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本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
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壹種皓月當空、美人千裏、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壹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壹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詞上片寫望月奇思,幻想遊仙於月宮。
下片寫賞月後的體司與希望。詞人視月為有生命、有情感之友伴,既可感客觀存在自然之美,亦可領略人情之愛,達到物我交感,人月融壹的境界,體現了極富人情味的美好願望。
從月亮的轉移變化,盈虧圓缺,聯想到人生的悲歡離合,從而得出不應事事都求完美無缺的結論。全詞構思奇幻,豪放雋秀,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遊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願望,格富哲理與人情。
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後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
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優美,富於哲理,情感動人,而絕唱至今。
該詞被譽為“中秋詞主”。
2.賞析關於月亮的詩句,急1.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嬋娟代表月亮,千裏之遙的人望月寄相思,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思鄉之情。
2.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 飛在青雲端。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以為是白玉盤掛在天上,孩提時幼稚的猜想,表達出詩人對小時候無憂無慮時光的眷戀。
3.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月如鉤,非滿月,詩人獨自壹人在西樓上觀看月景,表達出詩人亡國後的痛苦及無盡的悲涼。
4.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月亮圓缺有時,現在圓滿終究會有缺損的那天,深沈的思考引發了詩人對家鄉家人的想念,表達了無法與親人團聚的無奈與悲哀。
5.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月亮落去已是天明,詩人對著搖曳的漁火,自然引發了濃濃的思鄉之情。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月光皎潔鋪在地面上,緩緩鍍上銀輝,擡頭冷清的月,低下頭,對家鄉家人的想念自然湧上心頭。
呼~~~終於答完了,不知道妳用不用得上……
3.古代關於月亮的詩句宋-蘇軾《春宵》
春宵壹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沈沈。
唐-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
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邊秋壹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唐-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唐-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唐-於良史《春山夜月》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唐-宋松《中秋對月》
無雲世界秋三五,***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壹人家。
宋-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江南月,清夜滿西樓。雲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沈鉤。圓缺幾時休。星漢迥,風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天上***悠悠。
宋-李樸《中秋》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壹輪滿,長伴雲衢千裏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唐-李白《雨後望月》
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萬裏舒霜合,壹條江練橫。出時山眼白,高後海心明。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
古人為何喜歡用月亮作詩?
大致原因有四:壹是因為月亮是離人類最近的天體,人們十分關註它;二是月亮有規律的形狀變化(上弦、下弦、月虧、月滿、月蝕、月暈等)引來人們好奇;三是月光的清和、明亮、素雅,符合中國人善良、平和、中庸、含蓄的性格;四是古代文人常常為了功名或生計,背井離鄉,辛苦輾轉,所以特別向往“圓”的事物,於是以月寄情,抒發感想。所以,詠月的詩詞就多起來了。
4.古今描寫月亮的詩句要有賞析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似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平淡的語言娓娓道來,如清水芙蓉,不帶半點修飾。完全是信手拈來,沒有任何矯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本詩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心理活動過程,壹幅鮮明的月夜思鄉圖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客居他鄉的遊子,面對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鄉、不想念親人呢?如此壹個千人吟、萬人唱的主題卻在這首小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致千年以來膾炙人口,流傳不衰!
