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誰有顧城的詩歌?急用

誰有顧城的詩歌?急用

雪人

在妳的門前

我堆起壹個雪人

代表笨拙的我

把妳久等

妳拿出壹顆棒糖

壹顆甜甜的心

埋進雪裏

說這樣才會高興

雪人沒有笑

默默無聲

直到春天的驕陽

把它溶化幹凈

人在哪裏呢?

心在哪裏呢?

小小的淚潭邊

只有蜜蜂。

1980年2月

壹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1979年4月夜半(北京)

陽光

在天上壹閃,

又被烏雲埋掩。

暴雨沖洗著,

我靈魂的底片。

1979年6月(重慶)

我的幻想

我在幻想著,

幻想在破滅著;

幻想總把破滅寬恕,

破滅卻從不把幻想放過。

1969年(北京)

我總覺得

我總覺得

星星曾生長在壹起

像壹串綠葡萄

因為天體的轉動

滾落到四方

我總覺得

人類曾聚集在壹起

像壹碟小彩豆

因為陸地的破裂

迸濺到各方

我總覺得

心靈曾依戀在壹起

像壹窩野蜜蜂

因為生活的風暴

飛散在遠方

1980年6月

憂天 我仰望著夜空, 感到壹陣驚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會變成流星, 無依無附在天宇飄行。 哦,不能!

為了拒絕這種“自由”, 我願變成壹段樹根, 深深地紮進地層。

(13年福建高考作文)

東方的庭院因為寂靜我變成了老人擦著廣播中的銹用磚灰 我開始挨近那堵墻掘著濕土中的根須透明的樂曲不斷湧出墻那邊是幼兒園孩子在拍手陽光在在唯壹的瞬間閃耀湖水是綠的陰影在親吻中退去草地上有大粒的露水也有落葉我喜歡那棵樹他的手是圖案他的樣子很帥在遠處被洗凈的臺階上腳步停了葡萄藤和鐵欄桿都會發明感情草地上還有純銀的蜘蛛絲還有木俑般走向大地的知了還有那些蛤蟆他們搬運自己的肚子它們想跳得好些壹切都想好些包括秋天他脫下了濕衣服正在那裏晾曬包括美國西部的城鎮硬漢子,硬漢子它們用鐵齒輪說話我是老人了東方庭院裏的壹片寂靜生命和花朵在壹個地方鳥彎曲地叫著陽光在露水中移動我會因為熱愛而接近晴空 1982.10(個人最愛......)

(他的父親印象最深刻的是這首:)

《生命幻想曲》

把我的幻影和夢

放在狹長的貝殼裏

柳枝編成的船篷

還旋繞著夏蟬的長鳴

拉緊桅繩

風吹起晨霧的帆

我開航了

沒有目的

在藍天中蕩漾

讓陽光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膚

太陽是我的纖夫

它拉著我

用強光的繩索

壹步步

走完十二小時的路途

我被風推著

向東向西

太陽消失在暮色裏

黑夜來了

我駛進銀河的港灣

幾千個星星對我看著

我拋下了

新月---黃金的錨

天微明

海洋擠滿陰雲的冰山

碰擊著

“轟隆隆”---雷鳴電閃

我到那裏去呵

宇宙是這樣的無邊

用金黃的麥稭

織成搖籃

把我的靈感和心

放在裏邊

裝好紐扣的車輪

讓時間拖著

去問候世界

車輪滾過

百裏香和野菊的草間

蟋蟀歡迎我

抖動著琴弦

我把希望溶進花香

黑夜象山谷

白晝象峰巔

睡吧

合上雙眼

世界就與我無關

時間的馬

累倒了

黃尾的太平鳥

在我的車中做窩

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

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

太陽烘著地球

象烤壹塊面包

我行走著

赤著雙腳

我把我的足跡

象圖章印遍大地

世界也就溶進了

我的生命

我要唱

壹支人類的歌曲

千百年後

在宇宙中***鳴

“太陽烘著地球,像烤壹塊面包”這是我最愛的句子引:我覺得要理解顧城這首詩,首先得了解顧城的詩感受世界的方式。顧城是壹個熱愛自然的人。在他的詩中,大自然充滿了神奇,是那樣美麗。這種美麗是純樸的,也是華麗的。之所以說它純樸,是因為它是壹種古老的神話式的審美方式的結果;而說它華麗,是因為我們習慣於僵化的概念化的話語方式,早已經與這種純樸相隔離。

顧城的《生命幻想曲》充滿了新奇的想象。這些想象都有壹個***同點,即都是將個體生命融入自然的結果。於是,“我”才能“把我的幻影和夢/放在狹長的貝殼裏”,才能讓太陽當我的纖夫,才能“拋下了新月——黃金的錨”,才能“用金黃的麥稭/織成搖籃/把我的靈感和心/放在裏邊”......這壹系列的天才的想象讓我們覺得我們不是站在世界的另壹端,去審視這個世界;而是將生命融入其中,整個世界即是我的情感世界,它是溫情脈脈的。當我們身在壹個異化的世界中,身為整個社會大機器的壹個零件,不得不像冷漠的機械壹樣在理性的框架內生活的時候,詩歌可能是我們通向溫情的唯壹的窗口。

顧城的《生命幻想曲》還是年僅十五歲的詩人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顧城是壹個忠實於理想的詩人。因此,他的詩中總是閃耀著理想主義的光輝。《生命幻想曲》的前三節是詩人對壹種理想的自由的生命境界的肯定和期許。“沒有目的/在藍天中蕩漾/讓陽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膚”這樣的生活是多麽逍遙自適!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壹種莊子式的逍遙的人生觀。第三節是詩人對時光的思考。在時光面前,我們總是身不由己,被“強光的繩索”拉著,“走完十二小時的路途”。我們的生命是被動的,“被風推著/向東向西”。“太陽消失在暮色裏”這壹句真好。對命運的不可抗拒的力量的感慨,全部濃縮在這壹句喟嘆中了。詩歌的好處就在於不明說,但是卻真實地感受到了。詩歌是通過什麽獲得這壹神奇的效果的呢?是意象。意象憑什麽具有這種魅力呢?我想正是人的心靈與物象的契合。

第四節“黑夜來了/我駛進銀河的港灣”。“我”看到的是什麽呢?“幾千個星星對我看著”,“海洋擠滿陰雲的冰山/碰擊著/“轟隆隆”——雷鳴電閃”。當“拋下了新月——黃金的錨”的時候,我再次發出了對命運的詢問:“我到那裏去呵/宇宙是這樣的無邊。”是呀,自然是這樣廣闊,而人卻如此渺小。以我有限的生命怎麽能夠去尋索無限的自然之秘呢?

詩人的回答是這樣的:“我把希望溶進花香/黑夜象山谷/白晝象峰巔/睡吧,合上雙眼/世界就與我無關”。生命是有限的,命運中不可避免山谷和峰巔,起落都是平常事。而“我把希望溶進花香”,生命終將逝去又怎麽樣?我已經領略了自然和人生之美。這就足夠了。因此,即使“時間的馬/累倒了”,“黃尾的太平鳥/在我的車中做窩”,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

“太陽烘著地球/象烤壹塊面包”。真是天才的想象力!“我行走著/赤著雙腳/我把我的足跡/象圖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溶進了/我的生命。是呀,生命就是壹個行走的過程。“我”的足跡所到之處都融入了我的生命。生命的意義或許就在這行走中去體驗、去見證吧。

詩人的抱負是“我要唱/壹支人類的歌曲/千百年後/在宇宙中***鳴”。或許,他已經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