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蕭德藻 《登嶽陽樓》 賞析

蕭德藻 《登嶽陽樓》 賞析

萬家詩歌滿樓湖

[ 2005-9-19 20:53:00 | By: 吳長青 ]

0

推薦萬家詩歌滿樓湖

——嶽陽樓名詩聯讀

吳長青

“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嶽陽樓矗立於洞庭湖東岸,傲視於嶽陽市西門城墻上,西臨煙波浩渺的洞庭湖,北望滾滾東去的萬裏長江,水光樓影,相映成趣。嶽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初唐時,稱為“南樓”,中唐李白賦詩之後,始稱“嶽陽樓”。慶歷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嶽陽樓,並請範仲淹作了《嶽陽樓記》,嶽陽樓更加聞名遐邇。汪洋萬頃的洞庭湖,激起人們幾多遐想;有關神話傳說,豐富了人們多少想象!無數騷人墨客、風流文士登樓攬勝,莫不抒懷寫誌。這些膾炙人口的篇章,使嶽陽樓更添壹層迷人的色彩,也成了文學史上獨特的奇觀。

壹、杜少陵五言絕唱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 甫《登嶽陽樓》

“杜詩範記高千古,山色湖光***壹樓”。眾多詩文中,歷古常新、至今廣泛傳誦的首推杜甫的五律《登嶽陽樓》和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登嶽陽樓》寫於杜甫生命的最後幾年。登上嶽陽樓,是他年輕時就有的夢想,今天終於如願了。可這次卻不是專為遊玩而來,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經過。洞庭湖愈壯闊明朗,詩人的心情就愈黯淡淒涼,因為登樓遠眺的他似乎已經看到了北方的戰事,已經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潦倒,於是,憂國傷時之感與身世淒涼之情壹齊襲上心頭,使得他老淚縱橫,久久低回。詩人憑軒遠望的形象是衰弱的,卻也是高大的。他那愛國憂民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動著我們。詩的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說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個地飄浮在湖水之中壹般。只用了十個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特別逼真地描畫出來了。前人稱此二句“尤為雄偉,雖不到洞庭者讀之,可使胸以豁達。”

二、孟浩然兩字千鈞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作者將此詩贈給居相位的張九齡,借以表達無人引見的苦衷,希望張能錄用自己。詩的前四句寫八月湖水漲滿,湖的蓄積十分豐富,湖水動蕩充滿力量。詩的後四句告訴張丞相,自己想渡過湖去,苦於無舟,要想在湖中垂釣也缺乏釣具,旁觀別人垂釣,也只能是空有獲魚之情罷了。“氣蒸”句寫出湖的豐厚的蓄積,仿佛廣大的沼澤地帶,都受到湖的滋養哺育,才顯得那樣草木繁茂,郁郁蒼蒼。而“波撼”兩字放在“嶽陽城”上,襯托湖的澎湃動蕩,也極為有力。人們眼中的這壹座湖濱城,好象瑟縮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腳下,變得異常渺小了。上句用寬廣的平面襯托湖的浩闊,下句用窄小的立體來反映湖的聲勢。這兩句被稱為描寫洞庭湖的名句。詩人筆下的洞庭湖不僅廣大,而且還充滿活力,氣象壯闊,詩意激蕩,“蒸”、“撼”兩字,筆力千鈞,大有萬馬奔騰之勢,讀之如臨其境,難怪許多詩人都甘拜下風,為之擱筆。

三、李太白豪情不盡

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李 白《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李白在流放途中忽然遇赦,回舟江陵,南遊嶽陽,與朋友登上此樓。詩人首先描寫嶽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登上嶽陽樓,遠望天嶽山南面壹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李白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意,和詩人分享著歡樂和喜悅: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在嶽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雲間壹般,這似乎是醉眼朦朧中的幻景。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後涼風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何等瀟灑自如,情調何等舒展流暢,態度又何其超脫豁達,豪情逸誌,溢於言表。整首詩抒發了瀟灑豁達的豪情逸興。

