。

二:詩作內容以叮嚀、稱頌、勸慰勉勵友人為主,兼抒別情。如王勃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適詩《別董大》及李白詩《贈汪倫》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沾襟。

賞析:首聯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工整。第壹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大地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二句中“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又為迷蒙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

頷聯寫惜別之感,表達含蓄“跟妳離別的意緒呀!”不直說,立刻改口轉折:“我和妳壹樣遠離故土,宦遊他鄉,這次別離又是客中之別,何必傷感呢!頸聯推開壹步,奇峰突起鑄就千古名句:“只要四海之內有知己心心相印,就算遠在天涯,相隔千山萬水,但情感交流也如同近鄰壹般。”詩句意境開闊,音調爽朗,壹洗悲酸之態。尾聯以勸慰作結。歧路,岔路也,古人送別常在岔路口處分手,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無為,不要的意思。不要在臨別之時哭鼻子,抹眼淚,像小兒女那樣情意綿綿。

別 董 大

高適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賞析:唐人送別詩中,那些淒清纏綿、留戀低徊的作品固然感人,但另外壹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詩作,以真誠情誼、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與渭城風雨塗上了豪放健美的色彩。

《別董大》便是後壹種風格的佳作。詩的前兩句寫眼前之景,純用白描手法,曛,,曛黃,指夕陽西沈時景色。日暮黃昏,黃雲千裏且大雪紛紛,於北風狂吹之中,唯見高空斷雁,出沒寒雲。此等景象,氣象雄渾,意境悲涼。使人頓生淪落之感,遊子何之之意。似有壯士嘯響於耳側。眼見別意淒酸,似將拘於俗套,景物描寫仿佛在為抒情蓄勢?是寫戀戀不舍的離情還是寫真摯的友誼?都不是,高適卻把臨別贈語說得體貼入微而又堅定不移:“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因為是知音,說話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淪落,才化希望為慰藉,並在慰藉之又充滿信心和力量。詩歌語言質樸無華,卻如壹輪燦陽噴薄而出,情感熾熱,讓人蕩氣回腸。恰如詩家所謂“為壯士增色,為遊子拭淚”。

三:借送別言誌詩。這壹類送別詩,以送別為題,但實際目的是借送別表達自己的誌向或懷抱。如李白詩《夢遊天姆吟留別》、陸龜蒙詩《別離》、王昌齡詩《芙蓉樓送辛漸》等。其中以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最有名氣。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壹片冰心在玉壺。

註:王昌齡因不拘小節先後兩次被貶,壹次被貶嶺南,歸來後任江寧丞,本詩寫作於此時,正值眾口交毀之際。幾年後被貶到更為遙遠的龍標。當時他的朋友辛漸從江寧到潤州(今鎮江)再到揚州,然後北上到洛陽(詩人的故鄉)詩人和朋友在潤州的芙蓉樓分別。

賞析:詩的首句寫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織成無邊無際的愁網。“入”字描摹出夜雨悄然而至的動態。夜雨增添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別離的氣氛。寒意彌漫在滿江煙雨之中,更浸透在離人的心頭。(因離情滿懷而壹夜未眠的情景自可想見。)清晨,天色已亮辛漸將登舟北歸。使人遙望江北遠山,想到行人不久將隱沒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於景,將離情凝註在矗立於蒼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寫山孤,實寫人孤。“玉壺”象征高潔清白的品質,王昌齡托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傳達了自己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詩的後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含蓄蘊藉,余味無窮,歷來為人傳誦。

附:

別 離

陸龜蒙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樽酒,恥為遊子顏。

蝮蛇壹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誌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四:借送別表達思古之情。如駱賓王詩《於易水送人壹絕》。

於易水送人壹絕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賞析:這首詩的第壹聯寫“荊軻刺秦”事,戰國末年荊軻為燕太子丹復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歸還諸侯之地。臨行時燕太子丹及高漸離、宋意著白衣冠送於易水,“漸離擊悲築,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陶淵明《詠荊軻》)荊軻應聲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歌聲悲壯激越, “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首句中“此地”即詩題中的易水,前兩句概括了那個悲壯的送別場面和人物慷慨激昂的心情,表達對荊軻的深深崇敬之情。“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兩句句式對仗仗,後壹句是全詩的中心所在,它寓情於景,景中帶比,稱頌荊軻的那種不畏強暴的高風亮節千載猶存,還隱含著詩人對現實環境的深切感受——對荊軻式英雄的思慕。詩句中用“已”和“猶”兩個虛詞,使句子變得自然流利,音節舒緩,讀來有壹種蕩氣回腸之感,有力地抒發了抑郁難申的悲痛。

