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武俠作品中,差不多都宣揚善惡因果報應,帶有濃厚的封建迷信思想.
其二,武俠小說中宣揚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復仇,帶有野蠻與殘忍味道.比如教材中節選的那壹部分,阿紫被丁春秋弄瞎了眼,聽到蕭峰來了,便高喊:“妳快挖了丁老賊的眼珠出來!”如此報復心態,對價值觀尚在形成的中學生而言,會引起什麽反應?
其三,與現代法制格格不入。法制社會的正義更多地體現在司法之中,金大俠的“中國人最需要俠義精神”,其實是把個人俠義泛化為社會正義,而個人在當今社會是沒有權利去處置另外壹個人的生命或健康的。現代社會,正義的訴求離不開居中的裁判,只有國家機關才有對個制裁的權利。
另外,之所以說個人俠義之舉要不得,應該由相應的國家司法機關彰顯正義,還因為法的另外壹個價值:程序.如果沒有正當的程序,僅憑個人好惡就宣揚是非,象洪七公大言不慚:"我壹身殺了兩百多個人,但他們都是大奸大惡之徒",如此個人主觀判斷,斷然處置他人生命的思想,看不到社會機制的作用,恰恰是對正義的諷刺,只能帶來社會的混亂。
我的看法是,中學語文教材還是要選名家名篇,至於通俗文學,在老師的指導下作為課外讀物更好壹些.
最後說明:我認為"不宜"並不否認金大俠小說的美學和藝術上的價值.
對於武俠小說入選讀本壹事,老師們基本上持有兩種觀點:贊同與謹慎。
貴陽市第二中學高二(2)班李老師:看到讀本裏面的金庸小說,並沒有太多的意外和想法,“語文本身就講究包容”,實際上即使高中教材不收錄這些篇目,很多學生在課外也都讀過了。不過,正式收錄在《高中語文讀本》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效果肯定是不壹樣的。我以前就在班上搞過金庸作品賞析,對學生加以正面引導,從文學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啟發學生,引導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讓學生感受武俠小說的俠義精神。我認為在《讀本》中選入文學藝術價值高的武俠精品小說,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高二年級的徐濤老師也認為:“武俠小說裏面包含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東西,作為壹種文學體裁讓學生加以了解很有必要,在課外閱讀上,與其‘堵’不如‘輸’,我不贊成真空似的學習。再說,金庸小說影響很廣,我當學生那陣也愛看,《天龍八部》進入高中語文課本是件好事,但老師壹定要正確加以引導,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和識別能力,文化多元化也可以讓學生全面發展,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和知識面。”
但壹部分教師對此態度則很謹慎,認為讀本雖然是輔助教材,但不能因為有金庸的作品入選,就認為這是鼓勵中學生閱讀武俠、言情小說的信號,武俠小說故事過於離奇,如果沈迷其中就會嚴重耽誤功課。
各種人的態度:
學生:喜歡與無所謂
談到金庸小說,學生們大多都很興奮。壹個學生說:“《天龍八部》我已看過好幾遍,但在課本中出現,確實感到有些新鮮,所以仍有興趣讀,看看有沒有刪節。”
貴陽二中高二(5)班的吳靜楠同學說:“我不覺得閱讀武俠小說會對我們身心健康有什麽不好的影響,古代社會舞刀弄槍和我們距離遙遠,江湖恩怨和打打殺殺畢竟只是小說中的情節,讀武俠小說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課余生活,也增加了我們的閱讀興趣。
高二(2)班的李傑同學說:“我們平時作業很多,沒時間看小說,現在在課本上就可以讀金庸小說實在是件很過癮的事。”
但也有學生表示,選不選武俠小說無所謂:“反正只有壹小段,看了有什麽用?而且是讀本裏面的,老師也不壹定教。”有學生直接地表示,“我從來不看《語文讀本》,壹方面裏面的東西不考,另壹方面裏面的很多小說沒有什麽吸引力。不過,今年看到《天龍八部》在讀本中出現,我倒是感覺很新奇。”
家長:寬容與擔憂
專家觀點:
