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寫壹首關於落葉的詩句

寫壹首關於落葉的詩句

1.關於落葉的詩句

1、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出自唐代馬戴的《灞上秋居》

譯文:面對他鄉樹木落葉紛紛,寒夜的孤燈獨照我壹人。

2、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出自唐代李白的《三五七言 / 秋風詞》

譯文:風中的落葉時聚時散,寒鴉本已棲息,又被明月驚起。

3、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出自唐代李商隱的《北青蘿》

譯文:滿地落葉,僧人何在?遍山寒雲,山路要走多久?

4、《落葉》

唐代:王建

陳綠向參差,初紅已重疊。

中庭初掃地,繞樹三兩葉。

譯文:落葉參差不齊排列,微紅葉子層層相積。庭院中才開始打掃,零散落葉環繞大樹。

5、《落葉》

唐代:孔紹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譯文:秋氣早來,樹葉飄落,令人心驚;雕零之情就如同這遠客的遭遇。樹葉翻飛仿佛不願落地;還在訴說著不忍離開這片森林。

2.幫我寫壹首關於“落葉”的傷感詩歌

無情的風冰冷的雨打濕了我的衣裳吹黃了我的面龐直到我周身涼透顫驚驚離別爹娘漫無目的飄飄蕩蕩大地茫茫何處是我落腳的地方問蒼天詢父母我有天大的冤枉壹年辛勞半載憂傷誰知我內心的仿徨曾記得毒辣的太陽灼傷我嬌嫩的肌膚該死的蟲蟲撕咬的我遍體鱗傷我始終堅持忍受無數次雨打風霜為我曾經的理想戰好最後壹班崗誰曾想花兒得到人們贊美果實甜的不負眾望只有我孤苦無依立在遠遠的枝條上默默地啜泣直到人老珠黃失去了往日的碧綠濃妝依依不舍滿目淒涼暮然間回首母親慈祥的目光正向我凝望:擦掉眼淚不要哀傷化作泥土會創造更大的輝煌不久的將來妳有更廣闊的戰場。

3.描述落葉的詩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

燎栗:淒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漢·劉徹《秋風辭》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三國魏·曹丕《燕歌行》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櫚庭:櫚巷庭院。晉·陶淵明《酬劉柴桑》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亭臯木葉下,隴首秋雲飛亭臯:水邊平地。木葉:樹葉。

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南朝梁·柳渾《搗衣詩》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樹葉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

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範雲《別詩》樹樹秋聲,山山寒色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誌銘》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長天壹色騖:鳥名,野鴨。

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壹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壹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唐·宋之問《始安秋日》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潺湲:流水聲。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

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壹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壹片深秋景色。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唐·杜甫《月》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返照:晚照,夕照。

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萬葉秋聲裏,千家落照時落照:夕陽西下。唐·錢起《題蘇公林亭》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綠蕪:綠草。

合:長滿。意謂雨後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後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壹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唐·劉禹錫《秋詞二首》多少綠荷相倚恨,壹時回首背西風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雲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淒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壹夜綠荷霜剪破,賺他秋雨不成珠飛霜使荷葉破碎,秋雨落在破葉上再也無法形成水珠了。唐·來鵠《偶題二首》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菡萏:荷花的別稱。

南唐·李璟《浣溪沙》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宋·範仲淹《蘇幕遮》蕭蕭遠樹流林外,壹半秋山帶夕陽宋·寇準《書河上亭壁》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是處:到處。

紅衰翠減:花謝葉落。苒苒:漸漸。

物華:美好的景物。宋·柳永《八聲甘州》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斷虹:殘余的彩虹。

霽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長眉。

宋·黃庭堅《念奴嬌》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小軒;有窗檻的小室。宋·秦觀《秋日》綠荷多少夕陽中。

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阿誰;何人。背西風:背向秋風。

指荷葉被秋風吹得葉梗都彎了。宋·秦觀《虞美人》落時西風時候,人***青山都瘦宋·辛棄疾《昭君怨》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宋·辛棄疾《滿江紅·遊南巖和範廓之韻》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可人:合人意。紅蕖(音同“渠”):荷花。

卻:開盡。最小錢:新出荷葉才象小銅錢那麽大。

宋·楊萬裏《秋涼晚步》。

4.描寫落葉的古詩詞有哪些

描寫落葉的古詩詞如下:

1、水龍吟·落葉

宋代:王沂孫

曉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國淒涼早。蕭蕭漸積,紛紛猶墜,門荒徑悄。渭水風生,洞庭波起,幾番秋杪。想重涯半沒,千峰盡出,山中路、無人到。

前度題紅杳杳。溯宮溝、暗流空繞。啼螀未歇,飛鴻欲過,此時懷抱。亂影翻窗,碎聲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廬甚處,只應今夜,滿庭誰掃。

譯文:

早上的霜露剛剛附著在青綠的樹林上,視野中故國也早是壹片淒涼之景。地上的落葉漸漸積累,樹上的葉子也紛紛欲墜落,門前荒蕪,路徑悄悄。渭水秋風起,洞庭湖波湧,幾次暮秋了。想來重重疊疊的山上已經落滿樹葉,千峰盡是萬木雕零之景,山上的路,沒有人可以到。從前題紅之事已不再見,順著官溝而上,暗流空繞。蟬啼叫還沒有停歇,鴻雁欲過,此時的懷抱是悲傷的。樹葉雜亂地落於窗前,落葉掉落在臺階上發出聲音,多少愁苦之人。望我家在何處。只是今夜,滿庭的落葉誰來掃。

2、落葉

唐代:孔紹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譯文:

秋氣早來,樹葉飄落,令人心驚;雕零之情就如同這遠客的遭遇。樹葉翻飛仿佛不願落地;還在訴說著不忍離開這片森林。

3、三五七言 / 秋風詞

唐代: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譯文:

秋風淩清,秋月明朗。風中的落葉時聚時散,寒鴉本已棲息,又被明月驚起。朋友盼著相見,卻不知在何日,這個時節,這樣的夜晚,相思夢難成。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永遠的相思永遠的回憶,短暫的相思卻也無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牽絆,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

4、登高

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悲對秋景感慨萬裏漂泊常年為客,壹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5、己亥雜詩·其五

清代: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壹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壹般。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壹代的作用。

6、灞上秋居

唐代: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譯文:

灞原上的秋風細雨初定,傍晚看見雁群南去不停。面對他鄉樹木落葉紛紛,寒夜的孤燈獨照我壹人。空園裏白露頻頻地下滴,單門獨戶只與野僧為鄰。寄臥荒涼郊居為時已久,何時才能為國致力獻身?

古人為何愛寫關於落葉的古詩?

因為落葉是秋天,給人的感覺就是悲涼的,為整首詩奠定悲涼的思念的基調,把常年在外習慣的人思念寫出來了.落葉飄落就像是流浪在外的人壹樣,沒有歸宿,到處漂泊。

5.求寫落葉的古詩 壹首悲傷的 形容落葉景色蕭條的 另壹首相反的 贊美落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賈島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 贊美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劉徹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司空曙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歐陽修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白居易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

僧不解數甲子,壹葉落知天下秋。 唐子西語錄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韋應物·五言)

今朝君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壹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