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壹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壹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古詩今譯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壹片,壹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壹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裏,什麽地方的春江沒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的閃爍。
月光象白霜壹樣從空中流下,感覺不到它的飛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見。
江水、天空成壹色,沒有些微灰塵,只有明亮的壹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麽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壹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壹代代地天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壹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著什麽人,只見長江不斷地輸送著流水。
遊子象壹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麽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
美好的閨房中的門簾卷不去月光,在搗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來了。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送信的天鵝能夠飛翔很遠但不能隨月光飛到您身邊,送信的魚龍潛遊很遠不能遊到您身邊,只能在水面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晚上夢見花朵落在悠閑的水潭上,可憐春天過了壹半還不能回家。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慢慢下沈,藏在海霧裏,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乘著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時代背景《春江花月夜》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陳後主所作,原詞已不傳,《舊唐書?音樂誌二》雲:?《春江花月夜》、《玉樹後庭花》、《堂堂》,並陳後主作。叔寶常與宮中女學士及朝臣相和為詩,太樂令何胥又善於文詠,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此曲。?後來隋煬帝又曾做過此曲。《樂府詩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中有隋煬帝的兩篇。張若虛的這首為擬題作詩,與原先的曲調已不同,卻是最有名的。目前具體的創作背景已不可考。?(參考資料:丁帆主編《新編大學語文》)
賞析壹《春江花月夜》是樂府舊,題屬《清商曲吳聲歌》。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而又以月為主體。?月?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壹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觸處生神,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壹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灘、天空、原野、楓樹、花林、飛霜、白去、扁舟、高樓、鏡臺、砧石、長飛的鴻雁、潛躍的魚龍,不眠的思婦以及漂泊的遊子,組成了完整的詩歌形象,展現出壹幅充滿人生哲理與生活情趣的畫卷。這幅畫卷在色調上是以淡寓濃,雖用水墨勾勒點染,但?墨分五彩?,從黑白相輔、虛實相生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壹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體現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詩的韻律節奏尤其有特色。詩人灌註在詩中的感情旋律極其悲慨激蕩,但那旋律既不是哀絲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夢幻曲,含蘊,雋永。詩的內在感情是那樣熱烈、深沈,看來卻是自然的、平和的,猶如脈搏跳動那樣有規律,有節奏,而詩的韻律也相應地揚抑回旋。全詩***三十六句,四句壹換韻,***換九韻。又平聲韻起首,中間為仄聲韻、平聲韻、仄聲韻、平聲韻、平聲韻、平聲韻、平聲韻,最後以仄聲遇韻結束。全詩隨著韻腳的轉換變化,平仄的交錯運用,壹唱三嘆,前呼後應,既回環反復,又層出不窮,音樂節奏感強烈而優美。這種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是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諧美。全詩的意義同音韻暗合,可以分為九個相對獨立的小段。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開始四句暗示我們所吟詠的月夜位於長江下遊,因為從詩中可以看出這裏水面寬闊,春潮高漲,江海相連,更有那壹輪明月伴隨著海潮壹同升起。月漸升高,皎潔的清輝隨春潮奔湧,光耀千萬裏。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這四句的著眼點由江海交匯處轉到岸汀之上,寫江水繞著長滿芳草野花的江邊小洲流過,月亮的清輝灑滿散發著幽香的花林,仿佛給花林撒上了壹層雪珠。月色潔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飛不易被人覺察,因而也使江邊的沙灘象鋪上了壹層銀霜,以致只看得見月色而?看不見?白沙了。
?江天壹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八句由岸汀江天的美景,引發出人生哲理的探求。人生易老,壹代壹代地生息無窮;然而蒼天不老,江月總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不知她在執著地等待著什麽人,然而她所能見到的也只有長江壹浪推壹浪地送著流水。
?白雲壹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四句是寫壹片白雲隨風悠悠飄走,在這昔日與親人分手的江岸見到遠去的白雲,就更使人的離愁別緒苦不堪言。皎潔的月光之下,是誰家的遊子乘著壹葉扁舟漂遊在外呢?能寄托相思的只有這明月樓了。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這四句是全詩感情沖動的高潮所在。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樓上思婦這個?同病相憐?人,它踱上樓臺閨閣,徘徊著,不肯離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妝臺。月光照在閨房的門簾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為丈夫搗過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卻又回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這兩句是寫壹輪明月同照兩地,我們夫婦只能遙遙相望卻不能互通音訊。我是多麽希望隨著月光照在妳的身上呵。可是,天空廣袤,連善於長飛的大雁都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世界,連善遊的魚龍也只能掀起壹層層波紋卻遊不到妳的身邊,我又怎麽能和妳相會呢?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這四句把夢境與實境交織在壹起,虛實相間,從而把月夜將盡、夢境難以實現的愁悵之情烘托得纏綿悱惻。