成陽:中學教材中節選金庸的武俠作品是尊重青少年文化閱讀心理的表現。其實金庸的小說很多學生都已經看過,沒有必要諱莫如深,我認為,金庸的武俠小說很多青少年都喜歡看,而且作品本身也沒什麽不良的東西,既然大家都喜歡看,就拿出來讓大家大大方方研究鑒賞,這是尊重人們閱讀文化心理的表現。
張平(公務員):在課本中選入武俠小說,學生會不會被誤導呢?我本來就很擔心孩子看閑書耽誤功課,現在,課本中有了武俠小說,倒是給孩子多了壹條看閑書的理由。 (記者 鮮曉荻 俞瑩 郭甜)
壹直擔心著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新版的高中第四冊《語文讀本》,弄了個名為“神奇武俠”的單元,選收了兩篇武俠小說,其中壹篇來自《天龍八部》,講的是蕭峰到少林寺救阿紫,在山上力鬥丁春秋、慕容復、遊坦之三大高手壹節,說是充分展示了他的絕世武功和英雄氣概。
據說,4年前,為要不要將金庸作品選入初中教材,引發過激烈的爭論。結果,在壹片反對聲中,教育部明確表示,金庸的文章不會成為學生的必學教材;而人民教育出版社也表示,不會收入金庸的武俠小說。時至如今,《天龍八部》已出現在高中的《語文讀本》中了,這雖不是必學教材,但也是參閱教材。教材是要在觀念和語言方面,對學生產生引導和示範作用的,而且不免會有叫好之聲隨之鵲起。新聞見諸報端時,記者就說“高二學生驚喜”、“老師學生都很歡迎”……我卻為此而憂,並對“驚喜”、“都很歡迎”的描述心存疑竇。
金庸把武俠小說推到了極致,這可能是事實,不然,不會有那麽多的小說迷。但無論推到什麽樣的極致,武俠小說終究還是武俠小說。武者,練拳腳以打人也;俠者,挾義氣以行江湖也。前者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直到現在,小混混動不動就用拳腳解決問題,而且理直氣壯,膽氣十足,挖掘壹下文化因素,不難發現,他們的主要讀物,幾乎全是武俠小說;後者則與現代法治格格不入,稍有壹點法治意識的人都知道,縱然得理,也不能搞同態復仇,只要以拳還拳,以腳對腳,以流血來回報流血,就都脫不了野蠻與殘忍。但看教材節選的部分,阿紫被丁春秋弄瞎了眼,知是蕭峰來了,她就高喊:“妳快挖了丁老賊的眼珠出來”,更不用說還動不動就來個“亂刀分屍”。
遊俠自古就是害,司馬遷寫“遊俠列傳”時,雖然也贊賞了他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但沒忘引用韓非的壹句話,給遊俠壹個公正的評價:——“俠以武犯禁”,他們從來就不曾是社會的穩定因素。直到現在,那些聚眾鬥毆的流氓,無不以“任俠使氣”自許;而黑老大把持的黑社會,則肯定是俠氣能夠大行其道的地方。到了21世紀,崇尚法治,講究構建和諧社會,還張揚什麽“俠義精神”,真有點硬給僵屍餵還魂丹的味道。
我同意“武俠小說是成人童話”的說法,它應該是壹種“小兒不宜”的讀物,說破了天,它的價值也不過是成年人無聊時的消遣品。記者為了證明學生歡迎《天龍八部》進教材,說有個學生看了7遍《天龍八部》,再讀教材的節選,還是喜歡。喜歡可能不假,可這樣的喜歡,對壹個中學生來說,實在有些可怕:厚厚5冊的《天龍八部》,這位中學生得耗上多少時間看?看了7遍《天龍八部》,他能不看金庸的其它小說?煌煌36冊的金庸小說(三聯書店版),要是都看上7遍,他的中學真是可以不用讀了;可寫武俠小說的又何止金庸壹個?——迷上武俠小說而誤了學業的孩子不在少數,我親眼看過,有些家長因此而黯然以至泣下。從這個角度說,《天龍八部》入選教材,簡直是引狼入室。
開篇陳詞:
武俠小說該不該入選教材,先聽證壹下也不遲。至少,我這教過10年高中語文的人,就很不“歡迎”《天龍八部》入選高中教材。(作者:慕毅飛)
武俠小說思想境界不高,容易誤導青少年。
金庸把武俠小說推到了極致,這可能是事實,不然,不會有那麽多的小說迷。但無論推到什麽樣的極致,武俠小說終究還是武俠小說。武者,練拳腳以打人也;俠者,挾義氣以行江湖也。前者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直到現在,小混混動不動就用拳腳解決問題,而且理直氣壯,膽氣十足,挖掘壹下文化因素,不難發現,他們的主要讀物,幾乎全是武俠小說;後者則與現代法治格格不入,稍有壹點法治意識的人都知道,縱然得理,也不能搞同態復仇,只要以拳還拳,以腳對腳,以流血來回報流血,就都脫不了野蠻與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