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贊美桃花的文言文

贊美桃花的文言文

1. 有幾句古文,描寫桃花的,是什麽

擬行路難 鮑照

中庭五株桃,

壹株先作花。

陽春夭冶二三月,

從風簸蕩落西家。

西家思婦見悲惋,

零淚沾衣撫心嘆,

初我送君出戶時,

何言淹留節回換。

床席生塵明鏡垢,

纖腰瘦削發蓬亂。

人生不得長稱意,

惆悵徙倚至夜半。

夭桃晨暮發,春鶯旦夕喧。……《懷園引》謝莊

春巷夭桃吐絳英,春衣初試薄羅輕。……《浣溪沙》朱淑真

深杏夭桃,端的為誰零落。……《月華清》朱淑真

2. 小古文《桃花》的原文

《桃花》唐代吳融

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

何當結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

這是唐代詩人吳融的力作。可以說,在古代詠桃花的詩歌中,本篇是筆力最重,設色最濃艷,立意最積極的壹首。

譯文:

桃花在漸暖的春色裏先於百花綻放,誰能忍住不去看那明媚美麗的顏色?

可惜初春的狂風地吹過以後,那美麗的花瓣卻只化成片片血紅的顏色點綴在青苔之上。

這是唐代詩人吳融的力作。可以說,在古代詠桃花的詩歌中,本篇是筆力最重,設色最濃艷,立意最積極的壹首。

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描寫桃花綻開時繁盛嬌艷的景象,以誇張和比喻的手法贊美盛開的桃花給春天增添了融融暖意。“灼”字頗見功力,將整個畫面沸騰起來。

何當結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通過自問自答,熱情地謳歌大自然,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這首詩充滿了熱情和 *** ,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機,領略到大自然的無限創造力,令人振奮,催人奮進。

吳融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於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後期,壹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

他死後三年,曾經盛極壹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壹。

擴展資料:

首句寫桃花的繁盛嬌艷——滿樹的桃花。爛漫紅艷,如嫵媚女子,矯美無比。

“滿樹”就樹花之“滿”,寫桃花之繁;“爛漫”從桃開之狀,寫桃花之盛。“紅”寫桃花之色;由於有“滿樹”、“爛漫”作鋪墊,這“紅”的色彩,就顯得濃郁而熱烈。

但是,如果僅是這樣描寫,這仍然是壹般的句子;有了“如嬌”的比喻,首句才顯得生動而富有神味——“紅'就不僅給人濃郁熱烈的感覺,而且帶有嫵媚動人的嬌美。

“萬枝丹彩灼春融”——千枝萬樹的桃花,紅艷如火,仿佛杷春天都燒融了。次句仍寫桃花的繁盛艷麗,詩意卻推進壹層,筆力也較首句更重。

首句僅就壹樹桃花著筆,次句則由壹株而擴展到千枝萬樹,那千枝萬樹的桃花,就像壹片燃燒著的熾烈的火海。

映紅了碧草、青山、溪流……春天的萬物,仿佛都為它熾烈而嬌艷的色彩所融化。“灼”字、“融”字,筆極重而意極新,生動形象地寫出桃花在萬紫千紅的春天中所占的特殊地位。以上兩句正而寫桃花,實中有虛。

“何當結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怎能讓它千年長在,年年開花結果,以此來顯示人間自然界的工巧?“何當”壹語,將對桃花的正面描寫壹筆宕開,引出詩人的願望。

三、四句有兩層意思:壹是希望桃花不僅能裝點春色,供人觀賞,還能結成果實,給人享用;二是希望桃樹長生不死,世世代代開花結果,造福人類。兩句從虛處落墨,從桃花本身去想象,立意又在桃花之外,使主題進壹步深化。

資料鏈接:桃花 (吳融的詩《桃花》)

3. 關於桃花的古詩文 成語

人面桃花(亦作桃花人面)--除可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外,也被用來形容景色依舊,而人事已非的感傷。

桃花薄命--比喻女子命運坎坷、淪落風塵或早死。

桃花源--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

流水桃花--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愛情。

桃弧棘矢--桃木做的弓,棘枝做的箭,古人認為可辟邪。

桃紅柳綠--桃花嫣紅,柳枝碧綠。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鮮艷的春景。

桃花潭水--比喻友情深厚。

桃僵李代--原比喻兄弟友愛相助,後轉用為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同“李代桃僵”。

桃來李答--比喻互相酬贈。

桃李遍天下--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滿天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壹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

桃李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省語。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桃李春風--比喻學生受到良師的諄諄教誨。

