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雖壽
兩漢: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譯文
神龜的壽命即使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結的時候。
螣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裏馬躺在馬棚裏,它的雄心壯誌仍然是能夠馳騁千裏。
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
我非常慶幸,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誌向。
註釋
該於建安十二年(207),這時曹操五十三歲。選自《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華書局1983年版)。這首詩是曹操所作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四章。詩中融哲理思考、慷慨*和藝術形象於壹爐,表現了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此詩是曹操的樂府詩《步出夏門行》四章中的最後壹章。
“神龜”二句: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壽,長壽。竟:終結,這裏指死亡。
“螣(téng)蛇”二句:騰蛇即使能乘霧*,最終也得死亡,變成灰土。騰蛇,傳說中與龍同類的神物,能乘雲霧*。
驥(jì):良馬,千裏馬。
伏:趴,臥。
櫪(lì):馬槽。
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縮:指人的壽命長短。盈,滿,引申為長。縮,虧,引申為短。
但:僅,只。
養怡:指調養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樂。
永:長久。永年:長壽,活得長。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兩句是附文,跟正文沒關系,只是抒發作者感情,是樂府詩的壹種形式性結尾。
創作背景
作者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此詩約作於公元208年初他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余勢力之後,南下征討荊、吳之前。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詩壹開頭便無限感慨。
賞析
這是壹首充滿詩人對生活的真切體驗的哲理詩,因而寫得興會淋漓,有著壹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哲理與詩情又是通過形象化的手法表現出來的,因而述理、明誌、抒情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中實現了完美的結合。
詩中“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作者從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的觀點出發,否定了神龜、騰蛇壹類神物的長生不老,說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違背的自然規律。“ 猶有 ”和“ 終為 ” 兩個詞組下得沈著。而 “ 老驥 ” 以下四句,語氣轉為激昂,筆挾風雷,使這位 “ 時露霸氣 ” 的蓋世英豪的形象躍然紙上。
“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筆力遒勁,韻律沈雄,內蘊著壹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壯心不已”表達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現出壹種深沈委婉的風情,給人壹種親切溫馨之感。全詩跌宕起伏,又機理縝密,閃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並發出奮進之情,振響著樂觀聲調。藝術風格樸實無華,格調高遠,慷慨激昂,顯示出詩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
人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於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壽。曹操所雲“養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說壹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沈。這裏可見詩人對天命持否定態度,而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的樂觀主義精神,抒發了詩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奮鬥不息、對偉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壯誌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