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
無端更渡桑幹水,卻望並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2.列舉幾句關於遠離家鄉思念親人的詩句,分別標明出處1、
人日思歸
隋代: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2、
京師得家書
明代:袁凱
江水三千裏,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3、
鄉思
宋代: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4、
歸家
唐代: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5、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3.遠離家鄉時對親人說的詩句告 別
作者:承雍
很長時間 / 沒有仰望天空了 / 什麽時候 / 我已開始了遺忘 /故鄉還
是那樣遙遠 / 天空還是那樣空曠 / 牽著記憶的手 / 在不忍離去的荒
原裏 / 隨風飄蕩 / 世事艱辛前路茫茫 / 翰墨情緣 建業情殤 / 告別
在·歷史暗角的廣場 / 失落的地平線 / 無力的擁抱著 / 驅之不盡的
感傷 / 不忍回頭的列車 / 把妳我的心靈墨線 / 越拉越緊 卻又越放越
長 / 太陽炫耀著輝煌 / 悄悄隱去了的 / 是靜靜大美的月亮……
4.早寒江上有懷表明自己遠離家鄉的詩句是《早寒江上有懷》表明自己遠離家鄉的詩句是: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解析如下:
早寒江上有懷
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譯文
譯文
草木枯黃雕零了,陣陣鴻雁飛向南,
北風呼嘯刮不停,壹江秋水壹江寒。
家鄉是那鹿行山,茅廬就在襄水灣,
遙望遠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雲端。
思鄉眼淚已流盡,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遠方在天際,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問壹問,迷路渡口在哪邊?
暮色蒼茫無所見,只見江海水漫漫。
賞析
①詩的開頭兩句,扣詩題“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見“早寒”景象,“北風江上寒”更多地著眼於自身的感受。兩句詩很具體的寫出了季節氣候特點,應該說,就是寫實;但這兩句寫早寒景象的詩是為下面的抒情做準備的,所以又有起興的作用。
②面對秋末冬初的蕭條景物,不禁勾起思鄉情懷,於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鄉:家鄉在襄水灣曲處,遠隔著楚地雲天,很遠哪!遠隔難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
③“鄉淚客中盡”,正面抒發了思鄉之情,壹個“盡”將詩人的思鄉之情作了盡情的抒發。如此思鄉,當然就想到回鄉,於是才有“孤帆天際看”的表現。看天際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鄉的念頭。
④這念頭實在是鄉思所致,然而想回鄉,也沒有那麽容易,因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來可以詢問,但江水與海相平,水勢漫漫,不知道到哪裏去問路。
總結:第二句是想到自己的家鄉襄水灣遠隔楚地,表明作者遠離家鄉,由此引出第三句的思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