?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這四句是寫離愁夜曲結束,新的壹天的思戀情歌開始。
賞析二?本詩被聞壹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春江花月夜》,壹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壹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壹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春江花月夜》,被 聞壹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壹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壹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壹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壹開篇便就題生發,勾勒出壹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潮生。這裏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壹起,氣勢宏偉。這時壹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壹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裏之遙,哪壹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壹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壹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壹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壹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壹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壹個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壹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壹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壹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麽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願。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雲?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托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壹家、壹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壹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壹往壹復,詩情蕩漾,曲折有致。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辭曲?吳聲歌曲》舊題。張若虛這首擬題作《春江花月夜》技壓群芳,以其非凡的藝術魅力流傳千古,可以說是張若虛賦予了《春江花月夜》鮮活的藝術生命力。王闿運《論唐詩諸家源流?答陳完夫問》雲:?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對於《春》詩的起源、影響、地位做了準確的評價,高度的贊譽。現代詩人、學者聞壹多也給予了《春江花月夜》高度的評價,?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在對《春江花月夜》反復的揣摩分析中,我深深感到它的魅力,我相信壹首詩,尤其是壹首可遇而不可求的好詩,它本身就是壹種生命表達形式,而這種生命表達形式在《春江花月夜》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
朱光潛在《詩論》中說,?詩是人生世相的返照,每個詩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兩個要素。?宗白華也說:?意境是情與景(意象)的結晶品。?那麽在《春江花月夜》中所表現的情趣是什麽樣的呢?它又是如何與詩歌的意象融合在壹起而形成詩的意境,造成讀者的審美感受呢?我用下面這個結構式表示《春》詩意境的結構:
自然美 哲理美 人情美
月之色 月之問 月之情 }月之魂(意)
(象) (理) (情)
《春江花月夜》中包括了人生中最美好的良辰美景,由春天、夜晚、江水、花樹、明月構成了壹幅清麗優美的畫卷,其中春、江、花、夜只是背景,明月才是詩人極力渲染的意象。在《春》詩中,月的意象美好純凈,月光所極之處,萬物無不染上那壹份純凈、清幽,體現出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
《春》詩中的月色極開闊,也極清麗,?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壹輪明月從春江上冉冉升起,這個意象是如此的闊朗和美麗,讓人有面對神奇造化時的屏息之感。明月朗照之下,灩灩的水波,花草叢生的芳甸,如同披上霜雪的花樹,銀色的沙灘,壹切是如此的清麗出塵,神秘朦朧。
詩人在這江天壹色的月色下,內心變得澄明清凈,心與自然有了壹種靈性的交流。偉大的詩人屈原曾有過《天問》,表現了人類對於自然宇宙的不息探索,壹千多年後的張若虛也發出了對宇宙的的疑問,這充分體現了中國詩人所特有的?宇宙意識?。聞壹多先生曾強調詩中所體現的宇宙意識,認為?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錯愕,沒有憧憬,沒有悲傷?(聞壹多《唐詩雜論?宮體詩的自贖》)。
我認為這是不準確的。《春》詩中間感嘆問月的八句,壹方面體現出了宇宙自然的寧靜、深邃、博大、浩渺,但在詩人心中,江月雖然恒存,卻永遠如壹、單調,沒有變化,沒有生命,不過是單調的重復罷了;人生雖然短暫,但作為群體的人類是代代綿延、繁衍不盡的;作為個體而言,人生的悲喜豐富而生動。正如沈從文所說,?對於壹切自然景物,到我單獨默會它們本身的存在和宇宙的微妙關系時,也無壹不感覺到生命的莊嚴?(《水雲》)。在感受到永恒與短暫,無限與有限的沖突和矛盾後,詩人把深情的目光投向可戀慕的人生,而這人生的精華就是?情?。
詩人緊扣?春江明月?,由江月生發出種種詩情意理。從?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壹句可以感受到遊子對思婦的憐愛和不能陪伴的歉疚,而?卷不去?、?拂還來?、?願逐月華流照君?又細膩地刻劃出思婦的癡與怨。月色可惱,卻又癡想著能像月光壹樣跨越時空與遊子常伴,這種深情是多麽感人,多麽投入,多麽執著!相比之下,宇宙自然的永恒與無限是虛無的、冷漠的,而充滿喜悅與煩惱的人生才是豐富的和美麗的。情愛和煩惱織成了多彩的人生,雖然渺小,卻是真實可感的,這就是人們對生存價值的肯定,是樂觀、向上的生命意誌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