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詩句如下:
1、紫塞流沙北,黃圖灞水東。壹朝辭俎豆,萬裏逐沙蓬。河流控積石,山路遠崆峒。君恩如可報?龍劍有雌雄。
2、昔聞廣成子,不為外虜役。軒轅屈至尊,稽顙請所益。至今洞猶存,峭壁宛遺跡。
3、落落崆峒壹大儒,四方心逸憶江湖。東南賴有林君林君,萬裏清風去不孤。
4、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雲上。苦戰竟不侯,當年頗惆悵。世傳崆峒勇,氣激金風壯。
5、崆峒訪道至湘湖,萬卷詩書看轉愚。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是絲綢之路西出關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壹山”之美譽。西接六盤山,東望八百裏秦川,南依關山,北峙蕭關,涇河與胭脂河南北環抱,交匯於望駕山前,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間,垂直高度為667.5米,主峰海拔2123米。
傳說,被尊為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曾親臨崆峒山,向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秦皇、漢武亦慕名登臨;司馬遷、杜甫、白居易、趙時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筆下多有贊譽。崆峒武術被譽為中國五大武術流派之壹。
地形地貌
根據地質學家的考證,在中世紀發生的壹次強烈造山運動中,使今崆峒山及東北、西南壹帶產生了壹個山間盆地,雨水不斷沖刷的黏土、砂石積聚到盆地中沈積,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被膠結成紫紅色礫石,稱為崆峒山礫巖。
到了侏羅紀初期,這個區域又受到地質運動的作用,產生許多新的溝谷和山峰,經過長期的風雨侵蝕,流水切割,形成了各種奇特秀麗的丹霞地貌。崆峒山的丹霞地貌豐富多彩,以頂平、身陡、麓緩為基本特征,並且它還是所發現的時代最古老的紫紅色巖層所形成的丹霞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