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聯系作品分析《滕王閣序》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聯系作品分析《滕王閣序》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81372330朋友,妳好。以下是《滕王閣序》全文以及賞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淩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相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壹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愛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裏。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淩雲而自惜;鐘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慚。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壹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全文可分為四大段落。第壹部分即第壹段,概寫洪州的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

起筆用四字短句,簡捷明快,樸實無華,在對偶中見工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寫稱名的沿革,道出歷史的久遠;“星分翼軫,地接衡廬”由天及地,寫界域的廣大,可見轄境的遼闊。“星分翼軫,地接衡廬”,不僅字面上相對,而且音韻上也相對。在壹句之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間,平仄相反。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與律詩的格律相同,所以音韻和諧,金聲玉振,文質兼美,讀起來瑯瑯上口(這樣的句子在本文中還很多,如“雄州霧列,俊采星馳”“時維九月,序屬三秋”“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等)。接下來的兩句,具體寫地理位置:“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襟”“帶”活用為動詞,生動形象,並同“控”“引”壹樣,將洪州的氣勢寫出。然後寫“物華天寶”和“人傑地靈”,兩個四六句相對,既擴展了敘述,又升華了情感。“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兩句,又轉為四自短句,節奏的變換帶來了文意的轉折,由贊美“雄州”到稱贊“俊采”,另辟話題,漸近本事。“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兩句,寫州城形勝,寫賓主才美,作為過渡句,承上啟下。下文以六四句式寫“都督閻公”和“宇文新州”大駕光臨,節奏舒緩,語氣雍容,給人壹種和樂的感覺。“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裏逢迎,高朋滿座”幾句,又變而為四字短句,起到這樣幾個作用:壹、在寫作方法上,由平和的敘述轉為抒情;二、在內容上,由詳寫到概寫;在結構上,分離上下文,避免單調的羅列。“騰蛟起鳳”和“紫電清霜”兩句,接著寫來賓。句式又變成四六式,描摹在前,引介在後,節奏急促,格調高昂,造成“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效果,與前面的人物出場相對應,別有情味。最後又歸於四字短句:“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這幾句寫自己的“闖入”,委婉含蓄。贊美而又不失身份,謙遜而又不卑不亢,恰到好處。

第二部分,二、三兩段,寫三秋時節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和周圍的自然、人文景觀。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兩個短句,點明了時令,字面與音韻屬對工整,格調高亢嘹亮,領起下面對秋景的描繪。“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這兩個句子都是因果性的推論,“而”字前為因,“而”字後為果。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兩個有代表性的特征來寫秋天,寫水寫山,動靜結合,如詩如畫。接下來的四個六字短句,寫來賓駕著名車駿馬,造訪滕王閣。節奏放慢,詞意不迫。“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寫滕王閣的自然環境和氣勢,已開始轉入正題。“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兩個四六句,“四字”托出敘述主體,“六字”作解釋說明,意在指出閣在山水形勝之地。

第三段開頭加快節奏,首次用三字句。“披繡闥”,是由外至裏;“俯雕甍”是由上視下。僅用六個字,就極簡練概括地寫出登閣的情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兩句,寫登高望遠所見山川之美,以虛詞“其”為分界,“其”前實寫,“其”後虛寫,虛實相間,有尺幅千裏之勢。下面,又用兩個四六句,極寫人煙之盛,“舸艦”之多,渲染出壹片富庶祥和氣象。“雲銷雨霽,彩徹區明”又變而為四字句,轉寫自然景物,繪出雨後天晴的景色,由此引發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的千古絕唱,將對滕王閣的景物描寫推向高潮。經過前面的變奏,又用兩個四六句收束。“漁舟唱晚”,寫生活之樂;“雁陣驚寒”,寫候鳥之歌。社會與自然各具情趣,又融為壹體。

