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南京雨花石的由來?

南京雨花石的由來?

雨花石是由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混合形成的珍貴寶石,也稱雨花瑪瑙。據傳說在壹千四百年之前的梁代,有位雲光法師在南京南郊講經說法,感動了上天,落花如雨,花雨落地為石,故稱雨花石。講經處遂更名雨花臺。成語“天花亂墜”正由此傳說而來。

經地礦學家考證,雨花石形成於距今250萬年至150萬年之間,是地球巖漿從地殼噴出,四處流淌,凝固後留下孔洞,涓涓細流沿孔洞滲進巖石內部,將其中的二氧化矽慢慢分離出來,逐漸沈積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

雨花石的顏色和花紋,則是在逐漸分離、不斷沈積成無色透明體二氧化矽過程中的夾雜物而已。仔細欣賞雨花石,個中藏有山川雲彩、人物神仙、花鳥蟲魚,色彩艷麗,變化萬千。人們多愛將其置於水盂中,陳設於書齋、案頭,不失為高雅之物。

擴展資料:

軼事典故

金元時代,雖然手頭沒有更多的史料反映這百余年中雨花石史的狀況,但《江石子記》可謂是這個時期的經典之作,也足以說明人見人愛的雨花石連身處逆境的郝經都會“如獲物外之奇寶,濯之以清泉,薰之以沈煙,置之盤盂內,而弄於明月之下”,(郝經《江石子記》語)連原始人類都視如珍寶,是絕不會默默無聞沈睡百年的。

乾隆帝在位六十壹年,曾六次南巡,南京乃必到之地。以雨花臺為題的詩便有五首,如《雨花臺口號》、《戲題雨花臺》等;在莫愁湖畔的景觀石上刻有他“頑石莫嗤形貌醜,媧皇曾用補天功”的詩句。

壹九九二年六月,在中國革命博物館舉行的《中國觀賞石展》展品中,就有北京故宮博物院提供的乾隆皇帝賞玩過的四枚雨花石。其中壹枚龍首畢現,出神入化,令人稱奇,且為“真龍天子”所藏,給人印象愈深。

百度百科——雨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