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童謠 端午節三字童謠
兒歌1:端午節 端午節,艷陽照, 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 娃娃樂得蹦又跳。 吃粽子,劃龍船, 紀念屈原永記牢。
兒歌2: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午,小朋友們來跳舞。吃粽子,賽龍舟,高高興興過端午。
兒歌3: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壹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兒歌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坐下拉手劃船) 兒歌5: 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壹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彤彤。 兒歌6: 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兒歌7: 五月五,過端午,劃龍舟,敲鑼鼓,壹 二 三四五,妳劃龍舟我打鼓。 兒歌8: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 兒歌9: 五月五,是端陽;龍船雙雙鬧長江。
兩邊坐著劃船手,中間坐著打鼓郎。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咚鏘。
兒歌10: 雄黃酒,灑庭戶,小孩頭上畫老虎。壹,二,三,四,五,家家戶戶過端午。
兒歌11: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qiāo)鑼(luó)鼓,端午習俗(sú)傳千古。 兒歌12: 五月五,是端陽,滿樹滿街包粽忙,粽葉寬,粽梭長,包起四角不四方。
大米江米白如雪,艾葉箬(ruò)葉綠油油。宮品海參為您查找,希望可以幫到妳!。
端午節三字童謠
兒歌1:端午節
端午節,艷陽照, 家家門上插艾蒿。
掛絲線,戴香包, 娃娃樂得蹦又跳。
吃粽子,劃龍船, 紀念屈原永記牢。
兒歌2: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午,小朋友們來跳舞。吃粽子,賽龍舟,高高興興過端午。
兒歌3: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壹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兒歌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坐下拉手劃船)
兒歌5:
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壹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彤彤。
兒歌6:
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兒歌7:
五月五,過端午,劃龍舟,敲鑼鼓,壹 二 三四五,妳劃龍舟我打鼓。
兒歌8: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
兒歌9:
五月五,是端陽;龍船雙雙鬧長江。兩邊坐著劃船手,中間坐著打鼓郎。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咚鏘。
兒歌10:
雄黃酒,灑庭戶,小孩頭上畫老虎。壹,二,三,四,五,家家戶戶過端午。
兒歌11: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qiāo)鑼(luó)鼓,端午習俗(sú)傳千古。
兒歌12:
五月五,是端陽,滿樹滿街包粽忙,粽葉寬,粽梭長,包起四角不四方。大米江米白如雪,艾葉箬(ruò)葉綠油油。
宮品海參為您查找,希望可以幫到妳!
端午節有哪些童謠,兒歌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粽子香
粽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壹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端午花
端午花,紅又紅,
摘朵鮮花送金龍。
端陽,端陽,
粽子粽,
拿個粽子塞龍洞。
龍戴鮮花吃粽子,
吃飽粽子回龍洞,
請妳不要傷害屈原公公。
(壹)
五月五,過端午,
賽龍舟,敲鑼鼓,
端午習俗傳千古。
(二)
五月五,是端午,
背個竹簍入山谷;
溪邊百草香,
最香是菖蒲。
(三)
雄黃酒,灑庭戶,
小孩頭上畫老虎。
壹,
二,
三,
四,
五,
家家戶戶過端午。
(四)
粽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壹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
那兒端陽,
處處端陽處處祥
(五)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五,是端陽;
粽葉香,裹五糧;剝個粽子沾上糖;
幸福生活萬年長。
(六)
五月五,是端陽;龍船雙雙鬧長江;
兩邊坐著劃船手;中間坐著打鼓郎;
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咚鏘。
五月初五是端午,家家戶戶包粽子,門窗插起艾條草,胳膊系上百鎖子。
五月端午吃軟米,飯香棗甜喜心中,辨好艾草掛門臉,過夏經秋熏蚊蠅。
五月端午端粽子,九月重陽重鏡子,五月編下艾腰子,九月用來熏蚊子。
金鎖子、銀鎖子,不如戴個百鎖子。
初
壹,不戴柳,死嘍變成大黃狗!
初
二,不戴艾,死嘍變成老太太!
初
三,不戴百鎖,死嘍變成黑騾!
打莖(粽)葉、筏莖(粽)的,單五(端午)清晨等不得!
墜荷包、穿火蒜,端著蒸米滿街轉!
點雄黃、喝黃酒,掂上敬(粽子)的到處走!