第三部分,四、五兩段,寫宴會的盛況,抒發人生的感慨。

開頭兩個四字短句起過渡作用,從寫登覽之樂回到寫宴會。“甫暢”和“遄飛”,都表明興致高昂,情緒激動。“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用清新自然的描述,寫管弦之盛,歌聲之美。接著,用兩個四六句,鋪敘歡飲娛樂的場景。這裏交錯叠用歷史典故,暗示出宴會的豪華,人物的高雅,含蓄凝練。下面“四美具,二難並”兩個三字短句,變換節奏,心緒也為之壹轉,由喜悅漸生悲慨。“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放開壹筆,視野又擴展到宴會之外,感情亦隨之升華,為下面的抒情張本。接著的兩個四六句,充滿哲理玄思,壹方面體悟天地之大,宇宙無窮,另壹方面感嘆人生無常,盛衰有時。“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兩句是虛寫,表面上是“望”“看”,實際上是在想。這裏用了雙關的手法,十分巧妙:由日落而想到西北的長安,由雲海而想到東北的吳會,日下即長安,雲間即吳會的意思又暗含其中。“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兩句,通過進壹步玄想宇宙的廣漠洪荒,來襯人生的渺小,從而引發下面的感慨,即:“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這兩個四六句,壹問壹答,答非所問,流露出懷才不遇的心緒,充滿了自我悲傷的情調。“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兩句,更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懷,寫自己報國無路,濟世無門,言辭哀婉,情意綿綿。

第五段,轉為更強烈的抒情。開頭以“磋乎”發端,從消沈中振起。“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這是比較現實的認識,將人生的窮通得失看作常態;“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則是從歷史中擷取的兩個實例,以此來寬慰包括自己在內的失意之人。下面用兩個六四句拓展這層意思,申述以上觀點。“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言之鑿鑿;“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反問有力。“非無”“豈乏”,壹個否定判斷,壹個反詰論述,行文活靈活現。然後以“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作結,總束上文開啟下文。“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是壹種理想的人格境界,表明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觀。“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作進壹步的補充,同時也表現了樂觀開朗的情懷。下面的四字短句,是自我砥礪之辭。“北海雖賒,扶搖可接”以超越空間為喻,“東隅已逝,桑榆非晚”以追趕時間為喻,都表現出了不甘沈淪的豪情壯誌。接著,用兩個四六句,微譏孟嘗,非議阮籍,來反襯自己堅定的意誌。典故隨手拈來,為我所用,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第四部分,六、七兩段,述說自己的身世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感嘆盛宴難再。

第六段開頭自稱其名,鄭重言事。“三尺微命,壹介書生”是自謙之詞,如此簡單地給自己定位,其復雜心情壹言難盡。下面兩個四六句,又避開了正面表白,仍借古寫懷。先以終軍自比,表示請纓無路;再以班超、宗愨自許,表示投筆從戎、乘風破浪的誌向。這兩句,都暗示了自己不甘做“壹介書生”的決心。接著的四個六字句,以平穩的語氣,含蓄地敘述了自己棄官事父,“路出名區”,得以結識各位嘉賓的人生際遇。然後以四字短句,表示明日接受父親的教誨和今日拜謁閻公,都是值得高興的事。然後,以兩個四六句,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嘆懷才難用和知己難遇。

第七段,以“嗚呼”開端,比前面第五段開頭的“磋乎”更具傷感意味。“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寥寥數語,寫盡古今盛會曲終人散、無跡可尋的淒涼。“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歸結到寫詩做序的本事上來,從對宇宙人生的無限感慨中回到現實情境。“敢竭鄙懷,恭疏短引,壹言均賦,四韻俱成”,是說自己不避淺近,先寫了序和詩;“請灑潘江,各傾陸海”是期望在坐的嘉賓各展文才,各賦所懷。全文在這種禮讓中結束,不失分寸,非常得體。

三 寫作特點

1.句式錯落,節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為主,雜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壹字句。這些句式,根據表意的需要而交錯運用,使節奏分明,內容啟承轉合。壹般來說,二字句用於抒情(文中有兩處:“嗟乎”“嗚呼”),三字句、四字句用於壹個話題的開始或轉折。六字句或七字句連用,為平實的敘述;四六句或六四句連用,為敘述或抒情的展開部分。僅有壹個壹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頓。這樣,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轉。

2.駢儷藻飾,辭采華美

駢是“兩馬並駕”的意思,儷是“男女成對”之意,駢儷就是使用對偶句,是駢文的***同特點,但這篇序文尤為突出。全篇采用對偶句,不但字面相對,而且音韻大體相對。即壹句之中,平節和仄節交替;上下聯之間,平節與仄節相對。前面分析了四字句對偶的情況,下面舉幾個別的句式。如“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為:平平仄仄,仄仄仄(於)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之) 仄仄。“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為:“仄仄仄(於)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於) 仄仄,仄仄平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窮睇眄於中天,極娛遊於暇日”為:平仄仄(於)平平,仄平平(於) 仄仄。(以上“覺”“識”“屈”“曲”“乏”“落”“壹”“色”“極”“日”為人聲字,算仄聲;“***”古代為平聲字,“暇”古代為去聲字。)如此講求音律,又不影響意義表達,寫出來的句子當然抑揚頓挫,富於樂感,富於詩意。

