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詩歌如何賞析《晴新》

詩歌如何賞析《晴新》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極目”,窮盡目力。“氛垢”,塵霧。

雨過天晴,詩人站在高處,極目遠眺,只見原野顯得格外空曠開闊,空氣清新,明凈得壹點兒塵埃都沒有。

開篇兩句,概寫詩人“新晴野望”的感受:經過雨水的洗滌,空氣顯得格外清新明凈,壹塵不染;縱目四望,雨後的田野不僅開闊而且明亮,讓人可以看到很遠很遠,仿佛可以把目光用盡似的。

詩人僅僅用了十個字,就牢牢抓住了雨後新晴的景物特征。讀者也壹下子被引進到這壹特定的情境中去,隨著詩人壹起遠眺。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郭門”,外城門,也泛指城門。

遠處,村口的城門矗立在河邊渡頭旁,村裏的樹木緊緊相連,壹直延伸到小溪邊。中國古代的城市大都設有人工開掘的護城河,高高的城墻就緊靠著護城河。但也有壹些靠著江河的城市,因地制宜,以天然的江河為護城河,形成了“郭門臨渡頭”的情形。詩中這個臨水的村落便是如此。

壹座臨著溪水的山村,村子的門樓緊靠著渡口,村中綠樹環抱,壹直伸延到溪邊。溪水的白,城門的灰,村樹的綠,在陽光的普照下交相輝映。這是壹片多麽令人神往的景色!而在平時,是不可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的。隨著雨過天晴而變化的,還不止這些——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銀白色的河水在麥田外閃動著粼粼波光,青碧的山峰在連綿的群山後傲然挺立。壹場夏雨,改變了天空,改變了村莊,也改變了山和水。因為雨後水漲,晴日照映下,田野外的河水顯得異常明亮;近處的山脊背後,平日模糊的遠峰也清晰地顯現出來,遠近相襯,比平時更富層次。

這兩句詩對仗工整,音韻優美,“明”、“出”二字用得尤其巧妙。“明”在這裏是形容詞用作動詞,在雨後陽光的照耀下,溪水兀自明亮著,晃人眼目。與“明”相對應的“出”,將山峰擬人化了:遠處碧色的峰巒,就仿佛壹個個調皮的孩子,突然出現在群山的身後,讓人驚奇。

讀到這裏,壹幅絕妙的圖畫已經儼然眼前:開闊的原野,恬靜的村莊,清亮的溪流,兀立的山巒,這些在雨水洗滌下為之壹新的景象,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畫面上,有層次,有格局,有色彩,有明暗,意境清幽。然而,這樣壹幅畫,雖然秀美,卻總顯得有些空曠,缺乏生機。於是,詩人在最後兩句,給這幅靜態畫面加上了動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