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詩宋詞,有時她好似壹位婉約的江南少女,字裏行間透著“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優柔。
2、品味古典詩詞,我看到了蘇軾的豪放曠達。
3、詩詞是文學殿堂裏的壹朵奇葩,在這裏,有太白的雲帆點綴了滄浪之水,有辛棄疾的醉眼迷離了月光劍影,有陸遊的夢鄉回蕩著鐵騎錚錚,有蘇東坡的華發張揚著少年意氣。
4、古詩詞我愛妳!在妳的身上我獲益良多,我不僅收獲了知識,更凈化了我的靈魂!
5、古詩是畫與文字的結合,這樣就構成了壹幅幅美麗的畫面,陶冶我的情操,給我帶來了美的享受,更讓我沈迷於其中,幾乎古詩書不離手,我常常幻想,我如果是詩裏面的人,我的看法和情感會是怎樣,日子長久了,我變得多愁善感。
6、讓我們壹起來學習和品味古詩,來弘揚傳統和古老的文化,讓古詩豐富我們的生活,讓中華民族的瑰寶發揚光大!
7、古詩會引領妳穿梭在歷史的長河中,暢覽在中華民族的古典文化裏,盡情遨遊在智慧的海洋上,讓妳回味無窮……
8、在我們的生活中,古詩到處可見,雖只有寥寥幾行字,卻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靈魂。古往今來,誦讀古詩的人很多,但懂得欣賞、細細品味的人卻不多。用心領會吧!
9、古詩,文有盡而意深遠,是美的享受;古人,時有盡而智恒遠,是愛的凝聚。古詩,滲透生活的每壹個角落,即使在新世紀的今天也無處不在。
10、古詩是凝固的旋律,是智慧的樂章,是祖先獻給世界的壹份厚禮,更是勞動人民用勤勞和睿智築起的韻律長城。
11、我國古詩詞源遠流長。各朝各代都有自己最盛行的文體和許多著名的詩人和詞人。他們的作品有異,風格也各不相同:或喜、或悲、或高昂、或低沈。而我,便與古詩詞壹起尋夢。
12、我喜愛古代的詩詞歌賦,它們是文字的升華。
13、古代詩詞是古代的文人誌士給我們現代人民留下的無價之寶。
14、唐詩宋詞,有時猶如壹位豪氣沖天的壯士,字裏行間流露著“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邁。
15、宋詞唐詩,有時他卻似壹位壯誌未酬的將士,句句吟誦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
16、古典詩詞千古流芳,有的豪放如若大江東去,有的婉約如小橋流水;有的粗獷如旭日噴薄。品味古典詩詞的幽香,我樂在其中,我流連忘返!
2.贊美詩詞的句子①我喜歡壹個人在霧中散步。
為此,過去的許多好時光在瀏覽唐詩中流去了。因為唐詩很美,而且美意朦朧,就像久欠籠罩在朦朧中的壹抹天光。
②唐詩的朦朧美,先是朦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詩、絕句,每句字數相等,且求對仗、平仄音律,講究字面的整齊性和音調的明亮感。
唐代英才輩出的詩人們,幾乎每壹個都能在清純的詩情和幾近桎牿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幾首流傳後世的好詩。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鋯,縱是最偉大的天才,也無法把所有的詩篇都寫得那麽完美。
杜甫是使唐詩的形式美最終迷失在層巒疊嶂中的偉大的詩人。杜甫讓世間如夢如幻地領略到唐詩的形式無與倫比的朦隴美意。
杜甫寫“絕”了唐詩,也寫“完”了唐詩。他是非凡的。
他之後的詩韻格律,最終都以他的詩篇為金科玉律。然而,歷史自有靜觀的明眸。
杜甫賴以名垂千古的最終是他的新樂府“三吏”“三別”,他的《兵車行》《麗人行》《北征》。他的律詩千秋無匹。
然而,帶著鐐拷,怎麽能跳好所有的舞蹈?壹首被譽為“千古七律壓軸之作”的《登高》,終因他追求四聯對仗,而不免“氣竭意盡”。這是唐詩失之於完美的悲衰,但這並非是偉大詩人的悲衰。
晚年入蜀後的杜甫寫出的打破了韻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獨步尋花》那些詩篇,至少與他許多真氣彌漫的傑出律詩相映成輝。 ③形式精美的唐詩,迷失在朦朧中。
數以萬計的唐人詩篇,真正流傳於口碑的,不過三百。後世家喻戶曉,更多的是唐人瑰麗多姿的零落詩句。
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因為謀篇之難能,往往是先成句,爾後湊合成篇,也因此唐詩佳句多於佳篇。
壹如霧中之星光,朦朧間,只見斑斑點點,隱隱綽綽。
3.求贊美古詩寫得好的句子主要有: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書雲》
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洲。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壹杯。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詞源倒流三江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信手拈來世已驚,三江滾滾筆頭傾。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淩雲健筆意縱橫。
文不加點,倚馬可待,援筆立成,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日賦千言,心織筆耕,七橫八豎,頭頭是道,左抽右取,觸手生春,胸羅萬卷。
4.贊美詩人的詩句有哪些贊李白,杜甫《春日憶李白》,開頭四句是:“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贊李白、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哪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的《調張籍》
贊李白,“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
贊李白“醉裏從為客,詩成覺有神.”(杜甫《獨酌成詩》)
贊陶淵明“俯仰各有誌,得酒詩自成.”(蘇軾《和陶淵明〈飲酒〉》)
贊李白“壹杯未盡詩已成,湧詩向天天亦驚.”(楊萬裏《重九後二月登萬花川谷月下傳觴》).