四、張說之別意無窮

巴陵壹望洞庭秋,日見孤峰水上浮。

聞道神仙不可接,心隨湖水***悠悠。

——張說《送梁六自洞庭山》

此詩寓送別之意於興象風神求之中。首句極寫洞庭湖的開闊風光,詩人謫居送客,極目遠眺,湖上八百裏秋波,該是何等壯闊,令人生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情懷。次句寫動蕩的湖面上,孤峰時隱時浮,似乎襯托出詩人心情之孤。看征帆遠去,詩人仍佇立凝思,想到神仙之說是那樣虛無縹緲,洞庭湖水是如此廣遠無際,眼前,友人的征帆已“隨湖水”而去,變得“不可接”了,自己的心潮怎能不隨湖水壹樣悠悠不息呢?在詩境中巧妙地融進了濃厚的離愁別緒。

五、賈幼鄰憑吊寄懷

楓岸紛紛落葉多, 洞庭秋水晚來波。

乘興輕舟無近遠, 白雲明月吊湘娥。

——賈至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

在壹個深秋晚上,賈至和李白、裴九駕輕舟同遊巴陵勝景——洞庭湖。湖岸邊壹帶楓樹,紅葉紛紛飄落。澄澈的洞庭湖面,蕩漾著粼粼碧波。他們乘興遨遊,仰望白雲明月,天宇清朗,不禁遐想聯翩。在天空湖面壹片清明的天地,懷著幽幽情思憑吊湘娥。氛圍靜謐幽雅,彌漫著壹層淡淡的感傷情緒。“白雲明月”,多麽純潔光明的形象!它象征詩人冰清玉潔的情操和淡泊坦蕩的胸懷。

六、雍國鈞匠心別具

煙波不動影沈沈, 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 壹螺青黛鏡中心。

——雍陶《題君山》

這首詩描繪洞庭君山美景。前兩句實寫湖光山色的自然美,為我們描繪了壹幅靜態的湖山倒影圖。起筆未正面描寫君山,而是從其在洞庭湖中的倒影寫起,以“不動”二字明言湖面風平浪靜,水波不興,以“沈沈”二字凸現君山倒影顏色的深沈與凝重,暗中點題,別具匠心。次句從色彩方面著墨,以“碧色全無”狀寫湖水之色,以“翠色深”狀寫君山之色,二者相互映襯。後兩句筆鋒壹轉,由實寫湖中君山倒影,轉為虛寫神話傳說,並與湖山的描寫融合起來,詩人設想:這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湘君姊妹梳洗生活的地方吧!又巧比妙喻:平靜的湖面是鏡子,而湖中倒影的君山則是鏡中水仙青黛色的螺髻。詩人將神話傳說附會於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勝,寫得活脫輕盈。

七、劉禹錫妙得佳喻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裏壹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詩人觀賞洞庭湖的風光,正是在壹個清秋月夜,而且是水面無風的時候。可以想象,呈現在他面前的,會是怎樣壹片寧靜、和諧的湖光月色了。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說:這很像是還沒磨光的鏡面啊!詩人又將視線移向遠方:洞庭湖心,青山壹點,那就是自古聞名的君山了。這麽蒼翠,這麽小巧,蹲在皓月清輝的水面上,正好似白銀盤裏的壹只小青螺呢!這首山水小詩的妙處,全在於幾個生動的比喻。詩人筆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壹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白銀盤裏壹青螺”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貴的是它所表現的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

八、陳與義家國悲嘆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裏,老木蒼波無限悲!

——陳與義《登嶽陽樓》

靖康之變發生,詩人到處顛沛,在逃難三年後,他登上了嶽陽樓。國家經此天翻地覆的大變動,但嶽陽樓似曾依舊,照樣在“洞庭之東江水西”。在壹片慘淡的夕陽余輝之下,樓上懸掛的帷幔壹動不動。詩人憑欄“吊古”,勾起了滿腹的家國之恨,身世之愁。由於朝廷茍安,多少仁人誌士空懷淩雲壯誌。嶽陽樓的美景並未給他添喜悅,憑欄吊古,反而惹恨添愁,勾起了他滿腹的家國之恨和身世之愁。眼看山河破碎,自己空懷愁緒,怎不悲從中來?此詩是陳與義學杜的成功之作,讀之令人自然想起杜甫《登嶽陽樓》的名句“吳楚東南坼,乾坤日 夜浮”所表現的深閎意境。頸聯效法杜甫《登高》詩的筆法,同樣也是表現“萬裏來遊”、“三年多難”飄泊不定的生涯、離鄉背井的感慨。