端午 童謠 詩歌
端 午唐 李隆基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群公***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端 午唐 文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嶽州端午日送人遊郴連唐 徐夤五月巴陵值積陰,送君千裏客於郴。
北風吹雨黃梅落,西日過湖青草深。競渡岸傍人掛錦,采芳城上女遺簪。
九嶷雲闊蒼梧暗,與說重華舊德音。同州端午唐 殷堯藩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端 午 日唐 殷堯藩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鬢絲日日添頭白,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端午日賜衣唐 杜甫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禦衣之上都唐 杜甫肅宗昔在靈武城,指揮猛將收鹹京。
公泣血灑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逆胡冥寞隨煙燼,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圖畫鴻雁行,紫極出入黃金印。尚書勛業超千古,雄鎮荊州繼吾祖。
裁縫雲霧成禦衣,拜跪題封向端午。向卿將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說老翁,漂零已是滄浪客。端午日恩賜百索唐 竇叔向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龍見,恩深犬馬知。餘生倘可續,終冀答明時。
端午日伏蒙內侍賜晨服唐 楊巨源彩縷纖仍麗,淩風卷復開。方應五日至,應自九天來。
在笥清光發,當軒暑氣回。遙知及時節,刀尺火雲催。
《競渡詩》唐代 盧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淩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喊,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宋 黃庭堅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五月五日》北宋 梅堯臣屈氏已沈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北宋 張耒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端 午宋 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薰風自南至。試為問大鈞,舉杯三酹地。
田文當日生,屈原當日死。生為薛城君,死作汨羅鬼。
高堂狐兔遊,雍門發悲涕。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耳。
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榮,但知死者貴。勿謂死可憎,勿謂生可喜。
萬物皆有盡,不滅唯天理。百年如壹日,壹日或千歲。
秋風汾水辭,春暮蘭亭記。莫作留連悲,高歌舞槐翠。
端午即事宋 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贈我壹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裏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端午初度宋 文天祥死所初何怨,生朝只自知。頗懷常杕意,忍誦蓼莪詩。
浮世百年夢,高人千載期。楚囚壹杯水,勝似九霞戶。
向來松下鶴,今日傍誰門。夢見瑤池沸,愁看玉壘昏。
所思多死所,焉用獨生存。可惜菖蒲老,風煙滿故園。
端午感興宋 文天祥流棹西來恨未銷,魚龍寂寞暗風潮。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
端午感興宋 文天祥千金鑄鏡百神愁,功與當年禹服侔。荊棘故宮魑魅走,空餘揚子水東流。
端午感興宋 文天祥當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汨羅。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和中甫端午韻不依次宋 文天祥黃茅古道外,羸馬發南州。有客嗤齊魯,何人念楚囚。
歲年付流水,風雨滿滄洲。手把菖莆看,黑頭非所求。
《浣溪沙》宋代 蘇軾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壹千年。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宋 蘇軾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澤浮雲天。深沈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端午遊真如遲適遠従子由在酒局宋 蘇軾壹與子由別,卻數七端午。
身隨彩絲系,心與昌歜苦。今年匹馬來,佳節日夜數。
兒童喜我至,典衣具雞黍。水餅既懷鄉,飯筒仍湣楚。
謂言必壹醉,快作西川語。寧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
獨攜三子出,古剎訪禪祖。高談付梁羅,(梁、羅,遲、適小名)。
詩律到阿虎。歸來壹調笑,慰此長齟齬。
少年遊 端午贈黃守徐君猷宋 蘇軾銀塘朱檻曲塵波。圓綠卷新荷。
蘭條薦浴,菖花釀酒,天氣尚清和。好將沈醉酬佳節,十分酒、壹分歌。
獄草煙深,訟庭人悄,無吝宴遊過。到官病倦未嘗會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宋 蘇軾我生亦何須,壹飽萬想滅。
胡為設方丈,養此膚寸舌。爾來又衰病,過午食輒噎。
繆為淮海帥,每愧廚傳缺。爨無欲清人,奉使免內熱。
空煩赤泥印,遠致紫玉玦。為君伐羔豚,歌舞菇黍節。
禪窗麗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潔。
金釵候湯眼,魚蟹亦應訣。遂令色香味,壹日備三絕。
報君不虛授,知我非輕啜。《齊天樂》宋代 楊無咎疏疏數點黃梅雨。
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
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
撲。