桃李精神--形容妖艷嬌媚的神態。

桃李門墻--指生徒眾多的師門。

桃李爭妍--桃花李花競相開放。形容春光艷麗。

桃李之教--指老師的教誨。

桃李之饋--原指互贈禮品,後引申指送禮,賄賂。

桃蹊柳陌--指春景艷麗的地方。亦作“桃蹊柳曲”。

桃腮粉臉--形容女子粉紅色的面頰。

桃腮柳眼--形容初開的桃花和新綠的柳葉嫵媚多姿。

桃羞杏讓--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讓。形容女子比花還要艷麗動人。

桃夭李艷--桃李盛開。泛指春日美景。

桃夭柳媚--形容女子年青貌美。

桃之夭夭--喻事物的繁榮興盛。亦形容逃跑。桃,諧音“逃”。有時含詼諧義。

4. 有關贊美桃花的詩句

1.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誌和《漁歌子》)2.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張旭《桃花溪》)3.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王維《田園》)4.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5.桃花細逐楊花落, 黃鳥時兼白鳥飛。 (杜甫《曲江對酒》)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桃花細逐楊花落, 黃鳥時兼白鳥飛。 (杜甫《曲江對酒》)草色青青柳色黃, 桃花歷亂李花香。

(賈至《春思》)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誌和《漁歌子》)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張旭《桃花溪》)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

(王維《田園》)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山中問答》)凡桃俗李爭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明·王冕《題墨梅圖》)呵呵。

5. 文言文閱讀題目《桃花源詩》中“相命肆農耕.於何勞智慧”(1)這節詩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余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誌,四時自成歲.怡然有余樂,於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壹朝敞神界.諄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 陶淵明寫桃花源,用了散文與詩兩種文體.《桃花源記》主要是描寫漁人出入桃花源的經過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見所聞;《桃花源詩》是以詩人的口吻講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寧.《桃花源詩》內容豐富,對於我們了解陶淵明描寫桃花源的意圖和生活理想很有幫助,值得與《桃花源記》參照閱讀.現將《桃花源詩》轉錄如下: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高山,伊人亦雲逝.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曰入所從憩.桑竹垂余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荒路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草茶識節和,木衰知風厲.雖無紀歷誌,四時自成歲.怡然有余樂,於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壹朝敝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 第壹段,敘述、說明桃花源中人的來歷,跟《桃花源記》中所記“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意思大體相同.但詩中具體列出黃(夏黃公)、綺(綺裏季)避秦時亂到高山的實例,來暗示桃花源中人與這些古代賢者誌趣壹致,或者說,正是那些賢者帶他們到桃花源的. 第二段,介紹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先寫桃花源裏人參加勞動,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相命肆家耕”,是說相互招呼,努力耕作.“秋熟靡王稅”,是說到了秋收時,勞動果實歸勞動者所有,用不著向官府繳納賦稅,說明沒有封建剝削和壓迫.接著寫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仍然保持著古代的禮儀,衣裳也是古代的式樣.孩子們縱情地歌唱,老人們自由自在地遊樂.最後寫那裏的壹切都是順應自然,怡然自得.隨著季節的自然變化調節生活和勞作,所以連歷法也用不著,更不用竭盡思慮、費心勞神了. 第三段,詩人發表議論和感慨.“奇蹤隱五百”,是說從秦到晉,桃花源中人隱居了五百年(概數,實際是約六百年).“壹朝敝神界”是說桃花源被漁人發現,泄露了這個神仙般的世界的秘密.“旋復還幽蔽”,是說桃花源剛敞開又立即與外界隔絕,也就是《桃花源記》中所說的“遂迷,不復得路”.人們讀到這裏,往往會想,既然漁人離開桃花源時已“處處誌之”,那麽,怎麽會再也找不著呢?如果細讀《桃花源詩》就會發現詩人對這個問題是已經作了回答的,那就是“淳薄既異源”,意思是說,世俗生活的淺薄與桃花源中民風的淳樸,是格格不入,絕然不同的.試想,如果真在那麽壹個桃花源,而它又果真給劉子驥他們找到了,那麽,它還能獨立存在嗎?東晉末期,戰亂頻繁,徭役繁重,人民逃亡.詩人把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寫得那麽安寧、和諧,這正是對黑暗現實的壹種否定.千余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對桃花源的有無進行過探討.有人說,避亂逃難時,確實有許多人跑到深山野林,窮鄉僻壤去過理想的生活.但能不能據此而把這個理想與桃花源等同起來呢?顯然不能,因為桃花源中的生活情景是被詩人理想化了的.“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意思是世上的壹般人“遊方士”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塵囂外”(桃花源)的生活情景的.“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這是詩人抒發自己的感情,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意思是希望能駕起輕風,騰飛而起,去追求那些與自己誌趣相投的人們(其中顯然包括詩的開頭所說的古代賢者和桃花源中人). 據蕭統《陶淵明傳》記載:“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壹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無弦琴是彈奏不出聲音的,撥弄它是為了“寄其意”,描寫壹個美好的世外桃源,雖然超塵脫俗,無法實現,卻也正是為了“寄其意”. 從以上簡單的分析來看,《桃花源詩》在有些方面確比《桃花源記》寫得更為具體、詳細.《桃花源記》局限於寫漁人的所見所聞,漁人在桃花源逗留時間不長,見聞有限.而《桃花源詩》顯得更為靈活自由,也便於詩人直接抒寫自己的情懷,因此我們讀《桃花源記》不可不讀《桃花源詩》. 需要說明的是有人認為《桃花源詩》贊美“古法”,不要“智慧”是壹種消極、倒退的表現.這其實是沒有真正領會詩人寫作的本意.所謂“古法”,雖是壹種寄托,表示向往古代社會的淳樸,而並非是要開歷史的倒車;所謂“於何勞智慧”實際是對世俗生活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表示憎惡與否定.正如前人所指出的,陶淵明是壹個“有誌天下”“欲為為而不能為”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報負而無法實現,這才是他的思想本質,我們讀他的作品,壹定要註意把握這壹點. 譯文 秦始皇暴政,打亂了天下的綱紀,賢人便紛紛避世隱居,黃綺等人於秦末避亂隱居商山.桃花源裏的人也隱居避世.進入桃花源的蹤跡逐漸湮沒,如桃花源之路於是荒蕪廢棄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勵督促致力農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樹竹林垂下濃蔭。

