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照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但主要是詩歌。
鮑照的詩多為樂府詩。《擬行路難》18首是其代表作。其中有些詩抒發了他在南北分裂、世族當權、篡亂不已的黑暗時代有誌難伸,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如第4首;有些詩表現了他在門閥制度壓抑下耿直、孤傲和倔強的性格,反映了他與黑暗現實的尖銳對立,如第6首;有些詩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戰亂中的痛苦生活,如第12首、第13首。
除此之外,鮑照的《代東武吟》、《代苦熱行》、《代出自荊北門行》等還反映了軍旅生活的艱辛,抒發了他的報國壯誌。這類詩對唐代的邊塞詩頗有影響。鮑照的詩多為五言和七言。其中七言詩變句句押韻為隔句押韻,奠定了後世七言古詩的基本形式。
《代春日行》
三言樂府詩
獻歲發。吾將行。春山茂。春日明。園中鳥。多嘉聲。梅始發。桃始榮。泛舟艫。齊棹驚。奏采菱。歌鹿鳴。風微起。波微生。弦亦發。酒亦傾。入蓮池。折桂枝。芳袖動。芬葉披。兩相思。兩不知。
《扶風歌》
中世紀詩歌中的傑作
《扶風歌》是作者在公元307年(晉懷帝永嘉元年)受任並州刺史,九月末自京城洛陽前往並州治所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途中所作。充分反映途中的艱辛情狀和胸間的忠憤,慷慨悲涼,是我國中世紀詩歌創作中壹篇罕見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