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稱水晶的雅稱
水晶,中國最古老的稱法叫水玉,意謂似水之玉,又說是“千年之冰所化”。
水晶又被稱作水碧,《山海經》:“又南三百裏,日耿山,無草木,多水碧”。
水晶又有人稱它叫玉瑛。《符瑞圖》載:“美石似玉,水精謂之玉瑛也。”
水晶又叫水精、石英,《廣雅》記載:“水之精靈也”;色白如瑩者又叫白。
詩賦文人名家的贊賞
水晶因其晶瑩剔透,被古代諸多文人名家所喜愛。
楚國大詩人屈原有詩雲“等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是有史最早提到水晶的詩句。同時,他也服食水晶,其目的是想擺脫腐敗黑暗的現實社會,追求理想光明的世界。
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在傳世佳作《上林賦》中寫道“水玉磊珂”,“采色皓汗”,意為眾多的水晶美玉在水波中輝映出鮮亮光明的情景。這是我國最早形容水晶瑰麗多采的經典之作。
唐代詩人溫庭筠《題李處士幽居》寫道:“水玉簪頭白角巾,瑤琴寂歷拂輕塵”。韋應物在《詠水精》中說“映物隨顏色,含空無表裏。持來向明月,的皪愁成水。”王建在《水精》中描述“映水色不別,向月光還度。傾在荷葉中,有時看是露。”都形象地道出了水晶晶瑩透明的特征。
著名醫學家李時珍說:“瑩潔晶光,如水之精英”。也是對水晶特點的描述。
高貴權力與身份的象征
同時水晶更是權力、身份的象征。
漢武帝將雕刻的水晶盤賜給寵臣。
三國時的吳國君王孫權之子孫和有壹柄水晶如意。
清朝,水晶用於大臣代表身份和地位的朝珠以及官帽上的頂珠和翎管,清康熙年間,康熙大帝十分喜歡佩戴水晶眼鏡,並將它賞賜給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更是為水晶眼鏡作《戲題眼鏡詩》壹首。清朝中後期,水晶鼻煙壺,各種水晶首飾也逐漸出現在富貴人家。
在國外,水晶也壹直被貴族階層所追捧。
法國的路易十七、拿破侖三世、日本皇帝、印度王公等都收藏過水晶珍品;英格蘭的王位上,鑲嵌晶瑩奪目的紫色水晶。
波斯王大流士用水晶裝飾皇宮,古羅馬皇帝愷撒熱愛紫晶,曾派幾千人到烏拉爾礦山去尋找。俄國沙皇彼得大帝藏有許多珍貴水晶,把水晶鑲在皇冠、王座、權杖或勛章上,代表高貴與榮耀!
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佩戴好幾串水晶項鏈,長長短短、大圈小圈地交叉圍繞在胸前,構成了美麗的圖案,最長的壹直達到腰際。
寓意美好願望的寄托
現代,人們給水晶賦予了諸多美好寓意
比如渴望祈福消災的水晶菩薩、水晶佛像;比如希冀招財納福的財神;比如代表忠誠義氣的水晶關公雕像;比如希望揚善驅邪的水晶鐘馗;比如祝福健康長壽的壽星等等。
比如寓意日日見喜的喜鵲;比如寓意富貴有錢的金蟾;比如寓意富裕、吉祥的金魚、雄雞;比如寓意招財進寶的貔貅;比如寓意福到福氣的蝙蝠等等。
比如象征財源滾滾的白菜;比如象征福祿的葫蘆;比如象征豐收的葡萄;比如象征多子多福的石榴;比如象征繁榮昌盛的牡丹;比如象征長生不老的花生;比如象征高貴純潔的梅蘭竹菊等等。
比如祝福壹帆風順的帆船;比如祝福時來運轉的鑰匙;比如祝福平安如意的寶瓶;比如祝福青雲直上的風箏;比如祝福福壽雙全的蝙蝠、壽桃;比如祝福官運亨通的“馬上封侯”等等。
水晶的文化流經整個歷史文明,壹脈相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壹。當時代的車輪碾過歷史的軌跡,水晶歷史也在傳承的基礎上,繼續向新的形式邁進。水晶歷史文化必將源遠流長,經久不息。
鹿城水晶-專註天然水晶三十年
商洛市碩億水晶珠寶有限公司位於中國水晶之鄉——商南縣。註冊資金4600萬元,占地面積2400㎡,資產5000萬元,現有職工50人,其中工藝設計師2人、壹、二級雕刻師各3人、技術員7人。
公司擁有國內最先進的水晶加工設備,具備切割、打磨、噴砂、雕刻、激光內雕、打孔等壹流生產加工工藝。
主營產品有:水晶天然觀賞石、水晶觀賞石雕刻擺件、水晶雕刻藝術品及眼鏡、項鏈、手串、手把件、印章、茶具、水晶法器、水晶內畫藝術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