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將詩句心境情感的變化,寓於點畫線條的變化中,或正鋒,或側鋒,轉換多變,順手斷聯,渾然天成。其結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輕有重,有寬有窄,參差錯落,恣肆奇崛,變化萬千。
因為有諸家的稱賞贊譽,世人遂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
擴展資料:
《寒食帖》是蘇東坡遭受人生低谷時候淒苦生活的自敘,全文為行書二首,***17行207字,筆蘸濃墨,娓娓道來。開篇行文字體較小,詩文寫至後面時情緒似乎突然高漲,個個大字,跌宕起伏。詩中“年”“中”“葦”“紙”四字皆用長豎牽絲,似乎述說著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哀傷,全詩皆籠罩在潮濕破敗的氛圍中。
蘇軾壹生多次遭受貶謫,卻愈發堅毅。此篇書法墨色飽滿,飛揚飄逸,若是讓東坡再寫壹遍,只怕是再也寫不出來了。正符合他自己所提出的“無意於佳乃佳”(不刻意求佳,自然能達佳境)的藝術觀點。
百度百科——寒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