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呂蒙正趕考時寫了什麽詩

呂蒙正趕考時寫了什麽詩

三次登上相位的呂蒙正。關於呂蒙正,正史記載已經很多,民間記錄也不少。民間廣為傳唱的壹本南戲《破窯記》講的就是呂蒙正、劉月娥的愛情故事。呂蒙正家道貧寒,有才學,被丞相千金劉月娥選中。丞相為逼迫呂蒙正求學,將他們夫妻趕至破窯安身。呂蒙正靠白馬寺趕齋充饑,不料卻被寺僧羞辱。呂蒙正題詩"十度邏齋九度空,叵耐閽黎飯後鐘”。

這當然是民間傳奇,不過也從壹個側面反映了呂蒙正的出身應該比較貧寒。這也是他會被嘲笑“瞌睡漢”的重要原因。當年呂蒙正趕考路上投宿在壹戶知縣之家,知縣讓呂蒙正作壹首詩,意圖是試試這位讀書人的深淺。呂蒙正大約是饑寒交迫,神思有點恍惚,憋了半天只念出了壹句詩:

挑盡寒燈夢不成。

不曾想,這位知縣家有壹個兒子,從來都是自恃才高,目中無人。他聽了呂蒙正的這句詩,頓時便嗤之以鼻:就這幅窮酸相,也只能做夢,真是壹個瞌睡漢!

呂蒙正聽到這樣刻薄的評價,頓時覺得羞愧難當,又義憤填膺。不過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頭,他並未計較和理會。

其實這句詩,寫得極好。作為寒門弟子,呂蒙正豈非無夢?他壹定也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當然也有青春的煩惱,有對美好生活,包括愛情的美好期待。然而現實是黃卷青燈,饑寒交迫,只有苦讀,才有出頭的日子。這壹點,古代的讀書人應該人人都有深切體會。因而寫“挑盡寒燈”,而燈何以寒?大抵是內心枯寂、寒冷、孤獨。而“夢不成”三子,簡直讓人斷腸。那個嘲笑人的公子哥,並非有情人,自然體味不得,只覺得是白日夢罷了,其實謬之千裏。

呂蒙正這詩雖然只有壹句,但是卻影響極大。宋代最著名的文人歐陽修曾經就引用過這個意境。歐陽修在《玉樓春》中寫道: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而女詞人朱淑真更是幾乎直接引用,在《減字木蘭花·春怨》中寫道: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壹半。愁病相仍,剔盡寒燈夢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