藻飾是指運用色彩濃艷、華麗典雅的詞語,來裝飾文句。這篇序文,如“物華天寶”“俊采星馳”“紫電清霜”“鐘鳴鼎食”“青雀黃龍”“睢園綠竹”“鄴水朱華”等,都是講求辭采的典型例子。這樣,使文章辭采華美,賞心悅目。

3、運用典故,簡練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強論證的作用外,還能以古比今、借古寫懷,可以使文章內容充實,聯想豐富,語言簡練,風格典雅。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有的是歷史典故,有的是前人文句。而運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明用,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有的是正用,如“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典故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這篇序文之所以生動感人,千古傳誦,還在於它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在於它有詩意之美。本文題名曰“序”,也是壹篇典型的駢文。它繼承了漢、魏以來駢文的傳統,吸收了賦體的成功的藝術經驗,形成了規模祟麗、氣象清新的風格。徐師曾在《文體明辨序說》中說:“賦”這種文體,“吟詠性情,各從義類。故情形於辭,則麗而可觀;辭合於理,則則而可法。使讀之者有興起之妙趣,有吟歌之遺音。揚雄所謂‘詩人之賦麗以則’者是已。”這篇序文,可以說是“詩人之賦”的典範之作。王勃是初唐具有革新意識的詩人,他的為文,也同他的詩歌創作壹樣,散發出壹種清新誘人的氣息,主要表現為詩意的捕捉和意境的創造。他是以詩人的眼光來觀察與滕王閣有關的客觀事物的,而且是以詩人的心情去體驗和抒發真實感受的。他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他有遠大的抱負,有人生的使命感。所以,他既能寫出“落霞與孤鶩齊飛”這樣歌詠山河風光的佳句,同時也能抒發“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的情懷。然而,由於時代及其他方面的局限,詩人的理想不能實現,壯誌難酬,免不了有“興盡悲來”之嘆,免不了要產生壹種與生俱來的深沈的孤獨感。正因為有這種出自內心的深沈感受,所以幹百年以後它仍然能撥響與他有某種類似體驗的讀者的心弦。這篇序文與前此某些諂諛鋪張、雕蟲篆刻的大賦有所不同,它不是炫學使才的無病呻吟,而是由衷之言的千古絕唱。這種情感並不單單表現為序文的個別章節,而是貫穿全文各個部分的整體效應。正是出自內心,意深義高,才能在整體上把抒情、寫景、敘事、議論、使事、用典熔於壹爐,而獲得以情感人的藝術功效。因為序文具有真摯的情感和濃郁的詩意,所以它的影響遠遠超過同時創作的《滕王閣詩》。下面特錄此詩,不妨作壹比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語凝練,內容含蓄,概括性很強,且又極富詩的形象與詩的韻味。但它畢竟不能像序文那樣,大開大合,縱橫出沒,規模祟麗而又氣象清新。作為主體的這首《滕王閣詩》,只有參讀附於詩前的序文才能更深地把握其內蘊。反過來,正是因為有了這篇序文,又使這首詩的藝術價值被序文的光彩掩沒了。很多讀者,但知有序,不知有詩,其中的奧秘是很值得探尋的。

其次是形式之美。《文體明辨序說》中說:序,“亦作‘敘’,言其善敘事理,次第有序,若絲之緒也。”王勃此文,發揮了“次第有序”的特點,但它不是“善敘事理”而是善抒真情。全文層次清晰,首尾聯貫,針線細密,次第井然。對此,前面已有具體分析。這裏要說的是駢文的對偶問題。全篇除“磋夫”“所賴”“勃”“嗚呼”“雲爾”九字以外,其余多為四、六偶句,句式非常整飭。但過分整齊必將呆板而缺少活潑之氣,所以文中還多用七字句或間用三字句,整中見散,搖曳多姿。句中還不時雜用“之”“而”“於”“其”等虛詞,或適當運用“磋夫”“嗚呼”之類的感嘆詞,整切之中富有變化,做到奇偶相生,避免了板滯的缺點。文中不僅句與句對偶,有時句中的詞與詞也構成對偶,如“騰蛟起鳳”“紫電清霜”;“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龍光射牛鬥之墟”“徐孺下陳蕃之榻”。有些深層的對偶,表面上看不出來,需要透過壹層才能發現。如“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蘭亭”對“梓澤”,十分清楚,但“已矣”和“丘墟”之間就看不出是對偶了。其實,它們之間也是對偶關系,不過,它們不是壹般形態下的對偶,而是以雙聲為對。“已矣”,是雙聲;“丘墟”在古代漢語中均為“溪”母,也是雙聲,所以成對(見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十六)。有些對偶從不同側面向心地集中於壹個重點,因而又帶有排比與連珠的修辭特色。這說明,王勃寫此序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有效地增強了詩的韻昧。