6. 小古文《桃花》的原文

《桃花》唐代吳融 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

何當結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 這是唐代詩人吳融的力作。可以說,在古代詠桃花的詩歌中,本篇是筆力最重,設色最濃艷,立意最積極的壹首。

譯文: 桃花在漸暖的春色裏先於百花綻放,誰能忍住不去看那明媚美麗的顏色? 可惜初春的狂風地吹過以後,那美麗的花瓣卻只化成片片血紅的顏色點綴在青苔之上。 這是唐代詩人吳融的力作。

可以說,在古代詠桃花的詩歌中,本篇是筆力最重,設色最濃艷,立意最積極的壹首。 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

描寫桃花綻開時繁盛嬌艷的景象,以誇張和比喻的手法贊美盛開的桃花給春天增添了融融暖意。“灼”字頗見功力,將整個畫面沸騰起來。

何當結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通過自問自答,熱情地謳歌大自然,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這首詩充滿了熱情和 *** ,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機,領略到大自然的無限創造力,令人振奮,催人奮進。 吳融生於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於唐昭宗天復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

他生當晚唐後期,壹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 他死後三年,曾經盛極壹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壹。

擴展資料:

首句寫桃花的繁盛嬌艷——滿樹的桃花。爛漫紅艷,如嫵媚女子,矯美無比。

“滿樹”就樹花之“滿”,寫桃花之繁;“爛漫”從桃開之狀,寫桃花之盛。“紅”寫桃花之色;由於有“滿樹”、“爛漫”作鋪墊,這“紅”的色彩,就顯得濃郁而熱烈。

但是,如果僅是這樣描寫,這仍然是壹般的句子;有了“如嬌”的比喻,首句才顯得生動而富有神味——“紅'就不僅給人濃郁熱烈的感覺,而且帶有嫵媚動人的嬌美。 “萬枝丹彩灼春融”——千枝萬樹的桃花,紅艷如火,仿佛杷春天都燒融了。

次句仍寫桃花的繁盛艷麗,詩意卻推進壹層,筆力也較首句更重。 首句僅就壹樹桃花著筆,次句則由壹株而擴展到千枝萬樹,那千枝萬樹的桃花,就像壹片燃燒著的熾烈的火海。

映紅了碧草、青山、溪流……春天的萬物,仿佛都為它熾烈而嬌艷的色彩所融化。“灼”字、“融”字,筆極重而意極新,生動形象地寫出桃花在萬紫千紅的春天中所占的特殊地位。

以上兩句正而寫桃花,實中有虛。 “何當結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怎能讓它千年長在,年年開花結果,以此來顯示人間自然界的工巧?“何當”壹語,將對桃花的正面描寫壹筆宕開,引出詩人的願望。

三、四句有兩層意思:壹是希望桃花不僅能裝點春色,供人觀賞,還能結成果實,給人享用;二是希望桃樹長生不死,世世代代開花結果,造福人類。兩句從虛處落墨,從桃花本身去想象,立意又在桃花之外,使主題進壹步深化。

