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唐詩三百首中關於花的意象的詩句

唐詩三百首中關於花的意象的詩句

1.海棠的:海棠花在盛唐時代還叫梨花,或海棠梨,而且壹直到中唐的前期海棠花還沒成為詩人關註的意象。海棠成為詩人關註的意象是在中晚唐以後,王建《宮詞壹百首》中的壹首寫道:“元是我王金彈子,海棠花下打流鶯。”這裏的海棠花還是壹棵樹,還沒完全成為審美意象。後來在中晚唐的薛能、鄭谷、溫庭均等的詩中,才逐漸的采用了海棠意象。到了宋朝,寫海棠花的人就比較多了,如蘇東坡,他被流放到黃州,住在定惠院那裏的東山上,旁邊有壹株繁茂的海棠花,看到這株海棠花,頓生同此天涯淪落之感,感到他和海棠花都是從蜀地流落到此偏僻山野的有名而孤苦之物,寫了題為《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壹株,土人不知賞也》的詩,他還另外作了壹首《海棠》詩:“東風裊裊泛崇光,雲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2.桂花的:桂花是我國的傳統十大名花之壹,也是我國著名的觀賞花卉。在文學中,桂花也是個常見的花卉意象之壹。《中國文學中的桂花意象研究》試圖從文學的角度對桂花作全方位的概括研究。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壹,詠桂文學的發生和發展過程,這是個縱向勾勒。桂花意象在先秦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在唐代獲得了初步發展,至宋代達到繁榮,明清階段漸趨衰落,構成了壹個清晰的歷時過程。二,桂花的審美形象及其藝術表現。花卉的美包括外在自然美和內在神韻美兩方面。桂花是著名的觀賞花卉,外在物色美自不待言;作為名花,也有其品格上的象征含義。兩種美都重要。三,詠桂重要個案分析。對詠桂文學中出現的重要意象“月亮”,和桂花之間的關系進行重點研究,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典故“吳剛伐桂”、“蟾宮折桂”等,從而盡可能全面地了解和把握桂花這壹意象。

3.菊花的:菊:隱逸 高潔 脫俗 菊花: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並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壹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範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這裏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壹種人格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