嚴羽在《滄浪詩語》中說:“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沈郁.”
李白曾在《解悶》十二首中稱孟浩然詩是“清詩句句盡堪傳”,贊王維詩為“最傳秀句寰區滿”
贊李白,“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嘯傲淩滄州”李白,杜甫稱贊他的詩也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李白贊建安七子和謝朓的“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贊李白,“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杜甫)
5.對詩的贊美中華五千年悠久文化,產生了許多的文字與文體,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煉的便是詩歌,壹首詩,就是壹篇文章,甚至壹本書,古詩散發出壹種難以抗拒的魅力。
讀詩,讓妳成為壹個有內蘊的人。王維的詩中有畫,明明只是讀詩,眼前卻常常表現壹幅幅畫面。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並沒有新奇的結構,奇特的想象,絢麗的情思,有的只是平淡如水,近乎白話的語言,可卻有壹種難以言喻的魅力,使人壹遍又壹遍的去讀去品。其實,做人何嘗不是這樣呢?追求名利,跟隨潮流,讓自己金光閃閃,其實只是為了掩飾自己空白而又自卑的心罷了。
壹個真正自信的,有才華的人並不需要這些外在的修飾,他僅僅是站在那裏,就有壹種讓人折服的氣場。“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它是由內而外的。
所以。讀詩,讓我們成為壹個有內蘊的人吧!讀詩,讓妳成為壹個灑脫的人。
時光易逝,壹生幾十年仿佛壹眨眼就過去了,人於世光,如蚍蜉於天地,滄海之壹粟,有時難免會產生壹些傷懷。這時去讀壹讀李白,蘇軾的詩,去品味詩中的灑脫人生。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然,他們活得隨性,沒有為世俗所累,難道不是這樣嗎?人生短短數十載,如果不能活得充實灑脫盡興,豈不可惜?讓我們做壹個灑脫的人吧!讀詩,讓妳成為壹個正直的人。現在的人,少了壹份“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決心,多了壹份利欲熏心的貪婪,少了壹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堅持,多了壹份溜須拍馬的奉承;少了壹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俱歡顏”的博愛,多了壹份自私的貪心。
所以,讀詩,讓我們成為壹個正直的人。古詩,就像茶壹樣,初入口只覺苦澀,但卻有綿長的回味,期中蘊含了無數做人的道理,需要仔細品讀,這大概就是古詩的魅力吧!詩詞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轉悠揚,在抑揚頓挫裏低回不盡,讓人忘憂,使人開顏;詩詞如畫,在蟲魚鳥獸中描摹自然,在小橋流水中展現乾坤,為我們描繪出或淒美、或壯闊、或靜謐、或熱烈的絕美意境;詩詞又像壹位哲人,在歷經千年後,向我們娓娓道來人生的真諦,激勵我們走向生活,面對挑戰。
喜歡詩詞,喜歡詩詞的韻律美。誰不曾陶醉於詩詞的天籟中?誰不曾被詩詞的音韻之美撥動心弦而樂以忘憂、喜笑顏開?牙牙學語時,我們被父母教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雖然不通其意,但心中卻有種異樣的感覺;上小學時,我們背著手,昂著頭,搖晃著腦袋朗誦“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個個都瞪著無知的雙眼,樂在其中;至於現在,當我在心中吟誦“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時,仍有壹種異樣的感覺——這就是詩詞的音樂美所帶來的美好體驗。
詩詞如歌,讓我們陶冶性情,促我們享受人生。
6.表達對好作品贊美的詩詞有哪些表達對好作品贊美的詩詞有:
1. 唐白居易《詠史》托孤既盡殷勤禮,報國還傾忠義心。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壹覽淚沾襟。
2. 杜甫《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 李商隱《武侯廟古柏》誰將出師表,壹為問昭融。
4. 陸遊《書憤》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5. 文天祥《正氣歌》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1.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與元稹***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2.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3.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4. 陸遊(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5.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壹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人,南宋末年文學家,愛國詩人,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