資料鏈接:桃花 (吳融的詩《桃花》)。

7. 贊美桃花的詩句

描寫贊美桃花的著名詩句歷代詩詞中,題詠桃花的傳世佳句多不勝數,如:“桃之夭妖,灼灼其華(《詩經周南桃夭》);”“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王維《輞川別業》); “桃花壹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映淺紅”(韓愈《題百葉桃花》);“鴨頭春水濃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臉”(蘇軾《送別詩》);“桃花亂落如紅雨”(李賀《將進酒》);“小桃花初破兩三花,深淺散余霞”(李彌遜《訴衷情》)……桃花令桃花簾外春意暖, 桃花簾內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人, 人與桃花隔不遠.桃花庵歌 唐寅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裏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後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壹在平地壹在天;若將貧 *** 車馬,他得驅使我得閑.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 ***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王維的田園樂七首之六的意境: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①看來遍是桃花水,不知仙源何處尋. 王維②非鬼亦非仙,壹曲桃花水. 辛棄疾③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氣春 白居易④春岸桃花水,雲帆楓樹林. 杜甫⑤羊角風頭急,桃花水色渾 白居易桃花簾外開依舊, 簾中人比桃花秀.花解憐人弄清柔, 隔簾折枝風吹透.風透湘簾花滿庭, 庭前春色自多情.閑苔院落門空掩, 斜日欄桿人自憑.憑欄人向東風倚, 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落葉亂紛紛, 花綻新紅葉凝碧.胭脂鮮艷何相類, 花之顏色人之媚.若將人面比桃花, 面自桃紅花自美.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崔護:《題城南莊》七絕戀·桃武陵故裏愫情懷,系念桃花入夢來.五彩繽紛今勝昔,晉時仙境可登臺腸斷春江欲盡頭,杖立徐步立芳洲.癲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絕句漫興》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何當結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唐.吳融:《桃花》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樹香梢幾樹花.只恐東風能作惡,亂紅如雨墜窗紗.——宋.劉敞:《桃花》二月春歸風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壹朵鮮.——清.袁枚:《題桃樹》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珍瓏.應知吏侍歸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唐 韓愈《題百葉桃花》江上人家桃樹枝,春寒細雨出疏籬.影遭碧水潛勾引,風妒紅花卻倒吹.唐 杜甫《風雨看舟前落花絕句》千葉桃花勝百花,孤榮春軟駐年華.若教避俗秦人見,知向河源舊侶誇.唐 楊憑《千葉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桃花細逐楊花落, 黃鳥時兼白鳥飛. (杜甫《曲江對酒》)草色青青柳色黃, 桃花歷亂李花香. (賈至《春思》)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誌和《漁歌子》)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張旭《桃花溪》)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王維《田園》)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山中問答》)凡桃俗李爭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明·王冕《題墨梅圖》)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可惜狂風吹落後,殷紅片片點莓苔.唐 周樸《桃花》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壹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宋 謝枋得《慶全庵桃花》桃源只在鏡湖中,影落清波十裏紅.自別西川海棠後,初將爛醉答春風.宋 陸遊《泛舟觀桃花》桃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沒. 搖 *** 蘿枝,半搖青天月.唐 李白《憶秋浦桃花舊遊》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唐 元稹《桃花》風暖仙源裏,春和水國中.流鶯應見落,舞蝶未知空.唐 齊己《桃花》爭花不待葉,密綴欲無條.傍沼人窺鑒,驚魚水濺橋.宋 蘇軾《桃花》 詠桃南北朝 沈約風來吹葉動,風去畏花傷.紅英已照灼,況復含日光.歌童暗理曲,遊女夜縫裳.詎減當春淚,能斷思人腸. 桃花行清 曹雪芹桃花簾外東風軟,桃花簾內晨妝懶: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東風有意揭簾櫳,花欲窺人簾不卷.桃花簾外開仍舊,簾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憐人花也愁,隔簾消息風吹透.風透湘簾花滿庭,庭前春色倍傷情:閑苔院落門空掩,斜日欄桿人自憑.憑欄人向東風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葉亂紛紛,花綻新紅葉凝碧.霧裹煙封壹萬株,烘樓照壁紅模糊.天機燒破鴛鴦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進水來,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鮮艷何相類,花之顏色人之淚.若將人淚比桃花,淚自長流花自媚;淚眼觀花淚易幹,淚幹春盡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飛人倦易黃昏;壹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 詠初桃南北朝 蕭綱初桃麗新采,照地吐其芳.枝間留新燕,葉裏發輕香.飛花入露井,交幹拂華堂.若映窗前柳,懸疑紅粉裝. 四月九日幽谷見緋桃盛開宋 歐陽修經年種花滿幽谷,花開不暇把壹卮.人生此事尚難必,況欲功名書鼎彜.深紅淺紫看雖好,顏色不耐東風吹.緋桃壹樹獨後發,意若待我留芳菲清香嫩蕊含不吐,日日怪我來何遲.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