5.李白關於月亮的詩句,題目,要對月亮詩句賞析“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古朗月行》)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月,青天懸玉鉤。”(《掛席西江上待月有懷》)
“秋風渡江來,吹落山上月。主人出美酒,滅燭延清光。”(《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覺雲林幽。”(《月夜江行寄崔宗之》)
“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樹。雲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初月》)
“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萬裏舒霜合,壹條江練橫。”(《雨後望月》)
“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長留壹片月,掛在東溪松。”(《送楊山人歸嵩山》)
“閑窺石鏡清我心,綠蘿開處懸明月。”(《廬山謠》)
“搖蕩女蘿枝,半掛青天月。”(《憶秋浦桃花舊遊》)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秋浦歌》其五)
“痛飲龍筇下,燈青月復寒。醉歌驚白鷺,半夜起沙灘。”(《送殷淑》其三)
“東陽素足女,會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墮,白地斷肝腸。”(《越女詞》其四)
“鏡潮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同上其五)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蓮女,壹道夜歌歸。”(《秋浦歌》其十三)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秋浦歌》其十四)
“秀色不可名,清輝滿江城。
人遊月邊去,舟在空中行。”(《送魏萬還王屋》)
“日落山明天倒開,波搖石動水縈回。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東魯門泛舟》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下獨酌》其壹)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下終南山》)
“對酒不覺眠,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自遣》)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其十二)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謝朓樓餞別》)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陪族叔曄及賈至遊洞庭》其二)
“昔日繡衣何足榮,今宵貰酒與君傾。暫就東山賒月色,酣歌壹夜送淵明。”(《送韓侍禦之廣德》)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若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青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禱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常照金樽裏。”(《把酒問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寒月搖清波,流光入窗戶。對此空長吟,思君意何深!”(《望月有懷》)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關山月》)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子夜吳歌》其三)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官裏人。”(《蘇臺懷古》)
蒼蒼金陵月,空懸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業大江流。——《月夜金陵懷古》
6.有關月亮的古詩十首及賞析月夜 詩人:杜甫 朝代:唐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賞析 公元七五五年,安祿山勾結史思明在範陽起兵發動叛亂。
第二年六月九日潼關失守,十三日唐玄宗倉皇逃到了四川。七月唐肅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肅宗路上被叛軍抓住,因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攆出了軍營。
回到住處以後,看到城中破堪的樣子,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因為強烈地思念妻兒,寫下了這首名作。
詩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滿了深情也滿懷憂慮與辛酸。這無盡的思念與盼望能雙照淚幹的願望正揭示了離亂帶給人們的痛苦。
這首詩描寫形象,情深意切。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這是月夜懷人之作,情深意永,細膩入微。
起句高華渾融,歷來被人傳誦。望月念遠,相思難眠,夢中相逢,都是人世間常有的情景,詩人委委道來,親切感人。
《增定評註唐詩正聲》引郭雲:"清渾不著,又不佻薄,較杜審言《望月》更有余味"。"《唐詩刊選脈會通評林》雲:"通篇全以骨力勝,即'滅燭'、'光滿'四字,正是月之神。
用壹'憐'字,便含下結意,可思不可言。" 鑒賞: 此詩乃望月懷思的名篇,寫景抒情並舉,情景交融。
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 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有懷遠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
身居室內,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可愛;披衣出戶,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 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雖美卻不能采擷以贈遠方親人,倒不如回到室內,尋 個美夢,或可期得歡娛的約會。
?詩的意境幽靜秀麗,情感真摯。層層深入不紊,語言明快鏗鏘,細細品味,如嘗 橄欖,余甘無盡。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為千古佳句,意境雄渾豁達。
7.關於古代文人墨客對月亮的情懷(詩句)的分析望月懷遠作者: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譯文:壹輪明月升起在海上,妳我天各壹方,***賞出海的月亮。
有情人怨恨夜長,徹夜不眠將妳思念。滅燭燈,月光滿屋令人愛。
披衣起,露水沾掛濕衣衫。不能手捧銀光贈給妳,不如回床入夢鄉,或許夢境中還能與妳歡聚壹堂。
註釋: 1.懷遠:懷念遠方的親人。此句寫處身異地的親人在同樣的時間裏懷著同樣的情懷***看明月。
2.情人:有情人。怨遙夜:因離別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長。
竟夕:壹整夜。3.憐光滿:愛惜滿屋的月光。
4.末兩句說:月光雖可愛,卻不能抓壹把送給遠方的親人,只好回屋睡覺,希望得個好夢。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輝,攬之不盈手。
" 寫作背景:作者離鄉,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還有其他的,比如:蘇軾《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蘇軾《西江月》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
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壹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
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人世也。
