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明確重點訓練項目“理清文章的條理”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因此,本單元的教學要訓練學生在讀課文時,不僅能逐段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能搞清敘述的順序,理清文章的條理,也就是了解作者的思路;同時要指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讀、寫實踐中去,使讀與寫緊密結合,相互促進。
二、樹立單元整體教學觀為了把重點項目的訓練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必須樹立單元整體教學觀。單元整體教學觀的教學思路分為“感性→理性→實踐”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通過壹、二、三類課文的教學,引導學生學習理清文章條理的方法,獲取感性認識,並逐步訓練學生理清文章條理的能力。
第二階段,通過“讀寫例話”的教學,使學生把在閱讀中獲得的知識、方法,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第三階段,通過《基礎訓練》的教學,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方法,自覺指導自己的讀寫實踐。
三、精心設計訓練過程本單元有兩首古詩。按照葉聖陶先生提出的古詩教學必須下兩層功夫:“第壹,在於透徹地了解字句;第二,在於根據自己的經驗去推見詩人的經驗”的要求以及“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力”的主張,《古詩二首》的教學可作如下設計:
1.解題。詩的標題揭示了詩的主要內容,因此,教學時先簡介作者,然後引導學生弄清標題含義。“遊園不值”,就是作者去遊園,而主人不在,沒能進到園裏去。不值,就是沒有遇到主人。“送孟浩然之廣陵”,就是送好朋友孟浩然到廣陵去。之,往;廣陵,就是江蘇省揚州市。
2.疏通詞句。古詩大都“壹字壹詞,字詞壹體。”教學時先朗讀正音,再結合詩句審義,特別要註意古今異義詞。
如:應,表示猜測、大概的意思;憐,愛惜;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梁;印,本義指痕跡,這裏引申作動詞用,表踏壞;小扣,輕敲;柴扉,柴門。故人,指舊友,即老朋友;煙花,柳絮如煙,鮮花似錦,這裏指明媚的春光;盡,消失;唯,只;天際,天邊。學生理解詞義後再連詞成句,把句子的意思說完整。
3.引入意境。意境是充滿作者感情的'藝術畫面。引入意境,就是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詩人的感情在學生頭腦裏“活”起來,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盡力“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葉聖陶語)如《遊園不值》壹詩,要引導學生在想象中來“觀賞”滿園鮮花競相開放,壹枝紅杏笑容可掬地把臉兒伸過墻來的優美意境,體會作者的欣喜之情。
4.熟讀成誦。古詩教學壹定要在朗讀上下功夫,直至熟讀會背,並培養學生平時吟詩玩味的良好習慣。這樣久而久之,“熟讀了的詩歌,在休閑時間復誦壹回,像他們常常唱壹回歌壹樣,對於他們心靈上的補益是無限量的”。(同上)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本單元的重點課文,可按以下步驟進行教學。
1.初讀,自學字詞,整體感知內容。學生初讀課文,先要求讀準字音,特別是幾個多音字。如:“盤曲而上”的“曲”讀qū;“系著繩子”的“系”讀jì;“洞口像橋洞似的”的“似”讀shì;等。課後的10個詞語可結合課文來理解。學生能正確地朗讀後再讓他們用簡潔的話說說主要內容。
2.精讀,理清條理,深入理解內容。這篇課文有兩條線索:壹條是作者遊覽的順序;壹條是泉水、溪流的來路。遊覽的順序是“順”的線索,泉水、溪流的來路是“逆”的線索,兩條線索巧妙地交織在壹起,使全文的脈絡非常清楚,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觀察點的變化非常清楚,好像作者帶領我們遊了雙龍洞壹樣。
因此,教學時可讓學生逐段精讀,要求:①按順序畫出作者遊覽的地點;②按遊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③按遊覽順序畫出泉水、溪流的來路。最後形成板書:金華→羅甸→入山(迎著溪流←—)→洞口(溪流←—從洞裏流出)→外洞(泉水←—靠左流)→孔隙(泉水←—的來路)→內洞(泉水←—靠右流)泉水的上源→出洞。然後,教師按照板書讓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回答課後的第2個問題,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熟讀,練習背誦,領悟寫作方法。課文要求背誦從外洞進內洞的壹段文字。教學時可抓裝泉水的來路→孔隙的特點→穿過孔隙進內洞的方法→進入內洞的情形”這樣壹個順序和壹些關鍵詞語,引導學生背誦。
最後再讓學生思考:(1)為什麽說讀了這篇文章,好像作者帶領我們遊了雙龍洞壹樣?(2)金華的雙龍洞為什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使學生明白:①作者是按遊覽的順序寫的,先寫什麽,再寫什麽,最後寫什麽,條理非常清楚;②作者對景物的觀察細致入微,並抓住了特點,把景物敘述得很具體。
《蟋蟀的住宅》是壹篇閱讀課文,文中介紹了蟋蟀的巢穴和挖掘巢穴等方面的知識。學生通過閱讀,要能理清文章的條理,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蟋蟀是怎樣建造住宅的。
教學過程如下:先通讀全文,標出層次,畫出生字詞。課後有5個生字,要讀準平翹舌音。如:“慎、址、驟”是翹舌音,“燥”是平舌音。接著細讀課文,想壹想每節寫的是什麽。在此基礎上分段,弄清課文是從蟋蟀的住宅特點和怎樣建造住宅兩方面寫的。然後再讀課文思考:蟋蟀的住宅有什麽特點?(排水優良、陽光溫和、舒服、清潔、幹燥、衛生)作者是按什麽順序寫的?(選址→挖掘→住宅外→住宅內)蟋蟀是怎樣建造住宅的?(動工時間:十月;建造:前足扒土,後足推土;整修:拋出泥土,長期修整。)最後教師總結:課文把蟋蟀的住宅和怎樣建造住宅講得很具體,這是作者仔細觀察,抓住特點,有條理地進行敘述的結果。
《縫紉鳥》是壹篇獨立閱讀課文。教學時要放手讓學生自讀,思考、回答課後的3個問題。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寫出課文的敘述順序:見到縫紉鳥→縫紉鳥做窩以及遠看窩的樣子→風雨打落鳥窩以及近看窩的樣子→作者由縫紉鳥的辛勤勞動想到它們壹定會重做新窩。這樣,學生也就理清了文章的條理。
《理清文章的條理》是壹篇讀寫例話。這篇例話先講作者寫文章總有個思路,我們讀文章總跟著思路走。接著以《金華的雙龍洞》為例,講了如果理清文章的條理,就能了解作者的思路。教學時先放手讓學生讀幾遍,然後結合例文深入思考:①什麽是文章的條理?②怎樣才能理清文章的條理?③理清文章的條理有什麽作用?至此,學生對重點訓練項目就有了理性的認識。
《基礎訓練2》***有六項訓練內容,其中第四、六兩題是圍繞訓練重點安排的讀寫實踐。第四題的教學,可先讓學生默讀短文,第壹遍了解大意,第二遍帶著書上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想,以訓練學生理清文章條理的能力。第六題是作文,記壹次參觀訪問活動。
教學時要從內容入手,確定好參觀訪問的過程、重點,讓學生留意觀察。寫之前,要確定中心,然後圍繞中心想好先寫什麽,再寫什麽,最後寫什麽,重點是什麽,並列出寫作提綱。這樣思路清楚,寫出的文章也就有條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