五:以送別為名,實為寫景或抒發其他情感。如李白詩《渡荊門送別》,楊萬裏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賞析: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裏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壹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余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壹“碧”壹“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仿佛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 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壹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詩題名為送別,但全詩卻無別意,在形象的描寫中流露出對景物的喜愛之情。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 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 萬裏送行舟。

這首送別詩是青年李白出蜀時所作,和傳統意義上的送別詩不同。詩作寫告別故鄉,而非送別朋友,並別具壹格地寫出了故鄉山水陪伴詩人、萬裏護送的動人情景。構思巧妙,形象奇偉,想象瑰麗,意境高遠。

首聯交待詩人的壹路遊蹤和出遊目的。青年李白出蜀過荊門山,不遠萬裏,放舟東下,直赴荊門之外的楚國故地。古樸原始的楚地風情,深沈厚重的文化底蘊,深深地吸引著神往外界的李白。頷聯遠眺近觀,觸目生情。出句說山,船行江上,山隨舟隨水相對挺出,船行甚急,撲面而來,轉瞬即逝。最後,呈現在詩人眼前的是壹片空闊平坦的漠漠曠野。 “隨”字化靜為動,生動傳神,給人應接不暇之感;入句寫水,船過荊門,平原開闊,作者視野為之壹開。“入”字平中見奇,寫出了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用語貼切,力透紙背。頸聯上句寫晚上明月倒映水中,皎潔如鏡。“飛”字,動感十足,既寫出了“月亮走,我也走”的如影隨形之感,又反襯船行之速。下句寫日間彩雲興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嵌壹“結”字,擬人生情,引人聯想,這壹聯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斕,意境奇麗,充分表現出詩人與月同行,與雲同飄的興奮喜悅之情。

尾聯呼應標題,點明主旨。李白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二十五歲遠渡荊門,壹向在蜀地生活,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他怎能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壹路護送,萬裏相隨,形離不離,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的思鄉深情。這首詩題為送別,實則表達對故鄉的眷戀 ,以故鄉水對自己萬裏送行的深情厚誼,反襯自己思鄉深情,言有盡而意無窮。送別詩 黃鶴樓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詩歌。如《送友人》、《送元二使安西》、《夜雨寄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愛別離,怨憎會”,是佛家所說的人生大苦之壹,正因如此,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於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抒發友情,或用於寄托詩人自己的理想抱負。

另外,唐朝的壹些送別詩往往洋溢著積極向上的青春氣息,充滿希望和夢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風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②。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沾巾③。

(註:①少府:唐時縣尉;蜀州:指今四川省崇川市。

②輔:護持,夾輔。

③無為:不要。)

註釋: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蜀州"壹作"蜀川".城闕指京城長安.三秦:今陜西省關中地區,古為秦國,項羽在滅秦後,曾將秦地分為雍,塞,瞿三國,稱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別是白華津,萬裏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比鄰:近鄰.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四海誌,萬裏猶比鄰。”這裏化用其意。

簡析:這是王勃的壹首贈別名作,它和壹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壹種奮發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升華到壹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從平仄,押韻來看,這首詩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對仗上卻和後來標準的五律有異,即首聯對仗,頷聯散行.這正表明初唐律詩還沒有定型的特點.

作者小傳:王勃(649-676)字子字,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號稱"初唐四傑".他們力求擺脫齊梁艷風,擴大詩歌的題材,表現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註釋:詩題壹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鹹陽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濕潤.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簡析:這首詩語言樸實,形象生動,道出了人人***有的依依惜別之情.唐時即被譜成《陽關三疊》,歷代廣為流傳.

唐代文化人送別往往賦詩相贈。贈詩以貼近其人其事其情為佳。套用西方理論所講的"這壹個"來說,送別也必須寫出"這壹回"。元二其人,史籍難考,大抵只是王維的壹般朋友,不見得很"哥們",不見得屬"死黨"。使安西其事,固然要吃苦,但也榮耀。王維送元二其情,由前面兩點推導,應以表達拳拳的祝願與略略的遺憾為宜。我們且照著詩句看王維怎麽處理:

下筆從朝雨寫起,其實是寫了出使日的好天氣:那雨輕輕濕潤了大地,讓陽關路上那些討厭的塵土不致漫天飛揚。這對於沒有紅旗轎車可坐的元二來說,可算是天公的特別照顧了。有天公照顧,以後在馬車上的行程想必安全、舒適、快捷些吧--王維沒說"壹路平安"和"旅途愉快",但這些意思卻都包含在詩句裏了。

第二句寫元二將要離開的客舍,雖然柳枝是等待人們折來送別的,見到柳畢竟會產生壹點離情別緒。但王維顯然要淡化那離情別緒,所以強調柳色是壹片青青,在細雨清洗下更煥發著新的神采。作者用這句創設的氛圍是開朗而非沈重的。讀詩至此,應該把握住作者的主導情緒:他沒有理由在後面兩句表現悲戚,否則前後就太不協調了,作為壹首七絕就失敗了。

