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沈周
廬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裏之盤距。
岌乎二千三百丈之,謂即敷淺原。
培何敢爭其雄?西來天塹濯其足,雲霞旦夕吞吐乎其胸。
回崖沓嶂鬼手擘,澗道千丈開鴻。
瀑流淙淙瀉不極,雷霆殷地聞者耳欲聾。
時有落葉於其間,直下彭蠡流霜虹。
金膏水碧不可覓,石林幽黑號綠熊。
其陽諸峰五老人,或疑緯星之精隳自空。
陳夫子,今仲弓,世家廬之下,有元劂祖遷江東。
尚知廬靈有默契,不遠千裏釧於公。
公亦西望懷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雲松。
昔聞紫陽祀六老,不妨添公相與成七翁。
我常遊公門,仰公彌高廬。
不崇丘園肥遁七十淫,著作白發如秋蓬。
文能合墳詩合雅。
自得樂地於其中。
榮名利祿雲過眼,上不作書自薦,下不公相通。
公乎!浩蕩在物表,黃鵠高舉淩天風。
《廬山》
[明]唐寅
匡廬山高高幾重,山雨山?濃復濃。
燒丹未住屏風叠,騎驢來看香爐峰。
江上烏帽誰渡水,巖際白衣人采松。
古句磨崖留歲月,讀之漫滅為修容。
《登廬山》
[明]唐寅
匡廬山高高幾重,山雨山煙濃復濃。
移家欲往屏風疊,騎驢來看香爐峰。
江上烏帽誰涉水,巖際白衣人采松。
古句摩崖留歲月,讀之漫滅為修容。
《廬山歌》
[明]解縉
昔年拄玉杖,去看廬山峰。
遠山如遊龍,半入青天中。
四顧無人獨青秀,五老與我同舂容。
手弄石上琴,目送天邊鴻。
二儀自高下,吳楚分西東。
洪濤巨浪拍崖下,波光上與銀河通。
吸澗玄猿弄晴影,長松舞鶴號天風。
天風吹我不能立,便欲起把十二青芙蓉。
弱流萬裏可飛越,因之獻納蓬萊宮。
羲娥倏忽遂成晚,往往夢裏尋仙蹤。
如今不知何人采此景,樹下壹老與我襟裾同。
披圖題詩要相贈,氣騰香露秋。
子歸煩語謝五老,幾時白酒再熟來相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