再次是繪畫之美。如果從繪畫的角度來透視這篇序文,可以看出,本篇並不是壹般性的山水遊記,而是把山水、建築、人物融匯在壹起的山水人物畫,是壹幅以滕王閣為中心的全景畫。作者非常註意畫面的構圖與布局的整體性,因為它是用文字寫成的,所以很自然地把萬裏之遙的自然景觀恰當地納入自己構思的畫面中來。作者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想象力,“三江”“五湖”“蠻荊”“甌越”“長安”“吳會”“南溟”“北辰”,均可“撫四海於壹瞬”。作者的想象超越空間的局限,他通過想象的視角遙攝各種景物, 統馭全局,服務於滕王閣的描寫。在構圖與空間時間關系上,作者註意到空間的深度與歷史的深度,使這篇序文具有縱深的立體感。“故郡”與“新府”相聯系,前代名人與在座高朗相銜接,有時還恰當運用具有神話色彩的傳說,把現實與虛無的天界、幻境融為壹體(如“星分翼軫”‘龍光射牛鬥之墟”),形成多維的藝術空間。技法運用也呈現多樣化。有的是工筆細描,反復勾勒,如滕王閣的建築;有的是水墨烘染,信筆點綴,如閣外自然景觀。凡此種種,都能意到筆隨,自成佳趣。色彩運用也極為豐富。有時重彩疊金,濃麗耀眼,如“層巒聳翠”“飛閣翔丹”“瞧園綠竹”“鄴水朱華”。有的靠自然本色,或與外部色彩相輝映,如第二段關於秋景的描繪。有的則在事物變化的瞬間捕捉色彩的變化,富有動感,如“雄州霧列,俊采星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這都不是壹般畫筆所能達到的。

最後是音樂之美。在講究對偶的同時,文章還特別追求文字聲調的平仄相對。就壹聯而言,上聯的下半部分如以平聲字結尾,則下聯上半部分的尾語也必用平聲。如“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上聯“墟”字平聲,下聯“靈”字處也必為平聲。反之亦然。如“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主”是仄聲,那麽,下聯“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中的“曲”字處,亦必用仄聲(“曲”為入聲字)。這種手法是“平接平”,“仄接仄”。再就壹句本身而言,不論四、六句或七字句,均如同律詩壹樣,在雙音節處要交替使用平仄聲字,以使句中平仄相間,鏗鏘起伏,錯落有致。壹聯中的兩句,也如同詩句壹樣地講求平仄相對,使全文抑揚頓挫,回環往復,具有悅耳的音樂之美。

《滕王閣序》賞析

壹、整體感知

本文原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全文運思謀篇,都緊扣這個題目。全文***分四段,第1段歷敘洪都雄偉的地勢、珍異的物產、傑出的人才以及尊貴的賓客,緊扣題中“洪府”二字來寫;第2段展示的是壹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閣秋景圖,近觀遠眺,都是濃墨重彩,寫出了滕王閣壯美而又秀麗的景色,緊扣題目“秋日”、“登滕王閣”六字來寫;第3段由對宴會的描寫轉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緊扣題目中“餞”字來寫;最後壹段自敘遭際,表示當此臨別之際,既遇知音,自當賦詩作文,以此留念,這是緊扣題中“別”、“序”二字來寫。由此看來,全文層次井然,脈絡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謂絲絲入扣,層層扣題。

二、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餞別而作,但對宴會之盛僅略敘,數筆帶過,而傾全力寫登閣所見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獨辟蹊徑。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謀篇,取舍立意,亦頗見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為例說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脈絡:

先用壹連串短句抒發感嘆:“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後易老,李廣難對。”而後長短結合,抒發自己的憤郁悲涼:“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最後又用先短後長的壹組對偶表明心誌:“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鏗鏘的語調表達了自己不甘沈淪的決心。

三、精彩語句揣摩

1.“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賞析: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表現樓臺的壯觀,從而把讀者帶入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這兩句不囿於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山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壹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賞析:這壹句素稱千古絕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壹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壹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這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壹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這是王勃駢文的壹大特點。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賞析: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義的警語。古往今來有多少有誌之士,面對壹切艱難險阻,總能執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誌的逆境當中也不消沈放棄。東漢馬援雲:“大丈夫為誌,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華易逝和處境困頓而自暴自棄。而王勃此時正懷才不遇,但仍有這般情懷,確實難能可貴。

本文的借代和謙辭

1.辨識六處借代用法

(l)棨戟遙臨:棨戟代閻公。

(2)檐帷暫駐:襜帷代車駕,實代宇文氏。

(3)仙人之舊館:代滕王閣。

(4)帝閽: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撫淩雲而自惜:淩雲代司馬相如的賦。因漢武帝曾誇其賦“飄飄有淩雲之氣”。

2.了解六個禮貌謙辭

(1)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家君,稱自己的父親。童子,王勃自稱。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縣的縣令,自己因探望父親路過這個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無知,(卻有幸)參加這場盛大的宴會。

(2)勃,三尺微命,壹介書生。

三尺、壹介,都是王勃的自稱。古人稱成人為“七尺之軀”,稱不大懂事的小孩兒為“三尺童兒”。“壹介”同“壹芥”,比喻自己很渺小。微命,指卑微的地位。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壹個讀書人。

(3)他日趨庭,叨陪鯉對。

趨庭,快步走過庭院,這是表示對長輩的恭敬。叨,慚愧的承受,表示自謙。鯉對,指在父輩面前接受教誨。全句意思是,過些時候自己將到父親那裏聆聽教誨。

《滕王閣序》的用典

1.言簡意賅,含蓄有味——明用

所謂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並將其所具有的特殊含義加以擴大,變為泛指。《滕王閣序》中的“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虛;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天柱高而北辰遠”等句中的用典即屬明用典故。

“龍光”之典見於《晉書?張華傳》,張華因鬥、牛二星間有紫氣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龍泉、太阿兩劍,兩劍的奪目光芒即龍光。“徐孺”之典見於《後漢書?徐穉傳》,東漢名士陳蕃任豫章太守時不接來客,惟因家貧在家種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來訪,才設壹睡榻留宿。“紫電”之典見《古今註?輿服篇》,吳大皇帝有寶劍六把,其二名紫電。

“清霜”之典見《西京雜記》,漢高祖斬白蛇用的劍,12年磨壹次,劍刃鋒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見《神異經》,昆侖山上有銅柱,其高入天,稱為天柱。“北辰”之典見《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之”。這裏指北極星,喻指國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實現了表達上“意婉而盡,藻麗而富,氣暢而凝”(劉勰《文心雕龍》語)的效果,可謂言簡意豐,辭約蘊寓。

2.隱括旨義,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錄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語言,使典故貼近語境,又不違原意,起到恰當而曲折地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閣序》中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孟嘗高潔,空余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屬暗用典故。

“馮唐”“李廣”兩典見《史記》,“梁鴻”“孟嘗”兩典見《後漢書》。這幾個典故比較熟悉,本文不再詳解。“貪泉”之典見《晉書?吳隱之佳》,廣州北20裏的石門有水叫貪泉,據稱人飲此水必起貪得無厭之心,吳隱之至此,取泉水飲,並賦詩壹首:“古人雲此水,壹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涸轍”之典見《莊子?外物》,此為語典,車轍無水,故曰涸轍,此處喻窮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見《晉書?阮籍傳》,身處魏晉間的阮籍,因不滿於司馬氏,便以飲酒來掩飾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駕車外出,也不順著路走,當前面有什麽障礙不能前進時,就痛苦著回來。

以上這些典故,或事或語,均由王勃化用為自己的語言,而用典中所蘊涵的卻是作者不為當世所用的自怨自嘆的復雜情感。但又由於王勃借用了“貪泉”“涸轍”之典,把自己強行振作、不甘頹廢的信念表露無遺。

3.說古喻今,比況自身——化用

化用即點化後使用。這是壹種作者將敘事詳備,文字較長的事典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