九、蕭德藻別具襟懷

不作蒼茫去,真成浪蕩遊。

三年夜郎客,壹柁洞庭秋。

得句鷺飛處,看山天盡頭。

猶嫌未奇絕,更上嶽陽樓。

——蕭德藻《登嶽陽樓》

詩人感慨:可嘆我不能像範蠡那樣,乘扁舟到遙遠的五湖去,在那海闊天空處盡情遨遊,卻違背心願被拘在湖南遊來遊去。他三年夜郎為客,今天又泛壹葉小舟在洞庭湖上,的確是不曾挪過。身置八百裏洞庭湖上,目接湖光山色,詩人不禁心致勃勃,在白鷺飛處,他捕捉到了美,靈感激發,吟成詩句;在天的盡頭,他看到了隱隱青山,不禁產生審美的快意。最後詩人表示:要發現奇絕美景,就要高瞻遠矚,到更開闊的視野之中去。此詩不從登樓覽景上著筆,而寫登樓前的所感所遊,在結句處點題,留給讀者想象的余地。

十、歐陽修唱嘆羈旅

臥聞嶽陽城裏鐘,系舟嶽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雲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

壹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歐陽修《晚泊嶽陽》

此詩旅中思歸,深藏不露,句句寫景,自有情思。詩人貶官夷陵,行舟經過嶽陽城外,聽見從城裏傳來的鐘聲,知道已經時近黃昏,便停舟於城下。鐘聲見出壹種幽寂的意境。月亮出來了,水月相映,江上壹片空曠迷茫。開闊的境界,寥遠、迷茫,可見詩人的心境和胸懷。空曠的江上灑滿了月亮的清輝,那月色顯得分外的清幽,好像是在向人間炫耀它的清朗、皎潔。夜深人靜,水面上傳來壹串歌聲,原來是舟子趁著明月歸去的唱晚之聲。這輕舟短楫,疾去如飛,引起詩人多少思緒,旅中思歸之情包涵其中。詩人為我們創造了壹種清幽、靜謐的藝術境界;同時,就像那江上“聲長聽不盡”的歌聲壹樣,詩歌也給我們留下了壹種悠遠的、品味不盡的詩的韻味。這首詩意境雖然淒清,卻不見消沈,而見出壹種盎然生意。

十壹、黃庭堅妙造雄奇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灩滪關。

未到江南先壹笑,嶽陽樓上對君山。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裏看青山。

——黃庭堅《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

這是詩人數度遭貶,途經嶽陽,登樓觀湖而作。能活著竄出形勢險惡的瞿塘灩關,他心中充滿了生還的喜悅。登上嶽陽樓,家鄉在邇,“江南”在望,他不禁“先壹笑”。第二首正面寫眺望,從當前的君山想到有關的傳說,還把君山寫成湘夫人的發髻,寫得十分出奇。從投荒回川到行將重見江南,從“萬死”到“生入”,從登樓到眺望,有行程之變,有心情之變,寫出了曠達豪雄之情。從當前君山想到有關湘夫人的古跡,從實在的君山到想象中的湘夫人的發髻,從深憾水勢不大,到想象從洶湧的波濤中仔細欣賞君山的青翠峰巒,寫出了洞庭湖的壯闊,寫出了詩人的凝思奇境。詩中表現了他的倔強性格,還有他的苦澀和沈痛。

十二、劉仙倫獨鑄警語

八月書空雁字聯,嶽陽樓上俯晴川。

水聲軒帝鈞天樂,山色玉皇香案煙。

大舶駕風來島外,孤雲銜日落吟邊。

東南無此登臨地,遣我飄飄意欲仙。

——劉仙倫《題嶽陽樓》

八月,在江南正是金風送爽的宜人時節,而在北方卻是草木已經衰落,涼意已濃,鴻雁南飛。詩人登樓鳥瞰,看到大雁的整齊的隊列,好象在書寫壹副美妙的對聯,這景象已經給人以宏闊之感。聽到驚濤拍案所發出的清冷而有節奏的巨大聲響,不禁心胸開闊,神馳千載之上,想起了軒帝的鈞天樂。在晴藹裏,遠山近山若隱若現,似有似無,詩人想落天外,覺得好像玉皇香案上迷蒙的白煙。在壯闊的海面上,從海外駛來了大船,該是多麽壯美!晴空裏出現壹朵孤雲,銜著落日,沈向吟邊,這意境又是多麽迷人!難怪詩人不禁飄飄欲仙,興會無窮了。在蒼茫壯闊的畫面中,洋溢著詩人的逸致高情。三四兩句寫耳聞目見,構思新奇,出語天然,新警飄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