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
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可惜壹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
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壹聲春曉。 秋夜月 當初聚散。
便喚作、無由再逢伊面。近日來、不期而會重歡宴。
向尊前、閑暇裏, 斂著眉兒長嘆。惹起舊愁無限。
《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宋 文天祥 照江疊節,載畫舫之清冰;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凈。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
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江山如畫,尚從前赤壁之遊。槁稭申酬,輪 嗣布。
[滿江紅]中秋寄遠 宋 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壹聲吹裂。
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
玉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
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秋蕊香引 留不得。
光陰催促,奈芳蘭歇,好花謝,惟頃刻。彩雲易散琉璃脆,驗前事端的。
風月夜,幾處前蹤舊跡。忍思憶。
這回望斷,永作終天隔。向仙島,歸冥路,兩無 消息。
宣清 殘月朦朧,小宴闌珊,歸來輕寒凜凜。背銀〔钅工〕、孤館乍眠,擁重衾、醉魄猶 噤。
永漏頻傳,前歡已去,離愁壹枕。暗尋思、舊追遊,神京風物如錦。
念擲果朋儕,絕纓宴會,當時曾痛飲。命舞燕翩翻,歌珠貫串,向玳筵前,盡是神 仙流品,至更闌、疏狂轉甚。
更相將、鳳幃鴛寢。玉釵亂橫,任散盡高陽,這歡娛 長相思(京妓) 畫鼓喧街,蘭燈滿市,皎月初照嚴城。
清都絳闕夜景,風傳銀箭,露叆金莖 。巷陌縱橫。
過平康款轡,緩聽歌聲。鳳燭熒熒。
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羅綺叢中,認得依稀舊日,雅態輕盈。
嬌波艷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墻頭馬 上,漫遲留、難寫深誠。
又豈知、名宦拘檢,年來減盡風情。 望漢月 明月明月明月。
爭奈乍圓還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暫歡會、依前離別。
小樓憑檻處,正是去年時節。千裏清光又依舊,奈夜永、厭厭人絕。
鷓鴣天 吹破殘煙入夜風。壹軒明月上簾櫳。
因驚路遠人還遠,縱得心同寢未同。 情脈脈,意忡忡。
碧雲歸去認無蹤。只應曾向前生裏,愛把鴛鴦兩處籠。
十二時(秋夜) 晚晴初,淡煙籠月,風透蟾光如洗。覺翠帳、涼生秋思。
漸入微寒天氣。敗葉敲窗 ,西風滿院,睡不成還起。
更漏咽、滴破憂心,萬感並生,都在離人愁耳。 天怎知、當時壹句,做得十分縈系。
夜永有時,分明枕上,覷著孜孜地。燭暗時酒 醒,元來又是夢裏。
睡覺來、披衣獨坐,萬種無□憀情意。怎得伊來,重諧雲雨,再 整餘香被。
祝告天發願,從今永無拋棄。 行香子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
薄衣初試,綠蟻新嘗。 漸壹番風,壹番雨,壹番涼。
黃昏院落,淒淒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念奴嬌]中秋對月 明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
風泛須眉並骨寒,人在水晶宮裏。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
霜華滿地,欲跨彩雲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雲來去。
千裏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秦淮看月記》 明 潘之恒 戊午中秋,登虎丘見月而思秦淮也。
幾望及望,月色如晝,逢麗姬金、王兩姓,從千人中獨見而月不能為之奇。時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聞之靡靡耳。
至已未是日,則余居金陵已七見圓魄,靳壹而將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將又思。"乃發慨而止。
上弦以來,猶吳咋也,幾及兩夕而忽若失之,則人或勝於吳,非人勝而情勝也。匝青溪夾岸競傳吳音,而閣中以真情勝者,則元女之珠獻彩女之簫,隨其孤調皆綠雲之音,其為劇,如琵琶、明珠更為。
8.關於月的詩句帶賞析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賞析
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它雖然露出壹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上去了。可見它在選材和表現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詩的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裏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壹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壹面是點題,另壹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此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壹隱壹現,虛實相間,兩相映襯,互為補充,構成壹個特殊的意境。詩中雖只有壹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
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賞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壹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3、《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賞析
《望月懷遠》是壹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鮑照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壹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壹個奇特的字眼,沒有壹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壹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壹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裏兮***明月”,後乎此的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於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壹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4、《月下獨酌》唐李白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賞析
原詩***四首,此是第壹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再由不孤獨到孤獨的壹種復雜感情。 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詩首四句為第壹段,寫花、酒、人、月影。詩旨表現孤獨,卻舉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後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遊,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性格。 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淒涼。