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資料中,張繼的生平記錄極少。張繼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然而,唐朝五品以上官員由皇帝任命,六品以下的文官由吏部按規定審查合格後授官,稱為銓選。也就是說,除高級官員由皇帝任命外,凡經科舉考試、捐納或原官起復等,均須赴吏部聽候銓選。
楓橋夜泊:寒山寺與張繼的故事
張繼
張繼雖然考中進士,卻在銓選中被淘汰了。於是在京城中漂泊等待機遇,但張繼為人孤傲,不屑巴結權貴,所以壹直沒有謀得壹官半職。窘迫際遇中寫下《感懷》詩句發出無奈感慨。
《感懷》
唐張繼
調與時人背,心將靜者論。
終年帝城裏,不識五侯門。
漂泊兩年後,安史之亂爆發了,叛軍占領了洛陽,又直逼長安,唐玄宗趕緊逃跑,壹時之間,京城人士紛紛逃離,張繼也成為其中壹員。而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壹帶避亂,張繼也乘船南下,開始了他的江南流寓之旅。並在壹個秋夜,乘船來到楓橋下,蕭瑟秋季,洪亮鐘聲,始終掛懷的國家雕敝的景象、百姓悲苦的流離慘狀和個失意境遇註定了不眠之夜,不禁愁緒郁結,吟出聞名千古的《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寒山寺與張繼的故事
楓橋
唐代宗李豫寶應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軍收復兩京,但整個王朝生產雕敝,人民流離,財政拮據,於是就任用深通經濟的劉晏主持國家建設。在追隨者們的支持下,劉晏政績出色。而劉晏也任用了壹批真才實幹的官員,其中,張繼就得到劉晏信任。於唐代宗李豫寶應元年(公元762年)10月,張繼被錄用為員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後入內為檢校員外郎又提升檢校郎中,最後為鹽鐵判官,分掌財賦於洪州(今江西南昌)。但是,大歷末年張繼上任鹽鐵判官僅壹年多即病逝於任上,其友人劉長卿作悼詩《哭張員外繼》曰:“世難愁歸路,家貧緩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