描寫家鄉端午習俗的片段300字(表現出對家鄉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初壹吃糕; 初二吃粽子; 初三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壹天. 唱著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麽壹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壹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壹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壹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鐘,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壹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只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壹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余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壹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壹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壹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壹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致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壹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壹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壹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壹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端午節詩詞童謠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堯潘《端午日》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
——宋 歐陽修《魚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宋 蘇軾《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壹分歌。 ——宋 蘇軾《少年遊 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鬣。
佳人相見壹千年。 ——宋 蘇軾《浣溪沙 端午》下闋 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蘇軾《浣溪沙 端午》 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 ——宋 張耒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 ——宋 張耒《和端午》 粽團桃柳,盈門***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
——宋 秦觀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
難畫處,激起浪花,飛著湖間雪。 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
——宋 黃裳《喜遷鶯 端午泛湖》 朱顏老去,清風好在,未減佳辰歡聚。 趣臘酒深斟,菖蒲細糝,圍坐從兒女。
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閑對燕飛鷗舞。 ——宋 晁補之《永遇樂 端午》 高詠楚辭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 無人知此意。
歌罷滿簾風。 萬事壹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 試澆橋下水。
今夕到湘中。 ——宋 陳與義《臨江仙》 梅夏暗絲雨,春秋扇浪風。
香蘆結黍趁天中。 五日淒涼千古、與誰同? ——宋 萬俟詠《南歌子 端午》 條脫閑揎系五絲。
——宋 李清照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
——宋 楊無咎《齊天樂 端午》 淡妝濃抹,西湖人面兩奇絕。 菖蒲角黍家家節。
水戲魚龍,十裏畫簾揭。 淩波無限生塵襪,冰肌瑩徹香羅雪。
遊船且莫催歸楫,遮莫黃昏,天外有新月。 ——宋 趙長卿《醉落魄 重午》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宋 趙蕃,《端午三首》其二 紅藕絲,白藕絲,艾虎衫裁金縷衣。
釵頭雙荔枝。 鬢符兒,背符兒,“鬼”在心頭符怎知? 相思十二時。
——宋 李石《長相思 重午》 醉看葵柳懷舊事,饞思櫻筍夢吾廬。 向時癡絕今愁絕,自讀《離騷》些老夫。
——宋 高箸《重午懷舊》 亦有魚龍戲舞,艷晴川,綺羅歌鼓。 鄉情節意;尊前同是,天涯羈旅。
漲綠池塘,翠陰庭院,歸期無據。 問明年此夜,壹眉新月,照人何處? ——宋 盧祖臯《小龍吟 淮西重午》下闋 深院榴花吐。
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 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
早已有,遊人觀渡。 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誌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糈。
誰言騷魂千載後,波底垂涎角黍? 又說是蛟饞龍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
聊壹笑,吊千古。 ——宋 劉克莊《賀新郎 端午》 餐菊飲朝露,平生不啜 。
與龍爭角黍,無乃謗湘累。 ——宋 劉克莊《乙卯端午》其壹 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沈魄。
——宋 吳文英《澡蘭香 淮安重午》 幽歡壹夢成炊黍,知綠暗,汀菇幾度。 竹西歌斷芳塵去,寬盡經年臂縷。
梅黃後,林梢更雨。 小池面,啼紅怨暮。
當時明月重生處,樓上宮眉在否? ——宋 吳文英《杏花天 重午》 鬥輕橈,鬥輕橈,雪中花卷棹聲搖。 天與玻璃三萬頃,盡叫看得幾吳舫。
看龍舟,看龍舟,兩堤未鬥水悠悠。 壹片笙歌催鬧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棹如飛,棹如飛,水中萬鼓起潛螭。 最是玉蓮堂上好,躍來奪錦看吳兒。
——宋 黃公紹《瀟湘神 端午競渡棹歌》十首錄三 當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汩羅。 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流棹西來恨未消,魚龍寂寞暗風潮。
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 ——宋 文天祥《端午感興》三首錄二 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爾。
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 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榮,但是死者貴。 ——宋 文天祥《端午》 畫船縱橫湖水濱,彩絲角黍鬥時新。
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幾人? ——宋 胡仲弓《端午》 端午節詩詞選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節令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