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簡述漢樂府民歌的藝術特色

簡述漢樂府民歌的藝術特色

漢樂府民歌的影響還表現在對新的詩歌形式的創作上。如前所述,漢樂府民歌得主要形式是雜言體與五言體。雜言體在當時尚未引起文人們的註意,但自建安後,它的影響已日趨顯著。

在藝術手法上,特別是在敘事詩的寫作技巧上,漢樂府民歌的影響也是非常顯著的。諸如人物對話或獨白的運用,人物心理描寫和細節刻劃,語言的樸素生動等,都成為後代壹切反映現實的詩人的學習榜樣。

漢樂府民歌不僅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所為“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就是說,樂府民歌的作者面向現實生活,根據人們在各種各樣的遭遇中所表現出來的喜怒哀樂而進行創作的。

它真實而具體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是《詩經》現實主義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漢樂府民歌繼承並發展了周代民歌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它更廣泛,更深刻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對後代詩歌也有其更具體,更直接的巨大影響。

許多作品都起著示範性的作用。這種影響,首先就表現在它的“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精神上。這種精神像壹根紅線似的貫串在從建安到唐代的詩歌史上,儼然形成壹條以樂府為系統的現實主義傳統。

擴展資料:

西漢設置樂府,掌宮廷和朝會音樂。由樂府采集和創作的詩歌遂被稱做“樂府”。樂府詩相當壹部 分采自民間,具有通俗易懂、反映現實和可以入樂幾個特點。後來文人也仿作樂府詩,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樂府詩統稱作古樂府。

所謂新樂府,是相對古樂府而言的。這壹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來。他曾把擔任左拾遺時寫的“美刺比興”、“因事立題”的50多首詩編為《新樂府》。

新樂府運動的精神,為晚唐詩人皮日休、聶夷中、杜荀鶴所繼承。皮日休的《正樂府十首》和《三羞詩》,聶夷中的《公子行》,以及杜荀鶴的《山中寡婦》、《亂後逢村叟》,深刻地揭露了唐朝末年統治者的殘暴、腐朽和唐末農民戰爭前後的社會現實。

百度百科-漢樂府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