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熱潮詩的熱潮詩的境地:“傳統”與“先鋒”之間

熱潮詩的熱潮詩的境地:“傳統”與“先鋒”之間

最近我又寫了壹篇評介汪國真詩作的文章,題為《在“傳統”與“先鋒”對峙的峽谷中》。文章提及汪國真在這“峽谷”中找到壹塊“沃土”,“長成了自己的風景”。其實席慕蓉、洛湃也是這樣。未來的熱潮詩人也將會是這樣。

“傳統”與“先鋒”本來是對立的,但對待熱潮詩的態度卻呈出壹致--和站在詩壇的壹方,合演反對熱潮詩的混聲二重唱。

“傳統”主要是指責熱潮詩沒有表現時代的主旋律。這壹指責不無根據,因為熱潮詩人寫的多是“我”,甚至是壹些瑣事。但我認為這與主旋律並非水火不相容。贊美愛情的忠貞,抒發對故鄉的思戀,鼓勵人今在挫折面前不在淪喪,到了暮年不要悲觀,表達要打破鐵飯碗自闖出中的願望,等等,都不是主旋律的反調,而是和諧的協奏。熱潮詩人傳導溫馨的愛,鼓勵人們發奮前進,並沒有背離時代精神。當然,寫人們壹邊談戀愛壹邊想著抓壞人,寫“我”失意時不嘆息壹聲而是向著世界歡笑等的作品,思想境界極高,但如果不這樣也不等於背離了“雙為”。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強調動機與效果的統壹,這壹文藝觀點至今仍具有指導意義。作品的內容如果脫離讀者的思想、感情的實際,就難以為人們所接受。這壹來,任作品的思想境界更高,效果也不佳。“世界上沒有的,我們會創造/世界上最先進的,我們能趕上去”這類的“詩”,能真正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嗎?“雙為”方針應當時刻堅持。所謂“堅持”,是指認真貫徹,而不是只這留在口頭上。請詩人們不要忘記,廣大青少年是人民的壹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壹部分。因分們是我們民族的未赫,是我們事業的希望。通過詩來陶冶他們的性情,凈化他們的靈魂,培養他們對真、善、美的熱愛,這對社會主義事業是有利的。

熱潮詩的經驗,很有值得吸取之處。詩人必須為少男少女著想,努力創造他們喜愛的詩歌。到他們中間,與他們***悲歡吧,拉下嚴師的冷面,會使妳也獲得絢麗的青春。

“先鋒”派似乎已拋棄了十年前對藝術寬容的祈求,他們對熱潮詩的批判極為嚴勵。《“汪國真熱”實在是歷史的誤會》壹文,就是代表。該作文作者斷言汪詩墮落成了奴婢和戲子;對汪國真的“我的詩以讀者為重”的觀點十分反感,指責汪“使詩歌從主體的地位上落下水來,充當了教化或某種世俗需要的工具”,導致“詩歌良知的湮沒”,、至少使中國詩歌倒退了十年“--面這十年的“壹切,正是中國現代詩歌自“朦朧詩”起到新生代詩人歷時十余年痛苦追求才終於獲得的”。這位論者的情緒太激動了,簡直與汪國真不***戴天。

這是“先鋒”對熱潮詩態度的最鮮明的表現。

詩是壹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其“本體”必須受到重視。但如果因此而將詩歌與社會、讀者硬性疏離開來,這樣,詩“純”得可觀,也空虛得可以。此文的作者宣稱,“先鋒詩歌的探索者逐漸將目光由外部世轉向內部,對生存進行更為深邃的體驗和把握。這壹探索無疑應當受到尊重,但請問;作為被探索對象“生存”,壹旦離開了社會,還能“生存”嗎?詩就是應當以讀者為重,要不寫來幹什麽?就算大作“純”到100%,也得有人去欣賞。“詩歌良知”出自詩人的良知,宣揚真、善、美,鞭笞假、惡、醜是其特點。所以詩歌不應當回避教化的責任,應當敢於面對“世俗”。如今“世俗”這壹陣地已被離奇的武打小說,扭扭捏捏的流行歌曲占據得太多了。如果詩能進駐,讓這上“世界”中的“俗”少壹些,是大好事。“先鋒”所強調的本體,實際上就是指藝術性,這與“教化”及“世俗“並非壹定相克。熱潮詩追求兩者的結合,而且已取得了可喜成功。奉勸這位朋友:不要再懷戀1986年那次“空前規模的集結”了,因為那不是“先鋒”的光榮,而真正是“絕不為嚴肅的詩人所認同的”,“對語言的施虐”,上文所列舉的大白話、大“黑”話、大粗話就是證明。說實在的,如果沒有這“集結”,廣大讀者不會如此熱烈歡迎席慕蓉、汪國真,不會出現熱潮詩。

熱潮詩在“傳統”與“先鋒”對峙的峽谷中滾滾而流,熱浪拍擊著峽壁。不管峽壁發出什麽樣的回響,也不能阻止它前進,它逕直泫進眾多讀者的心中。

大家不是希望百花齊放嗎?那麽,為什麽不讓熱潮詩占有自己的壹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