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名句古詩如下:
1、賡歌聖人作,海內同休明。——李泌《奉和聖制重陽賜會聊示所懷》
2、重陽初啟節,無射正飛灰。——陰行先《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3、欲強登高無力去,籬邊黃菊為誰開。——《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陽日贈酒》
4、今日登高樽酒裏,不知能有菊花無。——《九日作》
5、出門復入門,兩腳但如舊。——杜甫《九日寄岑參》
6、西風潑眼山如畫,有黃花休恨無錢。——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7、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重陽席上賦》
8、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文森《九日》
9、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10、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徐燦《菩薩蠻·秋閨》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麽:
1、源於易經
《易經》中九之陽數相重是重陽節的起源之壹。九為最大陽數,九月初九雙九重疊,故曰重陽。古人觀念,"雙九"有壽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因此九月初九便有了重陽求壽活動。
2、源於祭天活動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至先秦之前,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際進行的祭天祭祖活動。至西漢時期,便完整形成在重陽日插茱萸、喝菊花酒和求壽的習俗。
3、源於祭火儀式
重陽節的原型之壹是古代江南大部分地區祭祀大火的儀式,而祭祀的對象是家居的火神。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祭火的習俗已逐漸消失。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壹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