這樣讀下去,後面兩句壹"轉"壹"合"其實都沒太大的激動,不過是表示畢竟有點遺憾,今朝還能壹起喝酒,"妳"出了陽關,再聚壹回已不知要等多久了。

世人總把"西出陽關無故人"作脫離全詩且脫離盛唐背景的解悟。盛唐以後,許多小文人陷在個人的感情圈子裏出不來,見花流淚,對月傷心,把離愁別恨銘刻在小肚雞腸內,完全不知道世間還有"壯別天涯未許愁"的場合。西出陽關雖無故人,但西出陽關還有功業嘛!怎能在臨歧餞別之際作兒女子態呢!用小文人的胸襟是量度不出盛唐詩人的懷抱的。然而不幸,"研究"古典文學的偏多染著小文人習氣。有人竟說,讀到"西出陽關"便心中流血。本人在此謹衷心祝願他以後不會讀到"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或"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以免心臟爆炸。

我們有些很不經大腦的偏見,以為在詩裏傳出的壹定要是深情,卻不知道,人際之情,深淺是因關系而定的。該深的固然要深,關系不深卻寫得深,便顯得矯情而且有阿諛諂媚之嫌,作者人格會因此而掉價。王維他們是視人格為命根的,他怎肯對壹位普通朋友送上壹份超越普通之情呢?

壹般朋友的送別實在只應以表達拳拳的祝願和略略的遺憾為度。此詩壹出,許多別宴便以唱"陽關"代替各自賦詩。這現象正好說明王維所寫內容情調具有普泛性,最適合壹般朋友表達感情的度。試想想,假如只是泛泛之交,離別時,某甲對某乙竟流淚而執手;或者某丙要去做大生意,某丁卻說希望路斷車輪生四角,這不都成大笑話麽!至於後來,聽唱陽關三疊會有斷腸之感,那是因為音樂起了詩歌原所沒有的作用造成的.

王維送元二,大抵只是應酬。人在官場,少不免有應酬。但應酬要寫詩時,卻又要顯出獨特修養來才好。《送元二使安西》,技巧壹流。這類應酬詩,王維其實寫得並不少.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註釋:芙蓉樓:據《壹統誌》載:"芙蓉樓在鎮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晉潤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清代,在王昌齡謫居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也建有芙蓉樓.壹片冰心句是化用鮑照《白頭吟》中"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句意.

簡析:這首詩令人千古傳誦的是"壹片冰心在玉壺",表白了自己永遠純潔無瑕的心.

作者小傳: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人.詩擅長七絕,被稱"七絕聖手".能以精煉的語言表現豐富的情致,意味渾厚深長.其邊塞詩很著名.有《王昌齡集》.

譯文

昨夜,秋雨綿綿灑向吳地江天,

今晨,我在芙蓉樓送客面對孤獨的楚山。

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詢問我的近況,

請告訴他們我依然冰心壹片,裝在潔白的玉壺中。

《贈汪倫》

唐李白

譯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乘船將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踏地為節拍,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桃花潭水雖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

註釋:1.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遊覽桃花潭時,汪倫常常用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李白做這首詩贈與汪倫。

2.踏歌:壹種民間歌調,壹邊唱歌,壹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這是唐代民間流行的壹種唱歌方式。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1]煙花三月下揚州.[2]

孤帆遠影碧空盡,[3]唯見長江天際流.[4]

註釋:之:去,往. 廣陵:揚州. 意思是: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1]故人:老朋友,這裏指孟浩然. 西辭:辭,辭別.西辭,由西向東行.

意思:作者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了.

[2]煙花:指艷麗的春景. 下:順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爛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順流 直下到揚州去.

[3]孤帆:單獨的壹條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盡:沒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遠,遠遠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裏.

[4]唯:只. 天際:天邊.

意思: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天邊流去.

簡析:這首送別詩,大約寫於開元二十年(732)前後.詩人的摹景寫情,出語不凡,使人贊嘆!第三四句既是寫景,更是寫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長江水永遠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註釋: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簡析:這是天寶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輪臺寫的壹首送別詩.營中送別,大雪紛飛,這是壹個很特異的環境.詩人以奇特的比喻,豐富的想象和對實景多層次的描繪,使人感到充滿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壹直送到不見人影,而雪地上的那壹行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讀者心中.

作者小傳:岑參(715-770),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後又往來於北庭,輪臺間.官至嘉州刺史,卒於成都.長於七言歌行.所作善於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有《岑嘉州詩集》.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送別》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別董大》

(唐)高適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易水送別》

(唐)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