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按要求寫詩句:
(1)秋“霜”: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2)秋“葉”: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3)秋“月”: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4)秋“露”: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古往今來,無數仁人誌士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文天祥說道:“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陸遊臨終前還告誡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王昌齡發出了“ ”的滿臉豪情。
4、兒童是那樣天真可愛。“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註,“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寫出了垂釣時怕魚兒嚇走時的擔心;“兒童散學早歸來,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兒童放風箏時的天真,“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寫出了兒童模仿大人種瓜時的討人喜歡的樣子。我還想到了描寫兒童的這樣壹句詩“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壹道開。”
5、當我們浪費糧食時,媽媽常用“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來教導我們,妳能寫出另壹首《憫農》嗎? 。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6、當我們回憶母愛,要報答母親的深情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中的詩句 。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7、當我們在外地過年時,常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8、離家在外的遊子對著壹輪明月思鄉思親,這樣的詩句有:《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9、陸遊是南宋愛國詩人,詩人的絕筆是《示兒》,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祖國統壹的思想感情),我還知道其他的愛國詩,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句是(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10、我們學過的描寫邊塞軍旅生活的古詩有王昌齡的《出塞》,詩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盧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王之渙的《涼州詞》詩為(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1、有時候,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代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中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明了這個問題。
12、即將告別母校,告別親愛的老師和同學,我們自然會想到送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和“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詩句,李白送別 孟浩然時寫下了“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表達了友從離別之情。他還在送別好友汪倫時,寫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詩句,高適在送別董大時也寫了“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表達了對好友的美好祝福。此情此景,我們還想到了用詩歌來表達我們的送別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