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有關鼉的記載。
春秋時代的詩歌總集《詩經》的《大雅·靈臺》中,也有“鼉鼓蓬蓬”的詩句。意思是說,鼉叫起來像敲鼓壹樣發出“砰、砰”的聲響。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西晉張華的《博物誌》,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典籍中,都有有關揚子鱷的記載。
《山海經·中次九經》岷山,江水出焉,東北流註於海,其中多良黽,多產鼉。
《毛詩·文王靈臺》 鼉鼓逢逢。
《禮記·月令》 季秋之月,伐蛟取鼉。
《說文》 鼉,水蟲,似蜥蜴,長丈所,從龜單聲。
《汲冢周書·王會》 會稽以鼉。(註:其皮可以冠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